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中國時報何信翰教授的「台語讓誰不安?」一文,個人有一些不一樣的看法。
何教授說,「台語」是個約定俗成的稱呼,早在日本時代就有了,國民政府時代仍沿用,這個說法在福佬系居住的地方或許適用,但在客家莊卻未必如此,至少在我生長的地方就不是這樣。我是苗栗客家人,從小就聽說有一種強勢語言,叫作「福佬話」(也有人寫作「河洛話」),長輩們常說「福佬人」如何如何,甚至以「福佬姆」來指稱現在所謂的「小三」,但從來就沒聽說有一種語言叫「
台灣話」(我第一次聽到「台語」一詞,是來村莊幫忙收割的「福佬」阿兵哥講的)。那時電視常播放「閩南語連續劇」,卻也沒聽說「台語劇」,可見當時國民政府並未「沿用」所謂的「台語」。
大約20年前,我在一群客家鄉親面前說,我的「台語」很破,馬上有人質疑我,什麼是「台語」?從此以後,我再也不用「台語」這個稱呼,以表示對自己母語的尊重。確實,「台語」一詞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被很多人認可為閩南語的代稱了,但是,約定俗成的東西,未必表示不能受批判。就像我們的語言裡,普遍充斥著性別歧視,例如「三字經」、「五字經」,就是對女性的侮辱。但是,我們卻常不自覺地使用,有的女性甚至也琅琅上口而不臉紅。語言是有滲透性的,正是這種暗藏在背後的力量,左右著我們的思維。「台語」的稱呼,絕對是大閩南沙文主義作祟,我們常用這個稱呼,當然也就不知不覺地承認了閩南語在台灣的霸權地位。所以我堅稱它是「閩南語」或「福佬話」,一方面要反抗這種霸權思想,另一方面,並不是像何所說的,「認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而是強調這個語言的來源。誰說台灣福佬人的祖先,不是來自閩南呢?
民進黨批教部將「台語」稱為「閩南語」,是「去台灣化」,讓我感到不寒而慄。大家也許忘記了,2007年他們在推「國家語言發展法」時,還口口聲聲說,要將台灣現有的語言,包括「客語、原住民語、閩南語、北京話…」都列為「國家語言」,難道當時他們的政策,就不是「去台灣化」嗎?
身為客家人,「台語」真的讓我很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