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More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國政基金會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十年來台灣教育之改革與發展

十年來台灣教育之改革與發展

國政研究 教文

作者: 楊朝祥 徐明珠 ( 2007年3月29日 09:46)
關鍵字:教改 教育改革

%
熱門指數
分享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摘要


時間能夠使個人逐漸的成長,時間也可以讓教育不斷的發展,十年來台灣教育因為經過一場教改的劇變,在升學制度、課程改革、幼兒教育、後期中等教育、技職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方面都有所調整和創新,幸運的是,經歷過十年的淬練,台灣的教育正邁向普及化、自由化和多元化,包括改革入學方式、廣設高中大學、開放教科書民間編印、和師資培育多元化等,都使得教育面臨嶄新的布局,唯經歷過一場變革後,台灣的教育也正遭逢升學壓力加劇、課程不連貫、綜合高中名不符實、廣設高中大學素質沈淪、大學自治未能自制、技職教育式微、師資過剩衍生流浪教師和幼教品質下降的錯亂現象,教改要如何再出發,本文提出以下幾項建議:1.激發多元智慧、2.落實學生本位課程、3.後期中等教育再定位、4.發展更多的明星學校、5.追求大學的卓越、6.重視技職教育、7.推動志業教師、8.提升幼兒教育,希能徹底落實,才能讓教改脫胎換骨,讓教育有光明的未來。


正當外在環境快速變遷,內在社會迅速調整之際,民間展現對教育改革迫切的需求,就在內外因素的交互激盪和推波助瀾下,第一波教改展開了十年的漫漫長路。第一波教改主要是楬櫫解除對教育的不當管制、帶好每位學生、暢通升學管道、提升教育品質和建立終身學習社會五大目標。回首十年來,教改已使學校自主地位抬頭,學生選擇多元和升學管道暢通等,唯近年來因為執行技術面不周的問題,致使改革遭受訾議,教改工程一度面臨喊卡的危機。


壹、十年來台灣教育的演進


台灣地區的教育精神主要以培養人民健全的人格、民主的素養、法治的觀念、人文涵養,強健體魄及思考,判斷與創造能力;並能促進人民對基本人權之尊重,生態環境之保護及對不同國家、族群、性別、宗教、文化之瞭解與關懷,以成為現代化之國民。在政府與人民的努力下,由於人力素質的提升,促進了經濟的成長及社會的參與,為台灣厚植了發展的動力,亦在國際競爭中奠下深厚的根基。


十年來台灣地區的教育主要呈現以下趨勢:一、普及化:開發人礦資源,廣設高中大學,暢通升學管道,朝向全民高教化等。二、自由化:大學自治,教育權下放,教師參與行動研究,家長參與教育,提倡協同教學等。三、多元化:推動多元入學制度,倡導適性發展,發揮學生多元智慧;開放教科書民間編印,提倡多元學習等。


各級教育在數量上迭有成長,在大學院校數方面,83學年為130所,92學年增為158所,十年來增加了28所;在大學學生數方面,83學年為302,093人,92學年為837,602人,十年來增加535,509人,顯示高等教育擴張極為迅速,由菁英式邁向大眾式的教育。


在大學教育中改變最大的是,專科83學年為72所,93學年為15所,十年來減少57所;技術學院83學年為6所,92學年為53所,十年來增加47所;科技大學83學年為0所,92學年為20所,十年來增加20 所,科大和技術學院成為大學的主體。至於在就讀類科比例方面,就讀人文類科比例,83學年為23.7﹪,92學年為16.3﹪,十年來減少7.4﹪,就讀社會類科比例,83學年為33.3﹪,92學年為36.1﹪,十年來增加2.8﹪,就讀科技類科比例,83學年為43.0﹪,92學年為47.6﹪,十年來增加4.6﹪,反映出產業發展和市場和需求現象。(見表一)


表一、近十年高等教育指標比較

高等教育指標

83學年

92學年

十年增減

大專校院數

130所

158所

+28所

大學

23

70

+47

學院

35

73

+38

專科

72

15

-57

科大

0

20

20

技術學院

6

53

47

大學學生數

302,093人

837,602人

535,509人

大學生就讀類科比例

人文:23.7﹪

人文:16.3﹪

-7.4﹪

社會:33.3﹪

社會:36.1﹪

+2.8﹪

科技:43.0﹪

科技:47.6﹪

+4.6﹪

在高中學校數方面,83學年為196所,92學年增為308所,十年來增加了112所;高中學生數245,688人,92學年增為396,689人,十年來增加151,001人。不過,在高職校數方面,卻呈現減少的情況,由83學年的206所,減少為92學年的164所,十年來減少42所;在高職學生數方面,83學年523,982人,92學年減為325,996人,十年來減少197,986人;高中職學校數比83學年為48.8:51.2,92學年為65.3:34.7,十年來比例調整為正負16.5;在高中職學生數比方面,83學年為31.9:68.1,92學年為55:45,十年來調整為正負23.1,顯示普通高中校數和學生數呈現成長,而高職校數和學生數則呈現負成長,與大學校數的擴張不無關係。


隨著後中校數的擴增,高中畢業生升學率由57.38﹪增加為74.85﹪,十年來增加為17.47﹪,高職畢業生升學率由16.22﹪增加為62.63﹪,十年來增加為46.41﹪,十年來高職畢業生的升學率比高中畢業生的升學率多28.94﹪,表示升學已成為高職生的主流選擇,唯升學率仍不如普通高中學生。而83學年聯招錄取人數為55,343人,92學年為88,939人,十年來錄取人數增33596人;83學年聯招錄取率為44.35﹪,93學年為87.05﹪,十年來錄取率增加42.7﹪,升大學管道已大為暢通。(見表二)


表二 近十年後期中等教育指標比較

高中職指標

83學年

92學年

十年增減

高中學校數

196所

308 所

+112所

高中學生數

245,688人

396,689人

(綜高計入高中)

+151,001人

高中畢業生升學率

57.38﹪

78.47﹪

17.47﹪

高職學校數

206所

164所

-42所

高職學生數

523,982人

325,996人

-197,986人

高中職學校數比

48.8:51.2

65.3:34.7

+16.5:-16.5

高中職學生數比

31.9:68.1

55:45

(綜高計入高中)

+23.1:-23.1

高職畢業生升學率

16.22﹪

62.63﹪

46.41﹪

高中畢業生就學機會率

94.55﹪

118.17

23.62﹪

在國民教育方面,83學年國中學校數為711所,92學年為720所,十年來增加9所;在國中學生數方面,83學年為1,177,352人,92學年減為957,285人,十年來減少220,067人。在國小學校數方面,83學年為2,517所,92學年為2,638所,十年來增加121所;國小學生人數,82學年2,032,361人,92學年減為1,912,791人,十年來減少119,570人。雖然國中小學校數有所增加,但國中小學生數卻呈現下滑的情況,已可預見就學人數減少的趨勢。而國中畢業生就學機會率於民國77學年首度超過百分之百,民國八十八年一度高達109.45﹪,92學年為105.51﹪。在國中畢業生升學率方面,由83學年的88.49﹪增加為95.74﹪,十年來增加為7.25﹪,國中學齡人口逐漸減少,衝擊的是高中職和大學的招生。(見表三)


表三近十年國民教育指標比較

國民教育指標

83學年

92學年

十年增減

國中學校數

711所

720 所

+9所

國中學生數

1,177,352人

957,285人

-220,067人

國中畢業生升學率

88.49﹪

95.74﹪

+7.25﹪

國中畢業生就學機會率

104.38﹪

105.51﹪

+1.13﹪

國小學校數

2,517所

2,638所

+121所

國小學生數

2,032,361人

1,912,791人

-119,570人

而幼稚園校數方面,83學年為2,484所,92學年為3,306所,十年來增加822所,幼稚園學生數83學年為235,150人,92學年增為24,0926人,十年來增加5,776人,學生人數成長不多,而其成長的原因是因為及早學習的概念成形和解決雙薪家庭的托育問題,少子化的效應同樣顯現在幼稚園學生數上面。(見表四)

表四近十年幼兒教育指標比較

幼兒教育指標

83學年

92學年

十年增減

幼稚園數

2,484所

3,306 所

+822所

幼稚園學生數

235,150人

240,926人

十5776人

教育投資影響教育發展,十年來,整體的教育經費雖有增加,但政府的投資卻日益減少,危及教育的運作。83學年教育總經費為4281.1億,占國民生產毛額比6.8﹪,其中公部門為5.56﹪,私部門為1.24﹪,92學年為6348.53億,占國民生產毛額比例為6.23﹪,其中公部門為4.51﹪,私部門為1.68﹪,十年來教育總經費增加2067.43億,但是政府教育部門經費占國民生產毛額比例卻減少1.05﹪。


在各級教育經費結構中,在幼教經費方面,占整體教育結構的比例,82學年為2.67﹪,91學年為2.98﹪,十年來增加0.31﹪。在國小經費方面,占整體教育結構的比例,82學年為23.90﹪,91學年為31.22﹪,十年來增加7.32﹪。在國中經費方面,占整體教育結構的比例,82學年為16.09﹪,91學年為15.25﹪,十年來減少0.84﹪。在高中經費方面,占整體教育結構的比例,82學年為6.88﹪,91學年為9.72﹪,十年來增加2.84﹪。在高職經費方面,占整體教育結構的比例,82學年為7.95﹪,91學年為5.26﹪,十年來減少2.69﹪。在專科經費方面,占整體教育結構的比例,82學年為7.25﹪,91學年為1.25﹪,十年來減少6﹪。在大學經費方面,占整體教育結構的比例,82學年為15.53﹪,91學年為33.72﹪,十年來減少18.19﹪。在教育經費結構中,明顯減少的是高職和專科,與技職教育政策的調整有必然關係。(見表5)

表5近十年各級教育經費結構比較

各級教育經費結構

83學年

92學年

十年增減

幼稚園

2.67﹪

2.98﹪

0.31﹪

國民小學

23.90﹪

31.22﹪

7.32﹪

國民中學

16.09﹪

15.25﹪

-0.84﹪

高中

6.88﹪

9.72﹪

+2.84﹪

高職

7.95﹪

5.26﹪

-2.69﹪

專科

7.25﹪

1.25﹪

-6.0﹪

大學暨獨立學院

15.53﹪

33.72﹪

+18.19﹪

其他

19.73﹪

0.6﹪

-19.13﹪

另就各級學校平均每生分攤經費而來說,在幼教方面,82學年為38789,91學年為71610,十年來增加32,821元。在國小方面,82學年為48717元,91學年為94353元,十年來增加45636元。在國中方面,82學年為62081元,91學年為112178元,十年來增加50097。在高中方面,82學年為73530元,91學年為89534元,十年來增加15887元。在高職方面,82學年為81901元,91學年為102803元,十年來增加20902元。在專科方面,82學年為83786元,91學年為96832元,十年來增加13046元。在大學方面,82學年為195870元,91學年為149260元,十年來減少55535元。各級學校平均每生分攤經費中,僅有大學負成長,和政府重視國民教育產生的經費排擠有極大的關係。(見表6)

表6近十年各級學校平均每生分攤經費比較

各級學校平均每生分攤經費

82學年

91學年

十年增減

幼稚園

38,789

71,610

+32,821

國民小學

48,717

94,353

+45,636

國民中學

62,081

112,178

+50,097

高中

72,530

89,534

+17,004

高職

81,901

102,803

+ 20,902

專科

85,954

96,832

+10,878

大學暨獨立學院

204,795

149,260

-55,535

貳、教改的背景因素


近二十年來,國際社會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一場教改的運動,在上個世紀八O年代,美國為了提振經濟景氣的緣故,曾經喊出「國家在危機中」,而尋求教改重建國家競爭力。而我國為了紓解升學壓力,因應產業調整和社會變遷,以及教育全球化的風潮,提高人才素質,而得以提升國家競爭力,自十年前亦進行第一波教改。


一、多元智慧受到重視:


哈佛大學教授Howard Gardner 在1983年提出多元智慧的概念,他認為人的智慧可以區分為語文智慧、邏輯-數學智慧、音樂智慧、空間智慧、肢體-運作智慧、人際智慧、內省智慧和自然智慧等八類,基於個體有個別差異,在各種智慧的發展程度上有所不同,而聯考只考智育一項,已不符合多元智慧的精神。


二、課程統整理念盛行:


課程統整理念興起於十九世紀,雖因時代不同,或有不同的詮釋與演化,但大致而言,從「自我管理」與「學校本位」角度發展適合當代需要的課程,自一九八O年代以來,美國、英國、加拿大、紐西蘭和澳洲等國家均推動學校本位的統整課程,重視學習者為中心的基本能力學習,將零碎的科目整合為有脈絡體系的課程,以重建教育的理念和價值。


三、延後分化已成趨勢:


根據生涯發展的理論,一個人生涯的選擇建築在成熟及實際的「自我概念」「Seif-Concept」之上,而自我概念隨著年齡的成長及經驗的累積,漸趨實際而成熟。早期國內設有初職,分化年齡在國小畢業;實施九年國教育廢除初職後,分化的年齡在於國中畢業,而為使分化年齡延後,希能透過「高一統整、高二試探、高三分化」,以使學生更加確認自我的概念。


四、迎接全民教育時代來臨:


二十世紀人類比的是速度和效率,進入二十世紀後典範轉移,隨著知識經濟時代來臨,比得乃是知識和創新,國家和個人不再以「富裕」或「貧窮」分類,而是以「智慧」和「愚昧」區別,在企業體朝向扁平化後,教育尤應提供解決階級衝突的機制,打破白領與藍領的界限,無論何種年齡或階層,皆有相同的教育機會,和入學的管道,以滿足全民教育時代的需求。未來個人將只有功能性的不同,而無層次高低的分別,教育成為保障了全民公平正義的一道防線。


五、教育自由化翩然而至


在教育自由化時代,中央集權式控管將朝權力下放、地方分權的概念;而行,以高教鬆綁而言,舉凡大學的組織、人事、課程、招生和師資聘任等事項,均宜落實學術自由。同時要在財政制度鬆綁下,藉由預算制度的修正,達到教育資源自由化的目的。


六、產業結構變遷


國內曾經配合經建發展而實施計畫性的技職教育,但在產業結構變遷下,對於人才需求的內涵已有所調整,以基層技藝人力為主的學習已無法再滿足國內就業市場的需求,加以傳統「二流教育」和「終結教育」的觀逐漸崩解中,技職教育面臨劇烈的衝擊。

應轉型為具有知識型技術的人力,並要能因應就業人才的上移化,提升技職教育人才的水準,以滿足知識經濟時代,產業轉型的全球化布局。


七、教師專業化時代來臨


教師位在教育的第一線,其教學和研究能力深深影響教育的品質,在知識爆發時代,傳統師資的培育方式已無法滿足國人的需求,教師的專業內涵必須縱向加深、橫向加寬,是以除了增進教師進修的機會外,鼓勵教師參與行動研究,並開放具有專業知識背景的學生,研修師資培育課程,以吸納不同領域專長的教師進入教育界,兩相激盪,切磋成長,從而提升教育的品質。


八、及早學習、贏在起跑點:


隨著家長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和經濟能力的增強,越來越重視幼兒身心的發展,加以近代「零歲教育」、「三歲定終身」的觀念的成形,幼兒學習的啟蒙已有及早化的趨勢,因此對於幼教機構品質的需求越來越高。目前國內的幼教機構有幼稚園和托兒所兩種,雖然都是提供幼兒學習或保育的場所,但是因為隸屬機關以及師資、設備和規範的不同,致使相同的孩子接受不同的教育品質,因此幼托整合的呼聲早已有之。近年在「及早學習」觀念的催化,政府乃有國教向下延伸,並欲與幼托整合一起思考,而有五歲K教育的構想,以提升幼兒教育品質。

參、教改主要政策


一、改革入學制度


過去聯考重在學習內容的記憶,,缺乏知識的活用,且由於一試定終身,引導升學主義的盛行。為了擺脫排行榜的迷思,減輕學生的升學壓力力,教育部乃於民國九十年、九十一分別推動高中多元入學和大學多元入學,希能在尊重多元慧的前提下,透過多元入學管道,使不同智慧的學生進入最適合的學校就讀,以期創造多元價值,啟發學生多元智慧。


二、實施九年一貫課程: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從規劃、訂定、實驗、修正等均異於以往,民國九十年、九十一起分別自小一、小四及國一實施。新課程著眼於「七大學習領域」、「六大新興課程」和「十大課程目標」,將分科的零碎學習統整為七大領域,並融入新興議題,使學習者見樹亦能見林,並調整為提供課程綱要,落實學校本位課程。


三、設立綜合高中:


過去高中職課程壁壘分明,為了因應延後分流的趨勢,教育部訂頒「試辦綜合高中實驗課程實施要點」,於民國八十五年開始試辦綜合高中實驗課程,希望逐漸整合後期中等教育,提供學生統整、試探及延遲分化的機會。辦理綜合高中校數由85學年的18所增加為92學年的158所,成長率為8.8倍;學生人數自6,568人成長至95,000人,成長率為14.5倍。


四、暢通升學管道:


為了紓解升學壓力,政府積極建置升學管道,大量增設高中大學,普通高中校數和學生人數增加許多,但是高職和學生卻減少許多,目的在平衡計畫性教育時期擴張的高職數和學生數,一方面是順應傳統文憑主義的價值觀,一方面是配合知識經濟時代來臨人才上移化的需求,以提供想升學者就學機會,近十年來國中畢業生升學率已增加了7.25﹪。至於增設公立大學、鬆綁私校的設置,以及鼓勵專科改制為技術學院等都造成大學數量的擴張,十年來,高中職畢業生升學率已突破了六,七成,大學錄取率更增加了42.7﹪,升學管道已然大為暢通。過去菁英式的大學教育,將邁入全民高教時代。


五、推動大學自主:


在大學法未修訂以前,大學的運作多由「教育部大學」控管。民國八十三年修訂大學法,落實學術自由,對於大學的管控逐漸鬆綁,教育部與大學之間關係已由支配蛻變為監督的角色,大學教育市場逐開放。同時八十五年起,選擇五所財力雄厚的大學,先行試辦校務基金制度,八十九年起,各公立大學全面實施校務基金制度。


六、技職教育轉型:


自教改推動以來,教育部積極輔導專科改制改名、專科學校減少,成為以技術學院主流的高等技職教育體制;加以大量設立綜合高中,調降高中職學生人數比例,加強通識教育及招收高中應屆畢業生的情況,已衝擊著技職教育的發展與轉型。


七、師資培育多元化(流浪教師、想退不能退):


過去僅師大、師院及政大的教育系具有師資陪育的資格,八十三年通過師資培育法,師資培育由一元化變為多元化,由公費培育修正為自費為主公費為輔,如今除師資不足的領域或偏遠地區的師資仍以公費培育外,其餘的教師均以自費方式培育,以減少國家的負擔。畢業分發亦改為自行參加甄選,為保證教師的品質,準教師必須經過初檢、實習、複檢的過程方能獲得教師證書,才能參加教師甄選。師資培育已由計劃性的培育,調整為儲才於民的培育方式,只要有意願擔任教師者,都有修習教育學程的機會。


八、宣示國教向下延伸:


二OO一年教育改革檢討與改進會議後,教育部決定九十四學年實施國教向下延伸,並以五歲「K」教育的定位作為幼托整合的基礎,二歲,至五歲改由社福部門主管,教育部門協辦,零至二歲則由社福部門主管,以預應「及早學習」的世界潮流。


肆、教改產生的問題


一、多元入學升學壓力加劇


多元入學方案的實施,目的在於鬆綁升學體制,消弭升學壓力,但多元入學卻介入了許多「非學生」及「非教育」的因素,無法捍衛基本的公平價值。同時基本能力測驗定位不清,教材「一綱多本」,反而造成補習更多、考試更多的升學壓力,據教育部統計,2000年至2004年全國補習班由六千多家增一萬兩千多家,補習產業未因景氣低迷而蕭條,致使多元入學變相成為「多錢入學」及「多考入學」。


二、九年一貫課程不連貫


九年一貫課程理想崇高,但因太過躁進,配套措施不足即上路,師資培訓不及,教師束手無策,名為統整實為分科教育,;教科書版本不連貫,課程重複、脫軌情形嚴重,且開放市場競爭,書價節節上揚;以及語文課程錯置、相互排擠,造成國語文程度下降,英文雙峰現象,使得立意良好的課程改革面臨強大的阻力,一度有崩盤之虞。


三、綜合高中名不符實


綜合高中為後期中等教育學制之一,顧名思義應是兼具普通高中與職業學程,以提供尚未分化學生試探性的選擇。但是國內綜合高中實施以來,並未能課程、師資、教學和設備上化學性的整合,而半只是貌合神離式的物理性整合,不易達到學生順利試探分化的積極性目標,反成為學校追求補助的一項取巧方式。


四、廣設高中大學素質沈淪


廣設高中大學原意在提供充裕的就學機會,但是大量擴張的結果已使得日意拮据的教育資源更為捉襟見肘,同時因為加入WTO和生育率下降的衝擊,高中職招生招生問題已經逐漸浮現,緊接著衝擊到的就是大學的招生問題,而同時大學校院林立,各立山頭,卻缺乏規宏大的一流名校,教育部雖曾經提供整併的構想,但因主客觀問題仍待解決,效果並未顯現,未來的挑戰將更為嚴苛。


五、大學自治未能自制:


大學法修正以「學術自由、校園民主」,「教授治校、學生自治」為理念,由於過去並沒有這類的經驗,各大學在自治爭取到自主空間之餘,忘記了大學的社會責任,教授也在爭取治校權利之後治將治校義務拋諸腦後,在缺乏自制機制下,大學形同脫韁的野馬,影響校務的運作及發展。


六、技職教育式微:


隨著出生率下降,學生來源逐漸減少,高職面臨嚴重招生不足的問題,接踵而至將衝擊高等技職校院,需預為因應。同時在通識及資訊課程的排擠下,加上普通教師大量進駐技職教育,和開放高中生申請的情況下,技職特色逐漸流失。且因受到本位主義及觀念的影響,產學溝通機制未能暢通,影響技職學生的實作經驗,也無法主動吸引企業合作的動機。


七、師資過剩衍生流浪教師


為了因應社會的多元化,以及教改的風起雲湧,民國八十三年師資培育邁向多元化,原本期待透過多元化的競爭,能夠產生新的動能,但因為缺乏嚴格的控管機制、實習教師功能不彰以及甄選制度的流弊,衍生流浪教師的問題。自從師資培育改為儲備制後,除了傳統師範校院外,設有教育學程及學士後教育學分班的缺額約兩千人,中學缺額不到一千人,每年過剩師資高達有千名,師資供過於求的問題極為嚴重,如此不但是人力資源的浪費,同時也可能釀成新的社會問題。


八、幼教品質下降


近年來國立大學雖然大量擴充設立幼教系、幼保系,畢業學生越來越多,但是不合格的幼教師仍然高達八千二百多名,占全國一萬九千名幼教師總數的百分之四十。而根據教育部委託嘉義大學進行全國幼教普查發現,全國幼兒園入學率已達九成六以上,僅有偏遠地區入園率較低,因此幼兒教育的問題在於品質不佳,而不是數量不足的問題。且由於幼教師及保育員的工作時間長、薪資低及社會地位不高,造成師資流動率過高,並無法保障幼兒受教的權益,加上幼教學派林立,各幼教機構相互標榜競逐,缺乏中心的幼教哲學思維,以致教學內容混亂,難以給予幼兒適切的學習;尤其是受到國際化的影響,在贏於起跑點的觀念下,英語學習提早開跑,已然衝擊幼兒教育的品質。


伍、教育的發展之道


一、激發多元智慧:


多元入學雖名之為多元,但考試分發仍為入學主要依據,與過去聯考制度並無太大的差異,考試競爭依舊戕害學生,做過多的考試練習,目前對於多元入學的改革大多只在技術層次,例如降低推甄、申請入學比例,合併入學管道,以及調整學測時間等,反而忽略了最核心的部分,此即是公平和全人的價值。


二、落實學生本位課程


九年一貫課程標榜學校本位,增進教師協同教學,雖然在某程度上已經揚棄制式的一元化教學,但因學生有個別差異,僅從學本位尚屬不夠,更何況因為倉促上路,師資培訓不足,自編教材能力不佳,無法落實學校本位課程。其實創新課程重要的是體現學生本位的精神,依據學生性向、興趣和能力差異,而給予適才適向的啟發,


三、後期中等教育再定位


綜合高中遭致強烈批評,認為學生能力不如普通高中學生,技藝能力又比不上職業學校,在盲目擴張後,各界認為應該冷卻。目前普通高中、完全中學和職業學校和五專前三年多元化的情形,固然提供學生多元的選擇,但其實經過多年來的發展,態勢已極為明顯,升學必然成為主流的選擇,以普通高中為主的升學課程,職業教育仍是為不具學術性向學生開始,同時有良好的轉銜機制,提供兩種學生轉換生涯的路,並有方便的回流教育供進修。


四、發展更多的明星學校


廣設高中大學升學沈重,因為學校特色未能區隔,多數仍想擠明星學校。目前後期中等教育壁壘分明,非升學即就業課程,而大學雖有教學、研究和社區三種功能,但是多數學校仍競逐以學術為導向的研究型一流大學,由於每校條件一,並非每所學校都具有研究型大學的條件,而社會需要的也不僅只有學術型大學,教學型大學更能務實的投入教學工作,使其所培育人才符合市場所需。各校應衡酌自我的辦學理念、師資設備和發展重點等,定位出自我的特色,加以發展成為有特色的學校,將因為功能性的區隔,而成為多元的明星學校。


多元的明星學校將改變以往學校的教學模式,學生將因為正常化教育而得以全人的發展,尤其學科能力不佳者將因為異質化課程而得以找到學習的尊嚴,不再有弱勢的孩子被遺棄,確實的「將每個孩子帶上來」,以達到適才適性的發展。


五、追求大學的卓越


在大學自治後,因為組織的活化,大學應致力於內在機制的勃發,和外在體系的結盟,為大學創造更好的學術研究績效。尤其在大學數量激增,和公立大學校務基金實施後,高教經費日益減少,加以進入WTO的衝擊,若無市場化的概念,將難以維持正常的運作,一方面教育產業的觀念正在成形,一方面是資源效率化概念的深植,才能促進大學的良性發展。WTO的國家因為投入教育產業的發展,每年為其賺進300億美元,約占OECD國家全部服務業貿易額的3﹪。而由於大學經費日益拮据,政府應放寬基金的運用空間,導入有企業概念的專責人員,負責規劃學校財務的運作,並藉由產學合作,將學術研究轉化成為盈收,豐沛學校的財源,以因應校務發展的需求,大學將因有充裕的經費,而得以投入在研究和教學的產出上,成好良好的循環,提升大學的品質,追求大學的卓越。


六、重視技職教育


技職教育是教育功不可沒的一環,儘管面臨時空環境的變移,只有需求性內涵的轉移,不會有功能性的改變。配合著人力市場的調整,基層人力需求雖然減少,但因應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對於知識型技術人力的需求將大為增加,技職教育將由純粹的技藝操作,走向具有知識創新技術人才的培育。尤其在全球化供應鏈管理中,面臨產業結構的劇變,以及外在競爭,企業積極尋求新的生產行銷據點,開發外在的新興市場,在企業新的運籌與分工下,為市場而服務的技職教育不能再墨守成規,須以全新的視野、前瞻性的作為,在教育內涵上做跨國性與區域性的企業化切割,並在製作、設計、生產到行銷的流程上有所區隔,已然從過去的國內計畫性教育邁向全球化運籌導向的教育,


七、推動志業教師


師資培育的重大問題包括師資過剩、實習功能不彰以及教師甄選流弊三大問題,最重要的是先解決流浪教師的困境,紓解教師退休潮的問題,同時對於不適任教師,應有健全機制加以淘汰,以利教師的新陳代謝。而實習制度應朝發展實習專業方向努力,唯有建立專業發展的實習制度,才能確實發揮教學實習的功能,為投入教學工作做最好的準備。至於教師甄選應該建立公平透明化的聯合甄選制度,同時以專業審核取代外行領導內行的情況,以求教師的聘用能夠適才適所。


現代的教師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更具有多元而豐富的內涵,包括教學現場的行動研究者、協同教學的參與者和課程設計的創新者,從傳統中走出來的教師更要有時代感和成就感。隨著教育生態的變遷,以及課程的改革,教師要有主動參與的精神,而非被動式成為別人研究的主題,並針對教學領領域提出應興應革的建議,以賦權增能後的新角色,創新自我的教學,並能與其他老師、家長和社區結合成為協同教學的聯盟,用嶄新的視野,展現在教學的實力上。此外,更要以教學的熱忱和良好的身教作為教化群眾的先鋒,從校園形塑一股品格重建的運動,引導社會激濁揚清。


八、提升幼兒教育


幼兒人口是金字塔結構中,人數最多的一群,但國內的教育支出卻是倒金字塔型,亦即教育層級越高,所分配到的教育經費越多,本末倒置的結果,造成教育扎根困難,唯有「投資小小孩,國家才有大未來」。


為了解決國內幼托分流的問題,早有幼托整合的呼聲,唯因行政面和技術面問題遲遲難以突破,幼托整合雖然幾次胎死腹中,但是在教保並重思潮的催化下,以及幼托長遠的發展,幼托一元化仍然勢在必行。


近年為了提升幼教品質,又提出國教向下延伸,將幼兒教育納入正規教育的一環,不過卻因為K教育定位不明,而且只保留五歲幼兒,卻放棄多數五歲以下孩子的教育,並不公平,如何把所有幼兒的學習均納入教育體制中,才是教育的目標和方向。


師資的好壞最是影響幼兒教育的品質,基於「國力在教育,幼教為先」的概念,幼教師不應只具備保育的能力,還必須懂得幼教的理論與實務、自編教材、情緒管理和人際關係的能力,對於幼教師的培育和在職進修均屬迫切。並為了保障幼教師的權益,應將私立幼教師納入教師退撫制度,齊一公私立幼教師退撫制度,以提升幼教師工作尊嚴和教學熱忱,才能促進幼教品質的提升。


陸、結語


十年樹人,百年樹人,教育的成敗攸關整體國民經濟、社會、文化與科技之發展。第一波的教改產生許問題,現階段的教改將針對配套不足之處,繼續調整與改進,以蓄積再次教改的動能。回顧經濟發展,一九六O年代的國家競爭力重在成本考量,七O年代品質、八O年代時間、九O年代以創新為主,而二十一世紀面臨的則是知識之競爭。值此知識經濟時代來臨,台灣教育將充實教育內涵,促進各級教育均質化發展,以創造新世紀台灣的總體競爭力。

(本篇英文稿刊登於國政基金會發行的Taiwan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2005)

%
熱門指數
分享 列印
24

文章表情 (你對這則文章的感覺)

回應意見
更多相關文章
國政評論 社會

教改30周年,能慶祝嗎?
薛承泰 ( 4月10日 14:15 )

教改三十年了,期待拜讀到當年的推動者,撰寫三十年來教改的成果及對國家的貢獻;很遺憾,到下筆之時,並沒有看到媒體有所露出,而是看到大一男學生因愛不成而揮刀,學姊 ...

國政評論 社會

改革與除魅之間
薛承泰 ( 2023年4月7日 09:05 )

話說一九九四年四月十日,正進行解嚴後最盛大的遊行;教改團體以「為下一代而走」為主題,成千上萬家長帶著子女上街頭,這是台灣史上頭一回,當時被稱頌為最成功的一場社 ...

國政評論 科經

小英的真心話 教改與良知總體檢
盧信昌 ( 2019年12月11日 13:25 )

大選方酣之際,蔡英文總統日前在青年論壇上一針見血的說:「學習歷程檔案,不利弱勢生」,立馬激起正、反攻防與相關部會的頻頻緩頰。然而,隨處修正、即興推廣了20餘年, ...

國政評論 財金

矯正學測亂象 回歸公平機制
林建甫 ( 2019年5月22日 09:26 )

今年學測成績公布後,學生開始填志願,各種抱怨接踵而來。現在各大學繁星及甄試入學已經放榜。亡羊補牢,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該改進的不能退縮,裝作沒事。 有人認為問 ...

國政評論 社會

改革與反改革之間
薛承泰 ( 2018年12月12日 14:05 )

在選舉中,哪一個候選人不是聲稱是為了「改革」?哪一個不認為自己是「進步」的思維?蔡英文總統所領導的民進黨,在「九合一」地方選舉大敗,在檢討中仍認為是走在進步正 ...

國政評論 教文

高中、五專,孰佳?
楊朝祥 ( 2018年7月26日 11:24 )

八十年代開始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廣設高中、大學」是受到最多關心、矚目的焦點,主要的是因家長、學生受到傳統觀念影響,大多希望能進高中、讀大學。在民間呼籲下,政府 ...

訪客最新推薦文章
社會

糾結於『失能保險』及其『保險失能』之...
王順民 ( 12月6日 16:38 )

一則關乎到超高齡社會所延伸出來的照權議題,背後實有其糾結於重度失能者所關乎到『失能保險』及其『保險失能』之間的迷思、弔詭。 話 ...

社會

關於居托嬰幼兒受虐及其設置監視器的對...
王順民 ( 12月6日 16:50 )

一起關於居托嬰幼兒受虐及其監視器設置一事的對應關係,背後實有其延伸性思考之必要。 話說:因應於層出不窮的兒虐事件,新北市政府社 ...

社會

關於「社工留用加八千」命題旨趣的延伸...
王順民 ( 12月6日 16:48 )

一則關乎到從「教育—培訓—考照—聘用—推廣」到「選才—育才—用才—晉才—留才」的社工人力 ...

訪客最新表情文章
教文

校慶活動之教育功能與意義
徐明珠 ( 2007年8月3日 15:19 )

在後現代社會的思潮裡,共同性的準則逐遭解構,雖然分歧化和多樣化能為社會增添自主性和活潑性,但是中心價值未能確立的前提下,理想的實 ...

社會

關於居托嬰幼兒受虐及其設置監視器的對...
王順民 ( 12月6日 16:50 )

一起關於居托嬰幼兒受虐及其監視器設置一事的對應關係,背後實有其延伸性思考之必要。 話說:因應於層出不窮的兒虐事件,新北市政府社 ...

社會

關於「社工留用加八千」命題旨趣的延伸...
王順民 ( 12月6日 16:48 )

一則關乎到從「教育—培訓—考照—聘用—推廣」到「選才—育才—用才—晉才—留才」的社工人力 ...

空氣品質指標
名家觀點
  • ( 12月6日 16:58)
    陸委會主委邱垂正上個月12日在一場研討會上提出,「接受九二共識即等於承認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的論調;而本月21日海基會副董事長羅文嘉接受電台訪問時又再說道:「接受九 ...
  • ( 12月6日 16:58)
    激烈的美國大選終於結束,大家重新回到本身關注的問題上面,然而由於川普選上,而他的許多行為與政策難以預料,因此現在仍然有非常多的國家和個人必需針對川普未來可能的政策進行分 ...
  • ( 12月6日 16:56)
    日前傳出,剛剛在加拿大結束的CPTPP執委會會議中,台灣想要在這一次會議中能成立針對台灣入會的工作小組,再次沒能成功。本來我們政府部門宣稱加拿大與台灣關係良好,這一次由加拿大 ...
  • ( 12月6日 16:54)
    日前,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宣布說,他就任就一件事就是要簽署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商品課徵25%的關稅,對中國大陸進口的商品則課徵10%的關稅。結果墨西哥總統立即回應說,如果美國對 ...
  • ( 11月13日 09:13)
    國發會每兩年的人口推計公布了,有一些關於台灣的未來值得大家關切。一、二○二八年將脫離人口紅利,也就是工作年齡人口(十五至六十四歲)占比低於總人口三分之二,扶養比將高於○點 ...
  • ( 11月13日 09:13)
    最近有立委關心全民健保的財務問題並舉行公聽會,會中有學者發言「最花健保費費用的老年人,在健保的貢獻反而最小。」並建議健保財源結構應增加資本利得的徵收。有類似想法者並不少 ...
臉書粉絲專頁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