美國二次量化寬鬆政策(QE2)後,撒到各地的熱錢正快速的流向新興市場,中國大陸市場也是國際投資的重點地區,再加上中國大陸這幾十年來的休養生息,金融體系已經累積了充沛的資金,這些過剩資金讓中國人民銀行感受到強烈的升息與人民幣升值壓力,必須設法減少流通在市場上的貨幣流量,因此採取逐步緊縮的貨幣政策,避免力道太大對濟發展產生衝擊。
中國大陸近三個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屢創新高,不難看出中國大陸通貨膨脹壓力的速度與嚴重性,九月CPI年增率3.6%,十月4.4%,十一月更上升到5.1%,創2008年7月以來新高,已明顯超過人民銀行原先3.0%的目標區。
在此情況下,人民銀行升息一點也不意外,縱使升息一碼,但以升息後的一年期定存利率僅2.75%,在扣掉物價指數年增率後,實質利率為負數,這對存款戶仍相對不利,將導致存款者被迫從銀行提出現金投入資產投資或消費,進一步引發資產的泡沫化,或是推升物價的上漲。人民銀行也將陷入加息的循環之中,除非經濟景氣放緩,否則升息循環仍將持續。
中國大陸通膨日益擴大,升息是必須的,一方面符合市場的預期,顯示貨幣政策正在回歸常態,有利於抑制通貨膨脹,縮小了負利率水準,並使中長期存款接近正利率。另一方面,預期中的政策對外匯市場造成的影響效果有限,人民幣是管制貨幣,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直以來都有升值的壓力,人民幣升值並非因人民銀行升息而來,不用擔憂升息會導致熱錢大規模流入,熱錢看重的並不僅僅是利差,更看重的是資產價格上漲所帶來的收益。
中國大陸大部分居民仍然把相當多的收入用於購買食品,食品價格在中國大陸消費價格指數中占了三分之一的比例,但物價上漲卻侵蝕了經濟成長的效果。也就是說,只要經濟持續成長,人民有錢了,物價就會跟著上漲,銀行就要升息來因應。短期內要對抗通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中國大陸目前超過百分之十的高經濟成長率來看,似乎物價仍會繼續上漲,銀行仍會持續升息,緊縮貨幣政策將會持續下去。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
(本文刊載於2011.1.3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