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More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國政基金會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台灣高等教育指標國際化之比較研究

台灣高等教育指標國際化之比較研究

國政研究 教文

作者: 楊朝祥 徐明珠 ( 2008年8月30日 09:55)
關鍵字:教育指標 高等教育 國際比較

%
熱門指數
分享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摘要
近十年,在教改下,國內的各項教育失序和脫軌,亟待面臨盤整與重組,其中,尤以高等教育在全球化的競爭與挑戰中,遭逢最嚴苛的考驗。本研究乃欲針對國內高教育加以檢視與分析,以瞭解國內高教之現況與問題,進而理出未來高教應調整和創新之方向。
本研究針對高等教育指標進行國際比較,蒐集國內現行高等教育經費、在學率、學雜費、國際際刊表現和留學人數等資料加以分析,並與世界主要國家進行教育指標之比較,以瞭解我國高等教育之表現,發現:一、高教經費:政府支出之高教經費仍不如先進國家;2.在學率:大專學生粗在學率相當高,顯示台灣高等教育蓬勃發展;3.學雜費:台灣公私立學校學雜費並不比先國家昂貴,提供了學生就學的機會;4.大學女性教師比率:大學女性教師享有一定之比率,顯示兩性已達平權;5.學術水準:論文影響係數,以及SCI、SSCI、EI論文排名仍在許多先進國家後,學術水準仍待加強。6.留美人數:近五年留美人數不及印度、大陸、南韓和日本等亞洲地區和國家,為台灣高等教育國際化埋下隱憂。本研究並提出重視高等教育投資、高等教育質量並重、保障弱勢者就學權益、注入女性教師特質、提振國際學術期刊表現、深化國際交流九大建議,以期提升高等教育品質,促使國內大學邁向世界一流大學水準。

關鍵字 : 教育指標 高等教育 國際比較


壹、緒論
全球化是新世紀人類無可抗拒的課題,不論在政治、經濟、教育及文化方面,各國是既競爭且合作的關係。由於時空的無阻隔,人物、物流、金流、資訊快速流動,形成「時間緊密的地球」,加上知識經濟時代的催化,知識成為區隔強國與弱國、核心與邊陲之鴻溝,知識激發、創新和應用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徐明珠,2003)。任何國家和企業,都無法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布局中置身事外,一個融合政治、經濟、教育及文化於一爐的全球體系儼然成形。
為了因應全球化後,世界已連成一張緊密的學習網,以及配合知識經濟的發展,產業快速更新,和知識半衰期的縮短,教育必須積極進行調整和創新,才能擺脫磁吸和免於蒸發的命運(徐明珠,2005)。在教育改革下,近十年來,國內教育生態急劇變遷,包括大學數量擴增、大學錄取率攀升、教育經費下滑、少子化等,不僅衝擊著傳統大學的定位,使得大學辦學日益困難。在歷經教改下,當前台灣高等教育所面臨問題如下:
一、大學暨學院數量:大學數量由1997學年78所增至2006學年147所,十年間增加69所。
二、大學錄取率: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擴張,大學門戶幾乎洞開,2006學年的大學考試分發入學錄取率90.93﹪更創下歷年新高。
三、政府教育經費:教育經費占GDP比例由1996會計年度的5.37﹪,減少至2005會計年度的4.39﹪,十年來減少.0.90﹪。
四、大學每生平均分攤經費:大學每生平均分攤經費1993學年為204,795元,2002學年降為149,260元,十年來減少55,535元,成為各級學校平均每生分攤經費中,唯一負成長者。
五、出生人口及出生率: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統計,1997年出生人口為326,002人,出生率為15.07 ‰;2006年出生人口為204,459,出生率為8.96 ‰,十年間,出生人口減少121,543人,出生率下降6.11 ‰。
六、國中小學生數變化:國中小學齡人口日益遞減,國小由1997學年的1,905,690人,減為2006學年的1,798,436人,減少107,254人;國中由1997學年的1,074,588人,減為2006學年的952,642人,減少121,946人,生源日益減少問題已顯現在國民教育階段,少子化現象衝擊高等教育問題已然可預見。
七、各級學校學生數變化:依據經建會「中華民國臺灣地區民國91年至140年人口推計」資料顯示,未來學齡人口數量將趨遞減,由目前至140年,6-11歲國小學童將減少約40%人數,12-17歲國中及高中青少年減少約38%,18-21歲大學階段青年人數,亦將面臨減少二分之一之情況,少子化現象未來將由國中小蔓延至大學,大學恐有招生不足之虞。
基於高等教育所面臨之問題,本研究乃亟欲探討高等教育現況與發展,加以教育指標已漸成為探討教育問題者瞭解及分析教育問題之方法,因而著眼於高等教育指標之國際化比較研究,主要研究問題如下:
一、 台灣高等教育指標項目
二、 台灣高等教育指標反映現況分析
三、 台灣高等教育指標國際化比較
四、 台灣高等教育之表現與建議

貳、高等教育指標功能與內涵

一、指標、教育指標
(一)指標之定義
指標係用以歸納、指引一項事物之現象和內涵,藉由資料之整理與分析,可藉以說明或解釋社會關注、重要議題之靜態和動態發展歷程,反映出系統之表現情形和態勢,以作為檢視與判斷系統問題解決之參據。
對於指標之定義,Spee and Bormans(1992)認為,指標為一種信號或指引,可用來解釋制度或部份制度的表現情形。「可歸納特定現象或事物相關資訊之量度,或者合理替代該量度者」(於幼華、張益誠,1999)。徐超聖(1999)則認為,指標是用來指出或顯示某種已存在的現象,由於該現象較為抽象,不易直接觀察或不便測量,因此以另一種可測量或觀察的指標來表徵該現象。
綜合學者之看法,指標係在提供一種分析問題的方法或技術,可藉由歸納、分析和統整而發展出問題之解決量度,並可以定性或定量方式表現,前者在於呈現事項的特徴,而後者在以數據顯示具體結果,藉以建構出普遍性的原則,作為問題決策之參考。
(二)教育指標
根據指標係為呈現和釐清問題所發展之量度,教育指標之作用即為呈現和釐清教育問題所發展之教育量度。國內外學者,對於教育指標之定義如下:
美國教育部國家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指出,教育指標可說是一個教育系統品質與功能的指示者,藉由其量化的呈現,可作為分析報導重要教育資訊、瞭解教育健康狀況、導引教育發展,以及顯示教育趨勢等功用(Thomas, 1997)。
教育指標之建立在本質上係導入政策考量及全國教育制度管理的概念,其目的在描述教育制度各重要層面的現況、表現及其健康情形。(王保進,1996)。
http://www.fed.cuhk.edu.hk/en/eri/0403/0403001c.htm
教育指標旨在以教育項目描述教育系統的特質,藉以提供各項系統有關之表現與作為,而指出教育的發展歷程,使人明瞭教育現況、問題,進而可以預測未來之趨勢,並藉以成為制定教育政策之依據(張鈿富,1996;莊謙本,1999)。故教育指標具有描繪教育系統特徴,以及評估教育運作兩項意涵,因此具有瞭解教育系統之狀況和評估教育系統運作之用(吳清山、林天祐,1999)。
而根據文獻探討,因指標具有定性與定量兩種,是以教育指標一方面,以質性來呈現教育系統之特質,一方面,也可以量化方式作有效之統計,用以清楚表達教育系統之現況和問題。有學者即指出,教育指標研究,主要是從計量科學角度,探討教育系統的發展狀況與趨勢,並藉由量化數據描述教育現象或分析教育問題(孫志麟,2000)。
綜合以上,教育指標係在提供一種分析教育問題的方法或技術,可藉由歸納、分析和統整而瞭解教育系統之特徵,和評估教育系統運作之情形,藉以對教育系統之發展做出審慎之決策。同時因為教育指標可採定性或定量方式表現,前者在於呈現教育事項的特徴,而後者在以數據顯示具體之教育結果,故能相互運用,藉以建構出教育問題的普遍性原則,作為教育決策之參考。

(三)教育指標之功能
指標既具有反映問題現況和預測趨勢之特性,教育指標便具有反映教育現況和預測教育趨勢之功能,因此具有提供資訊、提升品質之指引和評鑑功能。OECD就認為,教育指標系統具有以下功能:評鑑學生學習成就表現,分析教育系統成果,指引未來教育發展方向,提供教育政策之參考,反應教育生態變化趨勢,說明了教育指標對教育發展之重要性。
教育指標建構對於教育發展之功能,張鈿富(1996b):1.管制教育的品質。2.檢視實踐契約義務之程度。3.確定達成教育目標最有效率之方法。4.提供消費者在作選擇時擁有足夠及正確的資訊。王保進(1996)認為,1.說明或擬定教育政策。2.檢視教育制度之變遷。3.扮演政府與學校溝通之工具。4.提供教育評鑑的客觀標準。5.分類教育制度,除了作為擬定教育發展計畫之參考,亦可對各國家、各地區的教育現狀作一客觀之評估。6.作為分配教育資源的參考。
對於教育指標之功能性,雖有其不同之目的性、運用之處,但綜合來看,可從目的、對象和方法加以分析。
就教育指標建立目的而言:1.瞭解教育現況,掌握教育方向;2.評估教育系統運作,診斷教育問題;3.預測未來教育趨勢,引導教育發展。
就教育指標之建立過程而言:1.提供教育資訊,2.描述教育方向,3.分析教育問題,4.解釋教育現象,5.建構教育知識。
就教育指標之建立方法而言,1.以定性描述教育系統之特質,展現教育標竿之質化標準2.以計量方式分析教育問題及預測未來趨勢。
整體而言,教育指標之功能則在於,提供客觀資料反映教育發展現況,作為教育評鑑之標準,以確保教育品質,提升教育績效。由此來看,教育指標之建立呈現出動態之發展歷程,並具有描述、診斷、監督、評鑑和預測之功能,從而針砭教育系統之問題與困難,用以作為教育問題解決之決策參考。
二、高等教育指標功能、效益與內涵
(一) 高等教育指標功能
基於教育指標具有描述、診斷、監督、評鑑和預測之功能,故高等教育指標具有描述、診斷、監督、評鑑和預測高等教育之功能,以獲致瞭解高等教育現況、分析高等教育問題、引導高等教育運作、控管高等教育成效,以及前瞻高等教育趨勢之效益。
1. 描述:蒐集高等教育活動有關的資料,呈現教育發展的現況,反映教育的事實面,以瞭解當前教育的狀況。
2. 診斷:對高等教育的發展進行分析,以探究其所發生之問題,以及問題產生原因和所面對的困難。
3. 監督:監督高等教育運作的情形,以對問題產生之現象,加以因應或進行修正,以改進教育的問題。
4. 評鑑:對於高等教育發展之資料進行測量和比較,以便從各項數據中,對未來高等教育的走向做出正確的抉擇。
5. 預測:對高等教育所產生的變化和數據規律加以預測,以對未來可能發展之趨勢預先因應而能有先見之明。
高等教育指標具有如下之效益:
1. 瞭解高等教育現況:經由描述高等教育事實,可以瞭解當前高等教育現況,以便對未來規劃高等教育有依循之方向。
2. 分析高等教育問題:經由診斷高等教育問題及其原因,可以分析出高等教育所面臨之困難,以便對高等教育之優劣勢加以掌控。
3. 引導高等教育運作:經由監督高等教育運作,可改進教育問題,以便時追蹤和考核高等教育之發展。
4. 執行高等教育成效:藉由檢測和比較高等教育數值,可以落實高等教育成效,以便完善各項高等教育決策。
5.前瞻高等教育趨勢:藉由掌握高等教育趨勢,可以前瞻高等教育未來發展趨勢,對未來高教體系發展做合理之預測。
(二)高等教育指標內涵
目前,台灣地區已有各級教育指標之研究,在幼兒教育上,提出四至六歲幼兒之家庭幼社經背景比、各級政府幼教經費占教育經費比率、公私立幼稚園合格教師比;在中小學教育方面,包括公私立中小學比例、公私立中小學教師合格比例、公私立中小學行政支援人力與教師比例等;在技職教育方面,技職教育學生人數占總教育人數之比率、技職教育與企業術合作狀況、技職教育中具實務經驗教師之比率等。其他像是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也都有教育指標項目,以藉由客觀的測量指標,確保教育的發展。
目前教育部統計處(民94)已針對UNESCO統計資料、OECD出版的「教育概覽:OECD指標」、日本文部科學省「教育指標之國際比較」以及各主要國家教育統計年鑑進行資料的蒐集,並彙整我國的相對應資料(李政翰,2006),對於建立以監督、評鑑和預測功能為導向的教育指標系統極有助益。
王保進、陳誼璟(2000),曾經提出大學教育指標為:學校分布均等度、經費支出比、圖書儀器設備支出比、每生單位支出、教師具博士學位比、單位教師薪資、大學教學率、經費成長率、資本門經費支出比、每生圖書儀器設備支出、每生圖書數、每生期刊數、專任教師比女性專任教師比、原住民學生比,研究生研究比等37項。
而根據教育部統計處針對UNESCO統計資料、OECD出版的「教育概覽:OECD指標」、日本文部科學省「教育指標之國際比較」以及各主要國家教育統計年鑑所彙整的相對應高等教育指標,包括大專校院概況、大專校院學校數及學生數 、大專校院校數統計 、大學生就讀類科之比率 、碩士生就讀類科之比率、博士生就讀類科之比率、研究生比率、大學部以上學生人數排名前十大系所、女生比率、大學聯招(指考)錄取率、四技二專錄取率、助理教授以上師資比率、博士學位師資比率 、師資專長分配結構、師資年齡分配結構、住宿比率、學雜費占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比率、以及近五學年來大學學科能力測驗總級分人數分布,可作為瞭解教育現況之基礎。。
而在高等教育指標方面包括:高教經費占GDP比率、大專學生粗在學率 、大學女性教師比率、主要國家之大學生一年學雜費 、我國與美國之大學生學雜費比較、主要國家SCI論文影響係數、SCI各國論文發表篇數及名次、SSCI論文發表篇數及排名、EI論文發表篇數及排名、各國留美學生人數及排名、我國歷年留美學生人數、出國留學簽證人數以及留華學生人數,可作為高等教育國際化指標比較之基礎。

叄 高等教育指標國際化比較
有鑑於目前教育部之教育指標僅為原始數據之呈現,尚未就資料所反映之現象及顯現問題進行深入之探討與分析,本研究乃欲針對教育部所建置若罔聞之高教經費占GDP比率、大專學生粗在學率、大學女性教師比率、主要國家之大學生一年學雜費、主要國家SCI論文影響係數、SCI各國論文發表篇數及名次、SSCI論文發表篇數及排名、EI論文發表篇數及排名、歷年留美學生人數等高等教育指標進行國際性比較與分析,以對高等教育現況進行瞭解和研議,據以訂定未來台灣之高等教育政策,以期提升高等教育品質。
一、高教經費占GDP比率
台灣高教經費占GDP 1.83﹪,高教投資不如南韓2.9﹪、日本2.6﹪以及美國2.4﹪,但高於荷蘭和澳大利亞1.5﹪、紐西蘭1.4﹪和英國1.4﹪、義大利.2﹪、法國1.1﹪以及德國0.9﹪,高於OECD平均之 1.3﹪。而在政府支出之高教經費方面為0.73﹪,僅高於日本0.6﹪,但卻低於美國1.3﹪、南韓和西班牙1.2﹪、英國、比利時和紐西蘭1.1﹪、法國1.0﹪、義大利0.9﹪和加拿大0.8﹪,不過高於OECD國家平均之0.5﹪。由此來看,台灣對高等教育之投資仍落後先進國家(見表1)。

二、大專學生粗在學率
近幾年在廣設大學政策下,台灣大學數量蓬勃發展,大專學生粗在學率已高達78.6﹪,僅次於韓國89﹪以及美國82﹪,而高於澳大利亞72﹪、西班牙66﹪、義大利和紐西蘭63﹪、英國和加拿大60﹪、荷蘭59﹪、法國56﹪、德國51﹪、日本54﹪、泰國41﹪、馬來西亞32﹪、越南10﹪,顯示台灣在高等教育的發展速度上不亞於世界各國(見表2)。

三、大學女性教師比率
在教育普及化下,台灣的女性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大學女性教師比率為33.2﹪,高於義大利32.9﹪、德國30.1﹪、加拿大28.9﹪、韓國27.4﹪、日本14.1﹪,但卻低於大陸45.4﹪、紐西蘭44.7﹪、馬來西亞43.5﹪、澳大利亞41.8﹪、印度38.5﹪、法國36.3﹪,顯示台灣女性享有一定進入大學任教之機會(見表3)。


四、主要國家大學生一年學雜費
台灣公立學校學雜費占GDP比率為11.51﹪,低於美國12.93﹪、韓國25.08﹪,但卻高於英國6.19﹪、法國0.66﹪。而私立學校學雜費占GDP比率為21.12﹪,低於美國62.46﹪、韓國30.05﹪,顯示台灣大學學費不比先國家昂貴(見表4)。

五、主要國家SCI論文影響係數
台灣論文影響係數為2.74﹪,低於美國6.62﹪、荷蘭6.34﹪、英國5.98﹪、冰島6.17﹪、瑞典5.98﹪、芬蘭5.66﹪、加拿大5.40﹪、德國5.60﹪、以色列5.28﹪、法國5.16﹪,顯示SCI論文影響係數小(見表5)。

六、SCI論文發表篇數及名次
SCI論文發表篇數最多的是美國,2006年達到370,064,其次為英國95,801,第三為德國89,553,第四為日本的88,550,第五大陸87,592。台灣近五年SCI論文發表篇數排名在18-20左右,發表篇數2006年已達18,906篇(見表6)。

七、SSCI論文發表篇數及排名
SSCI論文發表篇數最多的是美國,2006年達到70,438,其次為英國19,653,第三為加拿大8607,第四德國69,85,第五為澳大利亞6,330。台灣近五年SSCI論文發表篇數排名在17-22左右,發表篇數2006年已達1,191篇(見表7)。

八、EI論文發表篇數及排名
EI論文發表篇數最多的是美國,2006年達到83,923,其次為大陸71,010,第三為日本37,958,第四德國22,451,第五為英國20648。台灣近五年SSCI論文發表篇數排名在11-12左右,發表篇數2006年已達11,299篇(見表8)。

九、各國留美學生人數及排名
留美學生人數最多的是印度,2006年達到83,833,其次為大陸67,723,第三為南韓62,392,第四日本35,282。台灣近五年留美人數維持在5-6名左右,2006年留美人數達到29,094人(見表9)。

綜合來看,在整體高教經費占GDP比率方面,雖然高於OECD平均之 1.3﹪,但是仍然遠不如先進國家,尤其在政府支出之高教經費方面僅0.73﹪,遠不如美國、南韓、西班牙、英國、比利時、紐西蘭、法國、義大利以及加拿大,必須增加高教經費。同時在大學數量擴增加下,大專學生粗在學率高達78.6﹪,高於澳大利亞、西班牙、義大利、紐西蘭、英國、加拿大、荷蘭、法國、德國以及日本等先進國家,未來應質量並重,追求品質的提升。
台灣公私立學校學雜費占GDP比率雖高於英、法,但低於美國、韓國,整體大學學費而言,並不比先國家昂貴,提供了學生就學的機會。而大學女性教師亦已享有一定之比率,已高於義大利、德國、加拿大和日本等先進國家,顯示兩性已達平權。
至於在學術水準方面,論文影響係數僅2.74﹪,低於美國、荷蘭、英國、冰島、瑞典、芬蘭、加拿大、德國、以色列以及法國等。近五年SCI、SSCI以及EI論文發表篇數達31396篇,排名在11-22名左右,但仍不及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顯示學術水準仍待努力。而近五年留美人數維持在5-6名左右,不及印度、大陸、南韓和日本等亞洲地區和國家,為台灣高等教育國際化埋下隱憂(見表10)。


肆、結語與建議
一、結語
1.就高教經費而言:政府支出之高教經費仍不如先進國家。
2.就在學率而言:大專學生粗在學率相當高,顯示台灣高等教育蓬勃發展。
3.學雜費:台灣公私立學校學雜費並不比先國家昂貴,提供了學生就學的機會。
4.大學女性教師比率:大學女性教師享有一定之比率,顯示兩性已達平權。
5 .在學術水準方面:論文影響係數,以及SCI、SSCI、EI論文排名仍在許多先進國家後,學術水準仍待加強。
6.留美人數:近五年留美人數不及印度、大陸、南韓和日本等亞洲地區和國家,為台灣高等教育國際化埋下隱憂。
二、建議
1.就高教經費而言:在高等教育數量持續擴張下,但對各校的補助並未比例的提升,導致大學經營困難,品質績效不佳,應重視對高等教育之投資,以期提升高等教育之品質。
2.就在學率而言:大專學生在學率高,但素質卻未見提升,導致近幾年大學畢業生失業率居高不下,應加強高等教育之品質控管,避免高教過度擴張後產生品質下滑之負面效應。
3.學雜費:台灣公私立學校學雜費雖不比先國家昂貴,但近年因為經濟成長衰退,以及M型化社會之來臨,導致不少學生「考得取,讀不起」之現象,因此必須藉由更好之就學貸款、急難救助和獎學金制度,保障弱勢學生就學之機會。
4.大學女性教師比率:大學女性教師享有一定之比率,對於鼓勵營造兩性平權共治之社會極有助益,未來大學教育應充分運用女性教師之特質,營造適合女性擔任領導者之情境,藉以改造和創新校園文化。
5 .在學術水準方面:鼓勵大學衡酌自身之優勢與特色,對學校之功能定位加以區隔,使得具有學術潛力之學校,能夠在國際期刊學術表現上嶄露頭角;同時,具有教學潛力之校,也能夠追求品質上之卓越。
6.留美人數:鼓勵優秀之大學生前往國外深造,促進國內大學與國外大學學術交流之機會,或透過締結姐妹校以及雙聯學位方式,進行學術輸出,並爭取國外留學生來台留學,以主導教育國際化之機會,以使得國內大學躋身世界一流大學之水平。

參考文獻
王保進(1996)。教育指標基本概念之分析 。教育研究資訊第四卷第三期,頁1-17,1996年5月。
李政翰(2006)。教育指標對教育發展重要性之探討。研習資訊,第23卷第5期,2006年10月。
於幼華、張益誠(1999)。永續發展指標。環境教育季刊,37, 53-74。1999年2月。
徐明珠(2003)。全球化時代,臺灣高等教育之改革與創新。國家政策論壇季刊,夏季號,2003年4月。
徐明珠(2005)。從建構世界觀到臺灣教育的國際化。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新世紀的國民學術研討會」,2005年8月12日。
徐明珠(2007)。環境變遷下,大學教育之衝擊與因應,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7年6月6日。
徐超聖(1999)。九年一貫課程品質管理機制─淺談「學力指標」之意義。教育資料與研究,26,頁33-39。
張鈿富(1996)。教育政策分析-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張鈿富(1996b)。臺灣地區教育指標建構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4(3),頁18-40。
孫志麟(2000)。國民教育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3,頁121-148。
莊謙本(民88)。教育評鑑指標的建構。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52,頁7-9。
吳清山、林天祐(民88)。教育名詞:教育指標。教育資料與研究,29,頁67。
Spee, A. and R. Bormans, (1992).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 Government Institutional Relations: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Higher Education Anagement, 4 (2), pp.139-155.
Thomas, M.S. (1997). The Condition of Education, 1997.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
熱門指數
分享 列印
24

文章表情 (你對這則文章的感覺)

回應意見
更多相關文章
影音專區

高等教育的改革與未來
( 2023年8月15日 15:33 )

主辦單位: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時間:民國112年08月09日(星期三)上午11點 地點: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101會議室 (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16號) 主 ...

國政評論 社會

關於『高教迷亂潘朵拉盒子』之學雜費差距補助的相關反思
王順民 ( 2023年6月30日 10:41 )

一項偏屬於教育行政範疇的策進作為,卻是引爆出關於『高教迷亂潘朵拉盒子』的諸多反思之處。 話說:基於教育平權理念,教育部著手規劃「拉近公私立學校學雜費差距及配 ...

國政評論 社會

關於高教雪崩懸崖化的延伸性思考
王順民 ( 2022年7月15日 09:16 )

一則與高教市場發展困境的教育行政事件,背後所潛藏的發展性危機,卻是不容小覷。 話說:位於台南麻豆的台灣首府大學(簡稱台首府)因為學校的財務狀況,想要全面停辦 ...

國政研究 財金

利率‧教育‧人力‧學費
謝明瑞 ( 2022年4月25日 08:47 )

摘要 2022年第一季,國內利率變動與升息增加,引發國內教育費用是否偏高的爭議,而根據高教工會青年活動委員會的調查比較,發現台灣的學費相對偏高,以及政府對於高等教 ...

國政評論 教文

大學學費該不該漲? 適度鬆綁審議門檻 減免弱勢生學雜費
曾慧青 ( 2021年1月27日 13:36 )

百所大學校長原本要在今年元月28日、29日舉行的全國大學校長會議提案建議教育部擬定「調漲學費公式」,將國內家戶可支配所得、薪資和物價水準納入公式中,各占三成到三成 ...

國政評論 科經

攻讀碩博士的CP值
林建甫 ( 2020年11月24日 10:31 )

前陣子網上有些年輕學子在討論讀碩士與博士的CP值。基本上都是從月薪的收入面來比較,其實攻讀博士還有很多的挑戰及有形無形方面的收入,這些都是網上討論未涉及的。 ...

訪客最新推薦文章
永續

二氧化碳產生量如何計算
胡思聰 ( 2007年6月12日 09:50 )

6月5日是環境日,許多環境保護的課題廣受各界關注。近來地球暖化的議題甚囂塵上,因此有關二氧化碳減量的問題特別受到重視。國內某環境文 ...

科經

惠台31條措施的牛肉上桌了
林祖嘉 ( 2018年4月17日 16:11 )

就在10日博鰲論壇蕭習會的同一天,廈門市公布了31條惠台措施的60條配套細則。在蕭習會上,前副總統蕭萬長向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希望 ...

社會

嚴肅看待單親家庭之於量質俱變的時代變...
王順民 ( 12月6日 16:45 )

一則關乎到單親家庭之量、質俱變的議題現象,實有其嚴肅看待之必要。 資料顯示:台灣地區每十戶就有一戶係為單親家庭,合計共有93萬戶 ...

訪客最新表情文章
科經

台灣及國際的醜態
吳文希 ( 2024年4月1日 16:00 )

前言 最近一段日子裡,臺灣境內發生好多不平常、不平靜的事件,諸如蘇丹紅污染的食安問題、金廈海域船難事件、桃園機場塞機亂象等,由此 ...

憲政

國民黨與民進黨憲政立場之比較
憲政法制組 ( 2007年3月7日 17:34 )

國民黨與民進黨在憲政立場上,有諸多不同之主張,本文將從國家認同、憲法架構、政府體制、憲政運作、責任政治、立委選舉制度、人事同意權 ...

教文

領袖的同理心
張瑞雄 ( 2022年9月1日 08:18 )

二○○九年八月,莫拉克颱風來襲,總統赴台東勘災,路上一對母子半路向總統陳情,「為什麼我們把票投給你,需要見到你時都見不到!」不料總 ...

空氣品質指標
名家觀點
  • ( 12月6日 16:58)
    陸委會主委邱垂正上個月12日在一場研討會上提出,「接受九二共識即等於承認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的論調;而本月21日海基會副董事長羅文嘉接受電台訪問時又再說道:「接受九 ...
  • ( 12月6日 16:58)
    激烈的美國大選終於結束,大家重新回到本身關注的問題上面,然而由於川普選上,而他的許多行為與政策難以預料,因此現在仍然有非常多的國家和個人必需針對川普未來可能的政策進行分 ...
  • ( 12月6日 16:56)
    日前傳出,剛剛在加拿大結束的CPTPP執委會會議中,台灣想要在這一次會議中能成立針對台灣入會的工作小組,再次沒能成功。本來我們政府部門宣稱加拿大與台灣關係良好,這一次由加拿大 ...
  • ( 12月6日 16:54)
    日前,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宣布說,他就任就一件事就是要簽署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商品課徵25%的關稅,對中國大陸進口的商品則課徵10%的關稅。結果墨西哥總統立即回應說,如果美國對 ...
  • ( 2024年11月13日 09:13)
    國發會每兩年的人口推計公布了,有一些關於台灣的未來值得大家關切。一、二○二八年將脫離人口紅利,也就是工作年齡人口(十五至六十四歲)占比低於總人口三分之二,扶養比將高於○點 ...
  • ( 2024年11月13日 09:13)
    最近有立委關心全民健保的財務問題並舉行公聽會,會中有學者發言「最花健保費費用的老年人,在健保的貢獻反而最小。」並建議健保財源結構應增加資本利得的徵收。有類似想法者並不少 ...
臉書粉絲專頁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