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後,台灣人口將負成長,首先衝擊的就是生源。早在多年前,招生缺額就一路攀升,從95學年29人,到98學年已增至6,802人(陳德華,2010),衝擊最大的就是新興偏遠地區的私立大學,所謂的「東倒西歪,南傾北頹」的現象早已在蔓延。隨著少子化問題的加劇,私立大學的活路在哪兒呢?2011年6月11日總統在佛光大學與青年學生對話時,明白的告訴同學們,國際生源流入和教育國際化能為大學紓解招生的壓力。
美國是一個高等教育國際化相當成功的國家,有來自世界各國優秀的學生就讀,促使世界各國人才為美國所用,乃促進了美國經濟和科技等各項發展,可見人才流是一個國家重要的資產。根據美國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IE)資料顯示,2008-09年,約有67萬名國際學生在美就讀,較前一年成長了8%,(駐芝加哥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2009)。人數是近三年來的新高,積極讓教育面向世界。又如英國、澳洲、紐西蘭、瑞士等係高等教育國際生源流入大國,根據OECD (2010)統計,流動至英國就學的國際學生人數逐年增加,約佔所有高等教育學生數的19.9%,澳洲為23.6%、奧地利為18.7%、紐西蘭為24.4%、瑞士為20.3%,這些國家都積極推動大學教育國際化。
近幾年,總統一直關心生源不足的問題,同時也注意到國際生源流入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性,希望能多招些外籍生來台就學。目前(99學年)約有21,356名留華學生人數,占大專院校學生人數為1,343,603人(99學年)1.5895%。比較2004年7,844名留華學生人數成長為該年之2.7倍,成長比例為172%,留華學生人數已達歷年高峰。總統更明白宣示希望2020時,留華學生數能夠達到10%(楊慈郁,2011),屆時留華學生數估計將增加至13萬人,年度生源估計將可增加10萬8 千人(教育部統計處,2011)。
進一步以生源計算,今年(100學年)大學入學生出生年度為82年,該年出生人口為325,613人,五年後(105學年)入學大一學生出生年度為87年,該年出生人口降至271,450人,年度大學生源將短缺54,163人。至於10年後(110學年)入學大一出生年度為92年,該年出生人口降至227,070人,年度大學生源與現在比較,則將短缺98,543人。
比較馬總統所宣示之來華學生成長人數與年度短缺之生源數,2020年來華學生數將較現在年度增加10萬8千人,人數超過10年(110學年)後所短缺之98,543人,應可彌補生源不足之缺口。
馬總統既已明確宣示,相關單位應訂定招收國際學生之可行方案,包括如何健全國內高教體制,建立大學特色,並提供來華學生就學誘因,例如簡化入學程序、簡化選校選課程序、充實硬體設施、訂定就學獎補助辦法、營造友善校園文化、改進就學簽證、食衣住行、健康保險、跨文化適應等相關配套與協助,不只能吸引國際學生前來就讀,紓解生源不足的壓力,更能塑造台灣的國際形象。世界化的校園已是大學永續發展最好的出路(修改自2011.06.15人間福報)。
參考文獻:
陳德華(2010)。從大學考試分發入學的招生缺額談起 。99.08.30。2011/6/11讀取自http://pics1.yamedia.tw/28/attachfile/4/6/6/664003/1/14cc4f6125c5bb.pdf
教育部統計處(2011)。重要教育統計資訊。教育部。
駐芝加哥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文化組(2009)。2008美國國際學生人數激增。摘自2009年11月20日,高等教育紀事報 (The Chronicle)。390期。
楊慈郁(2011)。馬總統與大學生談兩岸 互動熱烈。旺報 記者楊慈郁/2011-05-30 01:25台北報導。
OECD (2010).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0: OECD Indicators. Retrieved June 11, 2011 from http://www.oecd.org/document/52/0,3746,en_2649_39263294_45897844_1_1_1_1,00.html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