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報載一位名列世界百大富翁的台籍女企業家,開的車也不過是台製的TOYOTA。由於社會特性與成長經驗的差異使然,台灣的企業家形象相對低調保守,過往所期許的,主要也集中在成功企業家勤奮樸實的一面。
這份沉潛低調的優雅氣質,相對於有愛就要大聲說出來的新世代觀,似乎總少了那股率性而為的瀟灑倜儻,與即時行樂的喜不自勝。相對應的外國例證就很極端,微軟公司的創辦人比爾蓋茲不僅為自己蓋超級大豪宅,裡頭的富麗與安全考量等裝置,媲美國家元首的等級。蓋茲先生另外又與投資股神巴菲特聯手高調行善,例如在10年內推動將全球小兒麻痺症消滅的計畫。
那份豪奢作風與高調行善,其實更合理化美式商業的價值觀,那就是有本事攢錢的人才拉風,全贏者如果還能喜捨就是帥。反觀國內企業家寂寂無聞的生活習性;在汶川地震、日本震災時紛紛慷慨解囊,卻又為善不欲人知的矜持自律,對於正在轉型中的台灣產業,與台製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新定位,似乎總又少了推動上揚的一股助力。
這樣的謙沖自抑,會不會與當代世界所標榜的企業家精神相扞格呢?
其實這種擔心只不過是表象思考的多慮,因為產業的類型很多樣,分工也可以很深化。由企業直接做採購的大宗物資市場,靠的是低成本、好品質與信賴關係;但是在末端的消費市場上,全球消費者習性與偏好則非常多元分歧。
西方主流市場或許有其在人性上的偏見與短視;但深受儒家仁義思維,與佛道清淨簡約觀的謙恭自抑,所養成的消費實力在全世界的普遍性也超乎想像。在過去的150年間,西方世界盛行殖民主義下,總以救贖開化的上位者姿態出現;再加上冷戰時期刻意區分敵我尊卑的宣傳,因而造成東方世界特有的天人合一與謙沖自抑,被後代的不肖子孫認定是落後與失敗者的基本特質。
科技確實無國界;但是商品設計、消費運用觀等,卻必須與生活價值做結合。在建國100年的今日,繼續停留在中華文明不利於現代化的論述,既會喪失對自身文化的話語權,更會拱手讓出執著優雅的東方消費主流市場。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
(本文刊載於2011年6月6日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