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More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國政基金會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台灣公共政策發展史

台灣公共政策發展史

國政研究 憲政

作者: 詹中原 ( 2007年2月13日 17:25)
關鍵字:公共政策 發展

%
熱門指數
分享


(圖片來源:自行合成,原始照片來自Wikimedia Commons。)

壹、前言--公共政策專書內容


我國公共政策的學界中,自從民國68年台灣大學政治系朱志宏教授出版第一本國人所寫的公共政策專書-《公共政策概論》以來,在這十多年來不斷地有公共政策方面學術性著作問世,無論在研究主題或是研究方法都有顯著的進展,本節以下擬就這十多年來所出版的公共政策方面專書特質做一內容的分析,這些著作包括從民國68年至85年國內出版所有公共政策專書(參見表1-1),但並不包括純粹的翻譯的作品,以及行政院研考會所出版的政府出版品在其中,本節以下分別就學者對公共政策所下的定義、研究的理論架構、以及個案議題等方面加以探討:


1-1國內學者所著之公共政策專書

1.丘昌泰著,公共政策,台北:巨流,民84年。

2.朱志宏著,公共政策概論,台北:三民,民68年。

3.朱志宏著,公共政策,台北:三民,民80年。

4.朱志宏、丘昌泰著,政策規劃,台北:空大,民83年。

5.伍啟元,公共政策(上)(下),台北:商務,民74年。

6.吳定著,公共政策(修正版),台北:華視,民83年。

7.吳定著,公共行政論叢,台北:天一,民84年。

8.吳定編,公共行政個案集,台北:政大公企中心,民78年。

9.柯三吉著,公共政策與政治經濟論叢,台北:時英,民82年。

10.柯三吉著,政策執行:理論與台灣經驗,台北:時英,民80年。

11.林水波著,公共政策論衡,台北:作者自印,民78年。

12.林水波著,公共組織理論,台北:作者自印,民84年。

13.林水波著,政策與體制批判,台北:作者自印,民84年。

14.林水波著,選舉與公投設計,台北:作者自印,民84年。

15.林水波編譯,政策分析評論,台北:五南,民73年。

16.林水波、張世賢著,公共政策,台北:五南,民73年。

17.林鍾沂編譯,公共政策與批判理論,台北:遠流,民80年。

18.林鍾沂著,公共事務的設計與執行,台北:幼獅,民80年。

19.林鍾沂著,政策分析的理論與實踐,台北:瑞興,民83年。

20.翁興利著,公共政策-知識應用與政策制訂台北:商鼎﹐民85

21.張世賢著,公共政策析論,台北:五南,民78年。

22.張世賢著,政策分析的導師-林布隆,台北:允晨,民73年。

23.曹俊漢著,公共政策,台北:三民,民79年。

24.湯絢章,公共政策,台北:華泰,民82年

25.詹中原,民營化政策,台北:五南,民82年。

26 魏鏞等著,公共政策,台北:空大,民82年。


一、公共政策之定義


一門學科剛建立時,最重要是對於學科的研究焦點(focus)和定向(locus)能夠獲得共識,因為這會影響一門學科日後研究和發展的方向,所以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發現早期國內公共政策的著作當中對於公共政策的定義和界說多有很大篇輻的討論,所引用國外學者的界定也相當多,因而我們希望對於不同學者的定義被引用的次數做統計,以瞭解我國學者們所認為的公共政策形象為何?據統計的結果(表2-2),從這些的公共政策著作來看,被引用次數最多的是Lasswell對公共政策的界說,這顯然與Lasswell在公共政策研究史上的先軀性地位有直接的關係,另外,幾位被引用次數較多的學者,如Dye , Easton, Friedrick,及Ranney等人,這些較常被引用的學者的共同特點,是他們都是政治學者,而我國早期公共政策學術社群中,也幾乎都是以政治學者為主,所以美國政治學對公共政策的界定可能比較能夠被我國的學者所青睞,另一個原因,則可能是與Dye的”Understanding PublicPolicy “這本著作有關,這本書對於公共政策的定義有詳盡的討論,特別是這些被引用次數較多的定義都在書中討論到,也可以發現這本書對我國公共政策學術的啟蒙有很大的影響。


另外,從這些學術著作的內容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早期的著作對於公共政策的定義有比較多的討論,到了最近的著作似乎學者們對於公共政策的定義都假定已經得到共識,這這方面的討論就比較少,這也說明國內公共政策的研究漸漸走向較為成熟的階段。

表1-2國內學者的著作中引用公共政策定義的情況

學者

次數

學者

次數

Harold D. Lasswell

7

Howard .Leichter

1

Thomas Dye

6

CarlChelf

1

David Easton

5

HughHeclo

1

Carl Friedrick

5

Grover Starling

1

Ira Sharkausky

3

E. S. Quade

1

Austin Ranney

3

Riply and Frankin

1

Vernon Van Dyke

3

Hogwood and Gunn

1

James Anderson

2

湯絢章

1

M. E. Dimock

1

林水波與張世賢

1

Herbet Simon

1

曹俊漢

1

Dictionary of social

science

1

雲五社會科學大辭

1


二、研究的分析架構

1-3國內學者的著作中所採用的分析架構

分析架構

數目

階段論架構

7

非階段論架構

9

未提出分析架構

10

26

就我國公共政策專書所提出的分析架構來看,從表1-3可以發現有相當多的部分是作者未提出整體的分析架構,這是因為上述所列的著作當中有很多書籍是學者在一段時間所發表的論文集結而成的著作,這些論文集所蒐集的文章由於發表的時間不同,所處理的議題也不完全一樣,因此,較難有統一的分析架構,這也可以看出論文集的出版方式是台灣學術界佔有很高的比例。


另一方面對於這些專書的分析可以很楚地發現早期國內公共政策的著作當中,主要是以Charles O. Jones所著之"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Public Policy " ,Thomas Dye所著之"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以及 James Anderson所著之"Public Policy-making"為研究的架構。其中Jones與Anderson兩位學者所著之書,可說是公共政策過程論(process model)或階段論(phase model)的代表。因此,大致在民國80年代以前的著作如朱志宏(民68)、 林水波與張世賢(民72)、曹俊漢(民79)及吳定(民80),這些著作大致上都是依照階段論所採用的問題形成→政策規劃→政策合法化→政策執行→政策評估等有順序的過程,做為分析的架構。


而從民國80年之後,許多學者對過去公共政策的分析架構不斷地進行檢。而在這段時期國內的公共政策的研究方式也有一些較大的轉變,例如,對實証論的典範提出挑戰,並引進詮釋論和批判論不同典範的觀點(林鍾沂,民80a; 民83;丘昌泰,民84),對知識應用與公共政策制訂的關係進行研究(翁興利,民85),或對單一的政策議題進行探討(詹中原,民82)。這也顯示出我國的公共政策研究從早期以階段論為主的分析架構,到了80年代之後有漸漸走向多元研究典範,百家爭鳴的一種趨勢。

三、研究個案和議題

公共政策學者所討論的個案或議題可以顯現一個學科本土化的程度,就早期所出版的專書來看,主要是偏重於國外的理論方面的引介,因而所討論的個案份以國外的案例為主,雖然國內公共政策研究仍有不少是屬於本土個案研究,但大部分都比較偏向於時事問題的分析,比較欠缺從各種面向整體性的探討,因而有系統深入的研究並不多,這是值得注意,也是未應該努力的一個方向。

1-4國內學者的著作中所探討的個案和議題

研究個案和議題

次數

以本土的個案或議題為主

12

以外國的個案或議題為主

14


貳、期刊論文之分析


期刊雜誌的專文論述常是檢視一門學科是否篷勃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國外凡是重要的學術期刊每年年終皆必會作一項統計﹐包括論文討論的主要主題﹑內容﹔使用的方法技術﹔乃至於作者的相關背景皆在統計之列。學者們從事學科的後設分析﹐也常從此著手出發﹐所看中的無非是期刊論文具有下列的優點:


(一)即時性:學術期刊所登錄的文章常是許多學者目前正在研究思索的課題﹐他們有的是將研究初步成果提出﹐藉此探測此一課題的迴響程度或藉由批評幫助其減少思考的盲點﹐因此﹐在顯現目前學科研究取向上﹐期刊理所當然地


(二)專精性:期刊論文的學術優勢在於它讓研究者能專精於較小範圍的研究課題﹐並且可達到分工合作的效果﹐逐步累積相關知識﹐以求學術進步的更大能量。同時﹐它亦可減輕研究者的負擔﹐不必一次就要處理太多超乎能力之外的課題。


(三)專業性:專業的學術協會必然會有一本專業刊物﹐以刊載報導他們的活動及成果﹐有的研究者並常會藉專文的發表鼓吹其政策建議﹐甚致是政府官員亦會透過此一媒介向大眾宣揚其施政理念﹐例如著名的美國Foreign Affairs就常有美國官員藉此揭櫫其外交政策﹐行政院長連戰亦曾在此撰文說明我國的基本國策。


(四)廣博性:些許期刊創立的主要目的是知識傳播及鼓吹﹐因此其內容專文必定是傾向於宣傳性及倡導性的文章﹐使閱讀者更能從中學習到專業知識。

本研究依據上述的四大特性﹐衡諸我國現行學科專業化程度及廣度﹐經討論共列舉了近五十種期刊(詳見附錄壹)及博碩士論文﹐並依據所設計的問卷﹐概略得到了下列的概況。

一、確認變項

(一)期刊的發表數量


從檢閱五十種期刊,以及博碩士論文共1214的問卷中﹐吾人可以發現有關公共政策研究之文章發表數量最多的前五種期刊(參見表4-1)﹐依序是「社區發展季刊」佔全部7.9%﹐96篇文章居冠﹔其次為「中國論壇」佔全部5.8%﹐71篇文章居次﹔再次為「國家政策雙週刊」佔5.4%﹐65篇文章﹔發表文章數量第四名者為「理論與政策」﹐佔有5.2%﹐63篇文章﹔第五名則為「公共政策學報」﹐佔5.1%及62篇文章。

2-1: 期刊文章數目排序前五位之次數分配

刊物名稱

次數

百分比

排序

社區發展季刊

中國論壇

國家政策雙週刊

理論與政策

公共政策學報

合計

96

71

65

63

62

357

7.9

5.8

5.4

5.2

5.1

29.4

1

2

3

4

5

(二)出版型式


從表2-2可以看出﹐在所有登錄表格中﹐以期刊的次數954次居多﹐佔全部的78.6%﹔博碩士論文224次﹐佔18.5%其次﹐此除為本研究文獻選擇所造成的結果外﹐此二者平日即為政策研究的主流。至於學術研討會則因資料蒐集上的困難﹐相對地﹐在數據顯示上就較少。

2-2: 出版型式之次數分配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排序

期刊論文

954

78.6

1

博碩士論文

224

18.5

2

政府出版品

30

2.5

3

學術研討會

5

0.4

4

合計

1213

100.0

(三)出版年份


從表2-3可以看出﹐自民國七十八年起次數呈現上昇的趨勢﹐次數為74次﹐佔全部的6.1%﹔其後逐年上昇﹐到民國八十三年仍呈現尚在上昇的一個整體趨勢。自民國八十年以後所發表的文章即佔了近35%的比重﹐可見此一學科研究的蓬勃發展。

表:2-3出版的年份的之次數分配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排序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合計

51

57

74

86

121

124

140

150

803

4.2

4.7

6.1

7.0

10.0

10.2

1.5

12.4

66.1

8

7

6

5

4

3

2

1

(四)作者主要學科背景


從表2-4中可以發現﹐從事公共政策研究的學者專家之主要學科背景,以「公共行政與政策」相關領域的學者有469位,佔38.7%。同樣地﹐來自「其他」背景的專家學者也不在少數﹐僅次於「公共行政與政策」背景﹐共有109位,佔了9.0%。以「政治學」與「經濟學」為主要學科背景的學者﹐則分別有104位與92位,分別佔了8.6%及7.6%﹐分居第三名與第四名。此外,以「社會學」為主要學科背景的研究者也有75位之多,佔了6.9﹪。其可能的原因有二;一為本研究上的限制:在本研究文獻的許多文章中﹐常未註明作者所屬的學科背景﹐致使吾人無法判別。其二則為公共政策研究﹐的確如許多學者所言﹐為一多科際的學科﹐能吸引許多不同學科的學者的參與。除了以上兩種學科背景之外﹐由此足見公共政策學門在理論上與政治學﹑經濟學有很大的關聯。


2-4作者主要學科背景之次數分配

學科背景

次數

百分比

排序

政治學

104

8.6

3

經濟學

92

7.6

4

商學

16

1.3

7

法律

22

1.8

6

公共行政與政策

469

38.7

1

社會學

75

6.9

5

人類學

1

0.1

8

都市計畫

11

0.9

7

其他

109

9.0

2

※本題為複選題

(五)作者主要身份


從表2-5可以發現﹐我國政策研究成果發表人的主要身份以碩士生最多﹐共有358位,佔了29.6%(此乃因本研究之文獻來源包括各研究所的畢業碩士論文)。其次則為以教授及副教授身份所寫的文章,分別有260篇與169篇,共計佔了31%(分別是17.0%﹑14.0%)。此外﹐政府官員所寫的文章次數共143篇﹐佔了11.8%﹐居第四順位。

表:2-5作者的主要身份之次數分配

作者主要身份

次數

百分比

排序

教授

副教授

助教授

研究員

副研究員

助理研究員

講師

博士生

碩士生

大學生

政府人員

民意代表及助理

無法判斷

其他

合計

260

169

3

66

39

8

26

25

358

2

143

5

125

34

1263

17.0

14.0

0.2

5.5

3.2

0.7

2.1

2.1

29.6

0.2

11.8

0.4

10.3

2.8

100.0

2

3

121

6

7

10

9

9

1

12

4

11

5

8

(六)作者所屬機構


從表2-6可以看出﹐作者所屬機構以中興大學最多,在有效問卷中﹐共有241篇﹐佔了25%﹔其次則為政大公行系所,計有137篇,佔14.2%;再次則為台大政治系所,計有61篇,佔了6.3%。居作者所屬機構第四位者則是以民間智庫自許的「國家政策研究中心」,計有50篇,佔了5.2﹪。


表2-6作者所屬機構之次數分配

機構名稱

次數

百分比

排序

台大政治系所

政大公行系所

中興公行系公策所

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中華經濟研究院

台大社會系所

合計

61

137

241

50

21

25

535

6.3

14.2

25

5.2

2.2

2.6

55.5

3

2

1

4

6

5

(七)文獻的研究議題


從表2-7可以看出,我國政策研究議題呈現多樣化及分岐性﹐研究議題排序第一名者為其他﹐共有318篇,佔了26.5%。在排除了「其他」因素後﹐吾人可發現政策研究的議題依序為「社會福利」,計有211篇,佔17.5%;「財經」144篇,佔了11.9%;「環保」101篇,佔8.4%;「政府再造」則有69篇,佔5.7%;「大陸政策」也有59篇,佔4.9%。


2-7本篇文獻的研究議題之次數分配

政策研究議題

次數

百分比

排序

教育

45

3.7

9

環保

101

8.4

4

財經

144

11.9

3

交通

23

1.9

15

外交

47

3.9

8

社會福利

211

17.5

2

大陸

59

4.9

6

勞工

55

4.6

7

文化

13

1.1

18

住宅

25

2.1

14

產業(工業)

34

2.8

11

人事

30

2.5

13

農業

45

3.7

9

國防

14

1.2

17

能源

16

1.3

16

內政(警地戶政)

35

2.9

10

土地

31

2.6

12

政府再造

69

5.7

5

其他

318

26.5

1

合計

1315

100.0


二、研究趨勢

(一)政策形象


從表2-8發現,就我國公共政策研究之取向而言,本研究樣本所呈現的政策形象以「研究政府或權威機關之作為或不作為」,共計有522篇,佔了43.6﹪:其次則為「協助決策者作決策」,共有348篇,佔了29﹪;這兩項即佔本研究所採用文獻之全部樣本的七成。再次則為「研究政策的倫理、價值議題」,共有203篇,佔16.9﹪。這樣的研究結果顯示,我國公共政策研究所認為之政策形象仍是以協助有關當局作決策為主,若依據本研究第二章有關政策形象之分期,則我國應該是屬於傳統時期的政策形象。

2-8政策形象之次數分配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排序

民主的政策科學

80

6.7

5

協助決策者決策

348

29.0

2

研究政府或權威機關之作為或不作為

522

43.6

1

知識應用

95

7.9

4

研究政策的

倫理、價值議題

203

16.9

3

研究政治社群

的公共利益

43

3.6

7

參與研究

39

3.3

8

其他

47

3.9

6

※本題為複選題

(二)研究典範時期


依據表2-9,本研究小組分析認定研究樣本所屬的研究典範時期以「傳統時期」計有744篇,佔有六成(61.9﹪)為最多數;其次則為「後實證論時期」,計有329篇,佔27.4﹪,將近有三成;再次則為「其他」,佔了5.8﹪;至於屬「濫觴時期」之文獻則有56篇,佔4.7﹪。

2-9研究典範時期之次數分配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排序

濫觴時期

56

4.7

4

傳統時期

744

62.0

1

後實證論時期

329

27.4

2

其他

70

5.9

3

合計

1199

100.0

三、研究方法論


(一)研究方法


依據表2-10,我國公共政策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若就質與量的研究方法面向而言,主要以「未涉及質量典範為大宗」,計有603篇,佔全部樣本的五成;其次則為「質化研究方法」,計有321篇,佔26.8﹪;再次則為「量化研究方法」,計有152篇,佔有12.7﹪;至於屬「質量整合研究方法」者則有120篇,佔有近一成的比率。這樣的研究結果顯示,我國的公共政策研究可能有大部份是以描述性為主,因此大多落在「未涉及質量典範」此一項目。


2-10 我國公共政策研究所使用方法之次數分配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排序

量化研究方法

152

12.7

3

質化研究方法

321

26.8

2

質量整合之

研究方法

120

10.0

4

未涉及典範問題

603

50.4

1

合計

1196

100.0

(二)研究途徑


從表2-11可以看出,我國公共政策研究所使用的研究途徑大致上是以「描述性研究」為主,計有746篇;其次則為「文獻探討」,計有482篇;再次則為「歷史研究」與「邏輯經驗分析」,分別有265篇與216篇。這樣的結果顯示,我國公共政策研究之研究途徑就多樣性而言,似乎稍嫌不夠。


2-11我國公共政策研究所使用之研究途徑次數分配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排序

個案研究

162

13.5

6

人類學研究

11

0.9

9

歷史研究

265

22.0

3

描述性研究

746

62.1

1

數理分析

185

15.5

5

邏輯經驗分析

216

18.0

4

模擬研究

60

5.0

8

文獻探討

482

40.1

2

其他

126

10.5

7

※本題為複選題

(三)研究技術


依據表2-12,我國公共政策研究以邏輯經驗分析為主的文獻中,最常使用的研究技術為「相關分析」,共有84篇,佔28.7﹪;其次則為「深度訪談」,計有75篇,佔25.6﹪;再次則為「長時研究」與「因徑分析」,分別有22篇與21篇,分佔7.5﹪與7.2﹪;至於「控制的田野調查」與「實驗分析」也有研究者採用,計有17篇與8篇,分別佔了5.8﹪與2.7﹪。

表2-12以邏輯經驗分析為主的文獻所採用的研究技術之次數分配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排序

相關分析

84

28.7

1

因徑分析

21

7.2

5

長時研究

22

7.5

4

控制的田野研究

17

5.8

6

實驗分析

8

2.7

7

深度訪談

75

25.6

2

其他

66

22.5

3

合計

293

100.0

(四)對價值議題的處理態度


從表2-13發現,本研究所用之研究文獻中,對價值議題的處理態度以「價值倡導」佔最多數,共計有416篇,佔34.8﹪;其次則為「價值中立」,共計有710篇,佔了59.3﹪;「無法判斷」則佔了5.9﹪。此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的政策研究文獻大多數仍對價值議題有所處理。


2-13:對價值議題處理態度之次數分配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排序

價值中立

416

34.8

2

價值倡導

710

59.3

1

無法判斷

71

5.9

3

合計

1197

100.0

四、研究焦點

(一)濫觴時期的研究焦點


依據表2-14可以發現,本研究樣本中之文獻若屬於濫觴時期的公共政策,則其研究焦點大致上是以「趨勢描述」為最多數,計有19篇,佔了35.2﹪;其次則為「目標澄清」,計有16篇,佔29.6﹪;「未來發展的預測與選擇」與「條件分析」則分居第三與第四位,計有13篇與11篇,分佔24.5﹪與20.8﹪;至於「方案創新」與「方案評估與選擇」則均佔0.2﹪。


2-14濫觴時期之公共政策研究焦點之次數分配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排序

目標澄清

16

29.6

2

趨勢描述

19

35.2

1

條件分析

11

20.8

4

未來發展的

預測與選擇

13

24.5

3

方案創新

3

0.2

6

方案評估與選擇

2

0.2

7

其他

4

0.3

5

(二)傳統時期的研究焦點


從表2-15可以發現,本研究樣本若屬於傳統時期,則研究焦點以「政策規劃」為最多數,共計有317篇,佔了41.1﹪;其次為「政策評估」,共有250篇,佔32.5﹪;再次為「政策執行」與「問題認定」,計有212篇與138篇,分佔27.5﹪與18﹪;此顯示我國公共政策研究的大致取向若以「階段論」來看,其焦點大致集中於政策規畫、評估、執行、問題認定等項。「至於方法與技術的改進」與「政策合法化」則較不多見,僅分佔11.5﹪與9.9﹪。


2-15傳統時期研究焦點之次數分配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排序

問題認定

138

18.0

4

政策規劃

317

41.1

1

政策合法化

76

9.9

6

政策執行

212

27.5

3

政策評估

250

32.4

2

方法與技術改進

89

11.5

5

其他

73

9.5

7

(三)後實證論時期研究焦點之次數分配


從表2-16發現,我國公共政策研究之相關文獻若是屬於後實證論時期,則研究焦點大致集中於「政策之價值與倫理議題」,共計有182篇,佔了58.3﹪;其次則為「政策論證」,計有78篇,佔25.1﹪;再次則為「公民參與」,計有41篇,佔了13.2﹪。

2-16後實證論時期研究焦點之次數分配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排序

公民參與

41

13.2

3

政策之價值與

倫理議題

182

58.3

1

政策論證

78

25.1

2

其他

37

11.9

五、政策研究的特質

(一)公共政策研究的類型


1、分析活動


從表2-17可以發現,在公共政策的分析活動當中,在有效的1195篇研究文獻當中,以「政策內容研究」所佔的份量最多,共有303篇,所佔比例25.4%;其次「評估研究」共有218篇,所佔比例達18.2%;再其次則是「政策過程研究」共有206篇,所佔的比例是17%。而所有文獻當中以過程倡導的篇數最少,只有62篇,僅佔有5.2%。

2-17公共政策分析活動之次數分配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排序

政策內容的研究

政策過程的研究

政策產出的研究
評估研究

政策制定的資訊分析

過程倡導

政策倡導

合計

303

206

106

218

153

62

145

1195

25.4

17.2

8.9

18.2

12.8

5.2

12.1

100.0

1

3

6

2

4

7

5

2、研究性質


從表2-18可以發現,在國內的公共政策文獻當中屬於「政策分析」性質的共有445篇占總數的37%,而屬於「政策研究」性質的共有719篇占總數的

60.0%。

表:2-18公共政策研究性質之次數分配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排序

政策分析

政策研究

其他

合計

445

719

35

1199

37.1

60.0

2.9

100.0

2

1

3

3、研究取向


從表2-19可以發現,在國內的公共政策文獻當中屬於「理論性研究」取向的共有215篇占總數的17.9%,而屬於「應用性研究」取向的共有714篇占總數的 59.5%。而屬於「兩者皆有」的共有218篇,占總數的21.8%。由此可見過去我國的政策研究是以「應用性研究」居多。

表:2-19公共政策研究取向之次數分配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排序

理論性研究

應用性研究

兩者皆有

其他

合計

215

714

262

9

1200

17.9

59.5

21.8

0.8

100.0

3

1

2

4

(二)我國政策研究是否符合公共政策研究特質之測量


1、解決問題傾向


從表2-20發現﹐我國政策研究中,以解決問題傾向言之,原1223篇問卷,計獲得有效問卷1199份,其中包含填答「無法判斷」者96篇,「其他」46篇。依據次數分配得知,我國政策研究中對解決問題主要貢獻為確立目標者計93篇、佔百分之八弱;分析未來趨勢者125篇,佔百分之十強;分析現在情境者538篇,佔百分之四十五弱;預測未來發展者96篇,佔百分之八;而創新、評估及選擇方案者205篇,佔百分之十七強。

表:2-20 解決問題傾向之次數分配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排序

確立目標

93

7.8

5

分析趨勢

125

10.4

3

分析情境

538

44.9

1

預測未來發展

96

8.0

4

創新、評估及

選擇方案

205

17.1

2

無法判斷

96

8.0

4

其他

46

3.8

6

合計

1199

100.0

2、有無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從表2-21可以發現,在國內的公共政策文獻當中有提出問題解決方案的數量最多共有592篇占總數的48.8%,而沒有提出問題解方案的則共有228篇占總數的18.8%。可見我國過去公共政策研究大部分的學者仍試圖提出問題解決的方案。

2-21文獻是否有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之次數分配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排序

有提出解決方案

沒有提出解決方案

研究目的與此無關

合計

592

228

379

1200

48.8

18.8

31.2

100.0

1

3

2

3、文獻探討的主題所涉及的學科


從表2-22可以看出,我國過去公共政策文獻所涉及的相關學科是以「公共行政」最為普遍主,計有924篇;其次則為「社會學」分別計有349篇;再次則為「經濟學」與「政治學」,分別有306篇與293篇。這樣的結果顯示,我國公共政策研究與美國的情況大致符合。

2-22文獻探討的主題所涉及的學科之次數分配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排序

政治學

社會學

公共行政

國際政治

統計學

管理科學

經濟學

心理學

其他

合計

293

349

924

89

81

88

306

25

135

1214

24.4

29.1

76.9

7.4

6.7

7.3

25.5

2.1

11.2

100.0

4
2
1
6
8
7

3
9

5

4、文獻分析過程所借重的學科基礎


2-23可以看出,我國過去公共政策文獻分析過程所借重的學科基礎仍是以「公共行政」最為普遍主,計有865篇;其次則為「社會學」,計有251篇;再次則為「經濟學」有234篇,值得注意的是「統計學」有209篇,其份量甚至比「政治學」為多,這樣的結果顯示,我國公共政策研究統計方法的使用佔有相當的重要性。

2-23文獻分析過程所借重的學科基礎之次數分配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排序

政治學

社會學

公共行政

國際政治

統計學

管理科學

經濟學

心理學

其他

合計

196

251

856

81

209

57

234

26

128

1214

16.3

20.9

71.4

6.8

17.5

4.8

19.5

2.2

10.7

100.0

5

2

1
7
4
8
3

9

6

5、民主議題的處理


從表2-24中﹐我們可從幾個面向來看:就數量而言,在有效問卷總數1214篇的登錄問卷中,討論民主議題的文章共158篇,佔13.2%,其中以碩士論文75篇佔最大宗,而且因為其篇幅可發揮空間較大,對「民主」的概念有較深入而廣泛的探討,期刊部分涉及政策民主專論者仍屬少數,大多只是在政策因素中稍加提及;就時間而言,對「民主」幾乎全然出現在民國七十年以後,尤其集中在解嚴以後,有較豐富而多元的觀點相互爭妍,這和政治民主化過程有相當密切關係,可謂是我國政策的特色之一,相當程度受到政治因素的牽引和為政者施政理念的左右;就應用性而言,早期多是民主理論的引介及民主理念的闡揚,側重在政治上的應然性或必然性,近來則關注到政策層面,包括程序過程的參與程度,也重視實質意涵的內蘊;就重要性而言,早期雖有民主議題的討論,但都聊備一格,並未視為重要價值,隨著社會生活的民主化,才逐漸有蓬勃的發展。

表:2-24 是否有討論到民主議題之次數分配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排序

158

13.0

1040

85.7

合計

1214

98.3

6、政策系絡類型


以系絡類型變數對文獻進行檢測,原1223篇問卷中,扣除未填答者計13份以外,實得1210份有效問卷。此1210份問卷尚含蓋161分未涉及系絡問題者,故曾提及系絡或類似概念之文獻應為1049篇。

其中文獻曾提及官僚、行政系絡者高達百分之五十八;提及經濟、市場系絡者佔百分之三十七;提及憲政、制度系絡者佔百分之二十九;提及文化、意識型態系絡者,佔百分之十八;提及立法系絡者,佔百分之十七;提及國際關係系絡者,佔百分之十一;提及司法系絡者,佔百分之三。

表:2-25政策系絡類型之次數分配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排序

官僚、行政系絡

603

57.5

1

經濟、市場系絡

389

37.1

2

憲政、制度系絡

308

29.4

3

文化、意識

型態系絡

191

18.2

4

立法系絡

179

17.1

5

國際關係系絡

112

10.7

6

司法系絡

31

3.0

7

其他

179

17.1

5

合計

1049

7、主要政策參與者


以參與者變項對相關文獻進行檢測,經過填答歸整後扣除十四份未填答資料,實得1209份有效問卷,其中包括未涉及政策參與者主題之政策文獻問卷計271份,就實際涉及政策參與者文獻統計,應有938篇。


在十種政策參與者中,行政人員為政策研究人員普遍肯定為主要的政策參與者,高達八十個百分比,當事人代表和機關首長也是重要的政策參與者,三分之一以上的研究均曾敘及,其次為利益團體、民意代表、政黨和意見領袖。被稱為「第四權」的大眾傳媒和抗爭者、候選人在政策研究中則較少提及,均佔百分之十以下。

表:2-26主要政策參與者之次數分配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排序

行政人員

759

81.0

1

當事人代表

413

44.3

2

機關首長

352

37.5

3

利益團體

228

24.3

4

民意代表

223

23.8

5

政黨

155

16.5

6

意見領袖

104

11.1

8

大眾傳媒

93

9.9

9

抗議示威者

39

4.2

10

候選人

27

2.9

11

其他

154

16.4

7

合計

938

8、政策研究的類型


從表2-27中可知﹐我國政策研究的類型變項,經實施檢測後扣除未填答之十四筆資料後,獲實際有效問題1209份,其中單純屬我國的政策研究計768篇最多,佔百分六十四;其次為通論性或不涉任何國別之政策研究,計213筆,佔百分之十八;屬他國的政策研究共154篇,佔百分之十三;各國比較政策的研究為74篇最少,僅佔百分之六。

表:2-27政策研究的類型之次數分配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排序

我國的政策研究

768

63.5

1

通論性的政策研究

213

17.7

2

他國的政策研究

154

12.7

3

各國比較政策研究

74

6.1

4

合計

1209

100.0


參、總體資料分析


從「期刊論文之分析」結果為論述基礎,吾人可以從中對我國公共政策研究概況作一總體分析。茲分述如下:


一、公共政策相關概念


根據研究設計,我國公共政策的相關概念可由三個面向討論之:


(一)政策定義


從公共政策的專書內容而言,較重要的定義為下列學者所提出,而為我國學者引介:


1、Lasswell的定義:政策的意義是為了某種目標、價值及實踐而設計的計畫;政策的過程包括-一種認同、需求及預期的制訂、發布和執行過程。

2、Dye的定義:公共政策是政府選擇作為或不作為的行動。

3、Easton的定義:公共政策是權威人員所採取一系列目標取向的行動。

4、Friedrick的定義:政策概念在於其必然有一個目標、目的或宗旨。

5、Ranney的定義:公共政策內容包括(1)有一個或一組特定目標(2)有一個擬妥的方針(3)有一條已經選定的行動路線(4)意圖的宣布(5)意圖的執行。


從專書的內容發現,國內學者多先引用外國學者的定義,再依之討論我國學者的定義,進而提出自己的定義;亦有直接引用外國學者定義者,但無論如何,外國先進學者的定義仍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公共政策的定義問題隨著學科的發展已逐漸形成共識,相關討論也已減少,部分學者甚至認為,我國公共政策的重疊性較國外高。


(二)政策分析架構


至於分析架構的使用情形,則如第一節所言,以階段論為主,下列三個架構,更是學者較常使用者,依序為:(一)Jones的架構(二)Dye的架構(三)Anderson的架構。


目前我國公共政策的分析架構仍多引用美國學者的模式,較少本土的分析架構。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者認為民國八十年是一個重要的分期點,在此之前階段論的架構處於優勢的地位,在此之後則有趨向多元並立的現象。


(三)政策形象


政策形象係以我國期刊論文等重要文獻為主要分析對象,係以政策研究本身表現的,對公共政策的期待,從期刊論文分析可知:在「濫觴時期」、「傳統時期」、以及「後實證論時期」的七項政策形象選項中,本研究所採用的政策研究文獻所認為的政策形象以「研究政府或權威機關之作為或不作為」、以及「協助決策者做決策」二項為主之文獻即佔72.6﹪。換言之,我國政策研究文獻中有超過七成對「公共政策」之形象認知係以「傳統時期」為主。其次則為屬「後實證論時期」政策形象之「政策研究的倫理、價值議題」與「知識應用」兩項。至於代表「濫觴時期」政策形象之「民主的政策科學」則僅有6.7﹪,佔全部選項的第五順位。


以上的數字所顯示的意義除了可以明瞭我國的政策研究大抵上仍以「傳統時期」之政策形象為主之外,另一值得注意的事實即為:我國的政策研究對於「民主的政策科學」、「知識應用」、「政策的倫理、價值議題」、「政治社群的公共利益」、「參與研究」等以一般常民之利益為考量基礎之「公共」議題的關懷似乎不多,此不免令吾人興起對我國「公共政策研究」之「公共」二字的省思。


因此,即使我國公共政策的定義、內涵顯然開始改變,但新的內涵在研究上量的擴充尚且有限,未來值得再深入研究。


二、研究方法論


就研究方法論而言,可分從研究方法、研究途徑、研究技術、對價值議題之處理態度等四個部份論述,但為了能對我國政策研究之研究方法論面向有全觀之認識,本段之論述係採綜合討論。


(一)從期刊論文分析,可以歸納如下:


從有關研究方法之分佈情形來看,「未涉及質量典範」與以「質化研究方法」為主之文獻即佔了77.2﹪,若再加上屬於「質量整合研究方法」者,則共計佔全部研究文獻近九成,此一現象對照我國政策研究文獻之「研究途徑」分佈情形以「描述性研究」為主之文獻佔62.1﹪,即可看出我國大部份政策研究係以描述性研究為主。


嚴格而論,就國外之公共政策研究趨勢來看,若屬於傳統時期之研究,則其研究方法大部份是以「量化研究方法」為主,而研究途徑則以「邏輯經驗分析」佔較多數。此相較於我國政策形象屬於「傳統時期」,但研究方法與研究途徑卻不符合傳統時期之特徵的現象,實有很大的不同。

除了在研究方法與研究途徑上所呈現之特殊現象外,對價值議題的處理態度是方法論的重要課題之一,若就典範的概念而言,屬於傳統時期的公共政策研究,其對價值議題之處理應是採「價值中立」的,換言之,根據前述的調查結果,我國公共政策研究在研究趨勢之政策形象與所屬的研究典範時期均以傳統時期為主,因此,在此題目之調查結果應是以「價值中立」為主,但我國公共政策研究對價值議題之處理居然是以「價值倡導」為主。此結果再次顯示,我國政策研究之研究典範時期與其所屬時期之方法論所應呈現之特性並不一致。


三、研究特質


我國公共政策的研究特質則由三個方向言及:


(一)研究焦點


從期刊論文分析,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討論之:


1、由於屬於「濫觴時期」的研究文獻並不多,因此,即使是研究焦點篇數最多的「趨勢描述」亦僅有19篇,至於「目標澄清」、「未來發展的預測與選擇」及「條件分析」亦僅有13篇與11篇,如此之篇數可能並無法確實反映我國政策研究文獻中,屬於濫觴時期之文獻的研究焦點分佈情形。對此,僅留待日後有機會從事後續研究時再加以探究。


2、至於屬於「傳統時期」之研究文獻,研究焦點以「政策規劃」、「政策評估」、與「問題認定」參者分居前三名之情形頗為合理。因為此三項相較於「政策合法化」在決策過程的透明度與理性程度可能較高,亦是研究者較容易取得資料加以處理的議題。此外,這三階段在整個政策過中亦屬於相當重要的議題。是以,傳統時期之研究焦點以此三項為大宗是可理解的。


3、此外,就「後實證論時期」之研究焦點而言,以「政策之價值與倫理議題」佔最多數,將近有六成,而「政策論證」也佔有四分之一。此種現象或許顯示有關政策之價值、倫理、論證等具論辯性質之議題為為我國政策研究者較感興趣的課題。至於「公民參與」之議題,則有可能因為我國於民國七十八年之後才解除戒嚴,是以此類議題由於歷史系絡之政治因素使然,所以相關之研究文獻較少。


(二)研究活動


從期刊論文分析顯示,事後回溯的政策研究多過政策分析,而過程倡導則是細目中較少者,足見由於事後的研究蒐集資料較易,資訊較易判讀,多為研究活動中心。惟我國政策研究如欲結合實務,實應在政策存續期間進行廣泛的研究,較能獲得即時資料,作成實用之方案。


(三)政策議題


從期刊論文分析,研究者發現社會福利政策、財經政策、環保政策、政府再造與大陸政策是研究人員集中的議題,但無法分類者高居第一、可見我國政策議題的多樣化。

參考書目

一、中文

丘昌泰

84公共政策,台北:巨流。

朱志宏

80公共政策,台北:三民。

朱志宏、丘昌泰

83政策規劃,台北:空大。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84行政院暨所屬機關計畫法規彙編,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伍啟元

74 公共政策(上),台北:商務。

伍啟元
民74公共政策(下),台北:商務。

吳定

83公共政策(修正版),台北:華視。

吳定

84公共行政論叢,台北:天一。

吳定編

78公共行政個案集,台北:政大公企中心。

吳定、陳德禹、張潤書、賴維堯

83 行政學(二),台北:空大。

吳瓊恩

81行政學的範圍與方法,台北。五南。

柯三吉

82公共政策與政治經濟論叢,台北:時英。

柯三吉

80政策執行:理論與台灣經驗,台北:時英。

林水波

78公共政策論衡,台北:作者自印。

林水波

84公共組織理論,台北:作者自印。

林水波

84政策與體制批判,台北:作者自印。

林水波

84選舉與公投設計,台北:作者自印。

林水波編譯

73政策分析評論,台北:五南。

林水波、張世賢

73 公共政策,台北:五南。

林鍾沂

80公共事務的設計與執行,台北:幼獅。

林鍾沂

83政策分析的理論與實踐,台北:瑞興。

翁興利

85公共政策-知識應用與政策制訂,台北:商鼎。

張世賢

73政策分析的導師-林布隆,台北:允晨。

張世賢

78公共政策析論,台北:五南。

曹俊漢

79公共政策,台北:三民。

曹俊漢、丘昌泰、顧慕晴

75「近十年來台灣地區公共政策發展特質之研究:政策過程的分析」,中國行政,四十一期。

曹俊漢

92行政現代化的迷思-全球化台灣行政發展面臨的挑戰,台北:韋伯。

彭懷恩

80台灣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風雲論壇。

詹中原

82民營化政策,台北:五南。

詹中原

79 「公共政策的制定及執行」,台灣光復後四十五年專輯,南投:台灣省政府。

詹中原

80 「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頁209-282。

湯絢章

82公共政策,台北:華泰。

湯絢章

70公共政策之研究,台北:幼獅。

魏鏞

82公共政策,台北:空大。

二、英文

Dye.T.

1976 Policy Analysis. Alabama: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

Dye, Thomas

1994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8th ed.Englewood Cliff,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Easton,D.

1971The Political System: An Inquiry into the State of Political Science.

New York: Knorf.

Lasswell, H. D.

1951 ‘The Policy Orientation,’ in Lerner and Lasswell,eds.,Policy Science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Lasswell, H. D.

1970 ‘The Emerging Conception of the Policy Sciences.’Policy Sciences, 1:3-14.

Lindblom,C. E.

1980The policy-making process. 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Hall

Process: A Reader, Michael Hill, ed., New York: Harvester and Wheatsheaf.

%
熱門指數
分享 列印
22

文章表情 (你對這則文章的感覺)

回應意見
更多相關文章
國政評論 科經

話術治國 難讓庶民共鳴
戴肇洋 ( 2022年3月24日 08:34 )

隨著年底地方選舉即將來臨,為能爭取民眾選票支持,我們可以發現年初以來,執政團隊利用各種場合或文宣,不斷陳述過去兩年台灣在新冠肺炎疫情干擾下,公共政策如何與時俱 ...

國政評論 科經

從人口結構劇變談公共政策選擇
戴肇洋 ( 2022年3月2日 09:43 )

最近,教育部公布國內大學院校註冊最新資料統計顯示,110年度包括頂尖大學在內共計博士班32所、碩士班14所新生註冊掛零,以及7所大學新生註冊占比低於六成。此外,教育部 ...

國政評論 科經

毒理學與公共政策的距離
施威全 ( 2021年1月5日 09:24 )

關切美豬、美牛的健康疑慮,蘇偉碩醫師15年來立場如一,不因政黨更迭而變,他的堅持遭致某些醫界、學界圍剿,包括網紅招名威、林慶順教授等,這些批蘇的言論,核心要旨是 ...

國政評論 科經

佛系抗疫 代價慘痛
盧信昌 ( 2020年6月12日 12:56 )

今年4月分,瑞典新冠感染人數,從原本不到5000人竄升到2萬餘人;死亡發生也從原先不到500人,急增為約2500人。佛系抗疫觀念者,主張要「自自冉冉」的發生,優先守護生活自 ...

國政評論 科經

制度與思維的創新比技術創新更重要
王健全 ( 2018年10月2日 13:39 )

一個「悶」字困擾著台灣近幾年來的經濟、政治與社會活力。在經濟上,青年低薪、薪資停滯、人才出走、產業外移、升級轉型不順。在政治上,兩岸對峙、邦交國減少,加入自由 ...

國政評論 科經

別讓民粹政策重創台灣社會信心
戴肇洋 ( 2018年8月21日 10:15 )

隨著年底地方選舉來臨,為能改善民眾對執政團隊的執政滿意民調持續下滑數據及執政疲弱不振印象,七月中旬進行內閣改組之後,執政團隊官員接二連三推動政策創新,或是逕自 ...

訪客最新推薦文章
社會

糾結於『失能保險』及其『保險失能』之...
王順民 ( 12月6日 16:38 )

一則關乎到超高齡社會所延伸出來的照權議題,背後實有其糾結於重度失能者所關乎到『失能保險』及其『保險失能』之間的迷思、弔詭。 話 ...

社會

關於居托嬰幼兒受虐及其設置監視器的對...
王順民 ( 12月6日 16:50 )

一起關於居托嬰幼兒受虐及其監視器設置一事的對應關係,背後實有其延伸性思考之必要。 話說:因應於層出不窮的兒虐事件,新北市政府社 ...

社會

關於「社工留用加八千」命題旨趣的延伸...
王順民 ( 12月6日 16:48 )

一則關乎到從「教育—培訓—考照—聘用—推廣」到「選才—育才—用才—晉才—留才」的社工人力 ...

訪客最新表情文章
教文

校慶活動之教育功能與意義
徐明珠 ( 2007年8月3日 15:19 )

在後現代社會的思潮裡,共同性的準則逐遭解構,雖然分歧化和多樣化能為社會增添自主性和活潑性,但是中心價值未能確立的前提下,理想的實 ...

社會

關於居托嬰幼兒受虐及其設置監視器的對...
王順民 ( 12月6日 16:50 )

一起關於居托嬰幼兒受虐及其監視器設置一事的對應關係,背後實有其延伸性思考之必要。 話說:因應於層出不窮的兒虐事件,新北市政府社 ...

社會

關於「社工留用加八千」命題旨趣的延伸...
王順民 ( 12月6日 16:48 )

一則關乎到從「教育—培訓—考照—聘用—推廣」到「選才—育才—用才—晉才—留才」的社工人力 ...

空氣品質指標
名家觀點
  • ( 12月6日 16:58)
    陸委會主委邱垂正上個月12日在一場研討會上提出,「接受九二共識即等於承認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的論調;而本月21日海基會副董事長羅文嘉接受電台訪問時又再說道:「接受九 ...
  • ( 12月6日 16:58)
    激烈的美國大選終於結束,大家重新回到本身關注的問題上面,然而由於川普選上,而他的許多行為與政策難以預料,因此現在仍然有非常多的國家和個人必需針對川普未來可能的政策進行分 ...
  • ( 12月6日 16:56)
    日前傳出,剛剛在加拿大結束的CPTPP執委會會議中,台灣想要在這一次會議中能成立針對台灣入會的工作小組,再次沒能成功。本來我們政府部門宣稱加拿大與台灣關係良好,這一次由加拿大 ...
  • ( 12月6日 16:54)
    日前,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宣布說,他就任就一件事就是要簽署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商品課徵25%的關稅,對中國大陸進口的商品則課徵10%的關稅。結果墨西哥總統立即回應說,如果美國對 ...
  • ( 11月13日 09:13)
    國發會每兩年的人口推計公布了,有一些關於台灣的未來值得大家關切。一、二○二八年將脫離人口紅利,也就是工作年齡人口(十五至六十四歲)占比低於總人口三分之二,扶養比將高於○點 ...
  • ( 11月13日 09:13)
    最近有立委關心全民健保的財務問題並舉行公聽會,會中有學者發言「最花健保費費用的老年人,在健保的貢獻反而最小。」並建議健保財源結構應增加資本利得的徵收。有類似想法者並不少 ...
臉書粉絲專頁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