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西岸經濟區(簡稱海西區)在甫閉幕的大陸人大和政協會議中,被正式納入大陸的「十二五規畫」中,在後續
兩岸經合會的相關協商會議中,海西區的議題勢必成為我方難以迴避的課題。
具經濟地理鄰近性
海西區的主體是福建省,在經濟地理位置上,對我們有相當鮮明的針對性。目前對海西區抱疑慮者,主要是害怕被大陸藉海西區為平台把我們矮化和地方化,而從大陸國務院或福建省所揭櫫的資料訊息來看,大陸似乎準備在海西區給予台商台資超國民待遇,這又給海西區的議題平添不少微妙的因素。
從歷史的向度看,我們民眾的先祖先輩,相當比例都是來自福建的移民,而由於經濟地理因素的制約,我們和福建特別是其沿海地區,在歷史上曾經不斷形成次區域式的經濟區,這種次區域經濟區,是一種軟區域主義,基本上由經濟地理的鄰近性,而非由政府決策力量所促成。
不過,在近幾百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這種軟區域主義歷盡滄桑,經常受到政治力的干擾,如清朝和明鄭對峙所實施的經濟管制,還有當代兩岸幾十年的政治軍事對峙等;如果政治的藩籬可以拆除,軟區域主義其實自然又會發展起來。
軟中帶硬區域主義
一談到要拆政治藩籬,恐怕又會讓問題顯得治絲益棼;不過,還好兩岸之間已經依WTO框架規範簽署了
ECFA,我們可以從遵循WTO無歧視原則的向度來思考,我們和福建地區的軟區域主義的問題。
首先,我們可以要求海西區按WTO無歧視原則,轉型成為自由貿易區,這種轉型,比給台商台資國民待遇或甚至「超國民待遇」來得可靠確實;而且,在WTO原則框架規範下,大陸要把海西區弄成比一般特區還特,並給台商台資特殊待遇,其實也很難辦得到。
其次,當然我們也可以依WTO無歧視原則,讓離島轉型為自由貿易區,同時也使我們幾個重要的空港、海港也自由化,和海西區依WTO無歧視原則進行對接。這樣的操作乍看之下似乎有政策操作的痕跡,有人可能懷疑,是否會使我們和海西區之間,非但無法建構軟區域主義,反而會變成硬區域主義。
其實,強調依循WTO無歧視原則,目的在於去除兩岸間刻意的政策安排和設計,以實現某種程度的去除政治藩籬。如果按照大陸國務院和福建省的設想,海西區和我們之間真的會成為標準的硬區域主義,強調依循WTO無歧視原則,就是要避免往這樣的方向展,從而能夠朝軟區域方向發展。
當然,我們不能變成是一個浪漫主義者,希望我們和海西區之間變成一種純粹的軟區域主義,在強調WTO無歧視原則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將之稱為軟中帶硬的區域主義,讓WTO無歧視原則,能夠幫助海西區和我們之間的經濟地理親近性的功能得以體現和發揮。
實現區域睦鄰關係
在兩岸政治軍事對峙期間,福建地區是大陸對台的軍事前沿地區;海西區和我們的離島、空港和海港之間,若能依WTO無歧視原則實現次區域的經濟對接,那在一定程度上意謂著兩岸間去軍事化形勢的發展。
從區域和全球的經濟發展來看,大陸鄰近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區域,也會和相關國家地區發展次區域經濟區,從而也朝軟中帶硬的區域主義發展。大陸未來將以這種區域主義為基礎,實現和周遭國家和地區的睦鄰關係,並朝去軍事化和去戰化的方向發展;我們希望和海西區的區域對接,也能為
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奠下更進一步的基礎。
【2011-03-25/旺報社論】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