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More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國政基金會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加強兩岸資本市場交流合作

加強兩岸資本市場交流合作

國政分析 財金

作者: 韋伯韜 周信佑 ( 2008年11月27日 18:26)
關鍵字:兩岸資本市場 MOU

%
熱門指數
分享

壹、前言

隨著全球化之發展,全球之資本市場逐漸走向自由化、國際化與大型化為90年代起不可阻擋之趨勢。2008美國的金融危機,剎那之間影響擴及全球,成為金融海嘯,全世界都承受相當嚴厲的考驗,除了銀行與壽險機構紛紛倒閉外,原物料大跌,股市大跌,重創了全世界的財富。全球面臨的金融危機並非突然發生,因此也不可能一夜之間就解決,各國必須透過國際持久合作並展現決心,才能安然度過此次風暴。在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台,簽署了航空直航、海運直航、郵政與商品檢驗等四大合作機制,開啟兩岸合作契機,兩岸正式進入大三通時代,是否能改變過去資金、人才單獨往中國流動的方向,這是台灣經濟能否擺脫困局的重要關鍵。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2007年台灣金融服務業名目生產毛額達新台幣1兆2644億元,占整體GDP比重達10.04%,是次於製造業及批發零售業的第三大產業。近來台灣的金融經營環境日益困難,不僅隱性逾放比居高不下,資產品質也急劇惡化,家數過多,更是造成銀行競爭力不足的主要因素。以台灣 2,300萬的人口,就有37家的本國銀行、32家的外國銀行、316家的基層金融,這些金融機構所開設的分行,在台灣共有4,514家的分支機構,金融從業人員超過50萬人(其中銀行從業人員16萬5千人、保險從業人員30萬人、證券從業人員3萬多人),家數眾多,競爭激烈,唯有透過兩岸交流,尋求互利合作,方能提升競爭力。而兩岸金融交流,瓶頸在於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尚未能順利簽訂。因此,在兩岸交流的障礙逐步解決後,兩岸金融備忘錄「MOU」的問題則刻不容緩。

台灣金融業赴大陸投資設點,最早由86年證券業開始,接著89年保險業也跟進,而銀行業在90年才獲准赴大陸設立代表辦事處,但迄今未能直接對大陸進行投資。根據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資料,截至97年2月,共有10家台資銀行、13家台資證券公司與14家產、壽險公司,分別在大陸設立48個辦事處。一旦金融問題能有所突破,不僅可以解決台灣金融業過度競爭問題,亦能解決大陸金融人員培訓、相關經驗不足之困擾,提升兩岸金融整體競爭力。

兩岸在金融監理方面雖各採分業與一元化金融監督管理方式,但兩岸的金融市場都大步朝自由化方向邁進。由於台灣經濟開發較早,台灣銀行、證券及保險事業的產業發展、人才培訓、業務拓展、商品創新及相關法規制度的建立等都較大陸為進步。尤其是台灣的金融自由化、國際化及金融改革的經驗彌足珍貴。當前大陸正面臨經濟轉軌中的金融體制巨大變革,台灣的人才及經驗一定可以提供實質的助益。

貳、兩岸金融交流之問題分析

兩岸經貿、投資的往來,從1979年解凍,歷經試探、穩定增長階段,成果斐然。根據兩岸貿易統計指出, 2007年全年對大陸貿易順差為462.6億美元,創下歷年新高,台灣對大陸進出口持續高增長,全年對大陸出口依存度高達30.1%,進口依存度12.8%,而2008年上半年對大陸出口更增長21.7%,對大陸貿易順差達244億美元。顯見在兩岸產業分工,投資帶動貿易下,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依賴持續升高。同時台灣對大陸貿易總值也突破千億美元,達1,023億美元,出、進口貿易額所佔的比重亦雙創歷年來最高,並延續自2002年以來兩位數增長的趨勢。大陸高居台灣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市場、第二大進口來源及貿易順差最大來源地。兩岸貿易佔台灣對外貿總量的1/4強。然而,作為經濟血脈的金融議題,理應隨著經貿的規模,甚至旅遊及文化的需要,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但就現況看來,卻是遲遲不前,相對於經貿往來嚴重滯後,對兩岸經濟傷害之大,不可言喻。

2005年4月29日,國民黨主席連戰與中國大陸總書記胡錦濤會晤,發表兩岸和平發展五項共同願景;其中「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以及「建立兩黨定期溝通平台,包括開展不同層級的黨務人員互訪,進行有關改善兩岸關係議題的研討」,亦明確表示兩岸進行交流合作的必要性。2006年4月13日至16日於北京所舉行的兩岸經貿論壇,更點出雙方於金融交流上,實質合作的必要性。

「金融就是資源的平台,掌理平台流通的機制。」金融體系涉及大眾資金的管理、資源有效運用,是經濟健全發展的核心;而攸關國家資源有效運用以及經濟發展的金融監理具有高度的專業,在任何先進國家,都是專業掛帥,以維持金融市場的穩定與公平合理的秩序。因此,加強兩岸資本市場交流合作首先應從簽定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MOU)開始。

長久以來,台灣係由公營銀行主導市場。自1991年台灣開放新設民營銀行以來,過度市場競爭導致銀行獲利能力下降,又面臨本國企業金融需求的萎縮,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銀行資產品質惡化,加入WTO後,金融業又面臨全球化的衝擊,以及已經發酵的消費金融弊端,導致當前台灣金融出現不少嚴重問題,如公債與外債均高、不良資產有待清理、問題銀行必須觀察以及基層金融尚待整頓,因此,台灣金融產業的國際評比成績不佳。

大陸於金融改革方面,無論從起步時間,還是發展進度上說,都明顯滯後於總體經濟體制改革。大陸金融體系尚缺少能使金融資源自動流向有利於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效率改善的分配機制,尤其是直接金融部分。在入世承諾及CEPA的模式下,近年來外資金融機構和香港的金融機構紛紛提早進入大陸市場進行布局,知名的有美國銀行與新加坡淡馬錫參股中國建設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美林、李嘉誠基金會、淡馬錫瑞士銀行與亞洲開發銀行參股中國銀行及德國安聯集團與高盛參股中國工商銀行等,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地區性商銀以及證券、保險相關事業,亦紛紛有外資金融機構參股。

大陸入世後金融業所享有的5年過渡期,已經在2006年12月11日正式結束,中國大陸自此即須逐步全面開放金融市場,取消外資銀行在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地域和客戶限制,實施無差別的國民待遇。2006年底,大陸已經批准44家「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這些QFII的投資金額已高達90.45億美元,成為中國大陸股市重要機構投資人。近年來,大陸金融法律法規日趨完善,金融資産規模逐年擴大,金融機構更爲豐富多樣,整個金融市場實現了平穩、規範的較快發展。但大陸金融體系仍缺少一種能使金融資源自動流向有利於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效率改善的分配機制。

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遲遲未能簽訂,不僅造成已設立在大陸的台灣銀行代表處無法升格為分行,已在大陸的券商辦事處亦無法進行相關業務。大陸規定外資銀行若要在中國設立分行,其前一年資產總額須達200億美元(約新台幣6,000億元);若要採取合資方式,其前一年資產總額亦不得少於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000億元)。然而,台灣目前資產總額最大的中國國際商銀也不過新台幣4,000多億元,台銀及三商銀也僅新台幣2,000億元左右,遑論其他新銀行之總資產均未達新台幣3,000億元,進入大陸金融市場有其困難度。台灣保險業亦面臨相同問題。大陸開放外資設立保險公司,是以「532條款」作為門檻,即總資產至少50億美元、設立達30年及成立代表處滿二年。然而這項規定卻令不少台灣保險業者扼腕。現實情況是,台灣保險業者資產規模要達到50億美元難如登天,尤其對台灣的產業業者而言,更是難上加難。以台灣產險龍頭—富邦產險為例,其成立達45年卻僅有18億美元,距離標準還有很寬的鴻溝必須填補。

相對銀行業與保險業的高進入門檻,證券業較無此問題。依據大陸證監會的規範,外資若欲參股中國綜合證券公司,其最低資本額為人民幣5億元(約新台幣20億元),而目前台灣證券商實際資本額均大餘新台幣20億元(以較小的統一證券為例,亦達新台幣100億元以上)。

表一 兩岸金融往來一覽表

已赴中國設置辦事處的台資銀行

土銀、合庫、國泰世華、一銀、華南銀、彰銀、中信銀

已申請赴大陸但未通過批准的台資銀行

台銀、玉山銀、中國商銀

藉道香港進軍中國

富邦金控併購港基銀行計畫藉由CEPA優惠進軍大陸

中國銀行業來台設點情形

招商、工銀亞洲、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興業銀行,但都未獲得台灣批准。


兩岸金融未能正常交流,不僅造成金融業受困台灣島內,造成過度競爭,且由於金融機構、金融服務與貨幣兌換未開放,迫使台資企業在大陸地區的生產、投資、經營,缺乏更有便捷有效的金融支持。居於融資市場劣勢的中小型台商往往無法至資本市場籌資。若向大陸當地金融機構申請融資貸款,均面臨「徵信困難」及「要求提供擔保」等問題,造成在大陸的中小企業台商資金週轉壓力巨大。向大陸當地銀行融資雖為最直接的管道,但由於大陸銀行核准貸款除考慮企業經營情況外,尚須一定的資産抵押,因相關法令之故,使大陸銀行難以取得台商在台灣實體資產的抵押權,加上部分中小企業台商現金雖充裕但實體資產有限,資產的抵押價值不足,提高台商向大陸銀行融資的困難度。雖然大陸台商可以利用其他迂迴管道籌資(如經由第三地同業相助集資、透過民間融資管道,或是取得在台外商銀行信用保證向大陸銀行借款等),但這些管道不僅大幅增加台商融資成本,更缺乏必要的金融監管,無法保證其信用與履約能力,有極大的交易和道德風險,可能成為洗錢等犯罪行為的溫床。如能適時開放台灣金融業、證券業登陸,在台資企業資金融通需求時,較能引介策略投資者、創投資金或提供貸款,讓台資企業之資本結構更加健全,有利大陸經濟健康的發展。

對比台灣金融業進入大陸比照一般外資標準,香港在CEPA模式下則適用較優惠的進入標準。依照CEPA模式,香港銀行於大陸設立分行的條件為「前一年年末總資產不低於60億美元(約新台幣1,800 億元)」,遠低於一般外資適用之200億美元。同時,香港保險業進入大陸市場,允許可以集團方式合計總資產,相較台灣保險業適用的規定亦較為優惠。

即使大陸的金融市場,目前仍具有許多問題,但市場本身具有的龐大利基,早已吸引了全世界各投資機構的目光,隨著大陸中產階級人數的增加,富人越來越多,其消費能力以及對於理財投資的需求,都是外資機構眼中的一塊大餅。反觀在此波外資積極參與大陸金融市場的行情中,獨缺台灣金融業者。在這樣的情況下,體質較好、競爭力較優的大陸金融機構及融資業務,將被外資捷足先登瓜分殆盡,獲利機會亦復如此。即使以後台灣金融業者得以進入大陸市場,然在先機已失的前提下,能夠入股、經營的恐怕只剩下體質較差、較無競爭力者。然而,對大陸的金融業而言,隨著外資機構的大舉進入,雖然其能帶來新穎的管理技術與開發新商品,但在大陸整體金融法制與法規尚未健全、金融業創新能力與產品開發能力薄弱的情況下,如能引進台灣金融業,將能有助於與國外市場接軌與面對快速變動的國際市場。

故雙方主管當局應就相關問題盡速協商。放寬設立資本額及投資持股比率限制,讓台灣的銀行業能順利進入大陸設立分行,經營發展銀行相關業務,並開放業者可透過合資的方式與中國大陸的金融機構合作,以就近提供台商服務,掌握貸款客戶的最新資訊,便利台商在大陸的發展。同時亦應對等開放大陸銀行業者來台設立辦事處及分行。

參、兩岸競爭力評比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所發布的「2008─2009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排名從14名退步到17名,排名落居南韓、新加坡及中國香港之後,成為四小龍之末。分析過去幾年兩岸的評比,台灣從2004年的第4名一路滑落到今年的第17位,大陸卻逐步攀升,明顯看出兩岸競爭力的消漲。

表二世界經濟論壇(WEF) 2008年「全球競爭力」國家總體排名

國家

2008年

2007年

名次升降

國家

2008年

2007年

名次升降

美國

1

1

0

法國

16

18

+2

瑞士

2

2

0

台灣

17

14

-3

丹麥

3

3

0

澳洲

18

19

+1

瑞典

4

4

0

比利時

19

20

+1

新加坡

5

7

+2

冰島

20

23

+3

芬蘭

6

6

0

馬來西亞

21

21

0

德國

7

5

-2

愛爾蘭

22

22

0

荷蘭

8

10

+2

以色列

23

17

-6

日本

9

8

-1

紐西蘭

24

24

0

加拿大

10

13

+3

盧森堡

25

25

0

香港

11

12

+1

卡達

26

31

+5

英國

12

9

-3

沙烏地阿拉伯

27

35

+8

韓國

13

11

-2

智利

28

26

-2

奧地利

14

15

+1

西班牙

29

29

0

挪威

15

16

+1

中國大陸

30

34

+4

資料來源:www.weforum.org

世界經濟論壇報告的評估,是依據政府公開數據和企業領導人問卷調查等兩部分組成。其評估項目可細分為三大類、12個支柱指標110個細項指標。在三大類指數中,「基本條件」排名第20,比去年退步1名;「效能提升」排第18,也是滑落1名;但「創新與成熟度」則進步2名,提升為第8名。至於12個「支柱指標」,台灣的創新排名第7表現最佳,但金融市場成熟度則為第58名,也是台灣競爭力中最弱的一環。在各項細部評比中,台灣的群聚發展及每人平均專利權都是名列全球第1;深造教育註冊率名列第4;科學家與工程師人才排名第8;台灣的顧客導向及買主成熟度則分居第4及第3位。但台灣的金融市場則呈現相對競爭弱勢,銀行健全度排名第117位,資金流動限制排第78位。詳見表三。

表三世界經濟論壇(WEF) 2008年我國「全球競爭力」各項排名

分類指標

2008年

2007年

名次升降

1.基本條件

20

19

-1

(1)體制

40

37

-3

(2)基礎建設

19

20

+1

(3)總體經濟

18

26

+8

(4)健康與初等教育

20

6

-14

2.效率提升

18

17

-1

(1)高等教育與訓練

13

4

-9

(2)市場效率

14

17

+3

(3)勞動市場效率

21

22

+1

(4)金融市場成熟度

58

58

0

(5)技術準備度

15

15

0

(6)市場規模

16

16

0

3.創新與成熟度

8

10

+2

(1)企業成熟度

12

14

+2

(2)創新

7

9

+2

資料來源:www.weforum.org

目前全球資金在大陸聚集,固然是凸顯大陸市場新興成長爆發性與台灣市場漸趨成熟穩定性的對比。然而台灣近年金融機構體質不佳、透明度不足、弊案頻傳也是事實,面對外界客觀而公正的評判,我們不能再視而不見,應好好檢討與改進。

肆、兩岸資本市場合作之建議

金融是一個無煙囪的產業,是一個高附加價值的經濟活動。放眼國際,我們可以效法荷蘭及瑞士,這兩個國家土地雖小,但卻能創造出高的經濟產值,其在金融產業方面的成就,更值得我們去效法。以荷蘭來說,荷蘭銀行、安泰人壽,都是全球著名的金融機構;而瑞士的銀行,更是富豪理財的最佳選擇。台灣面對世界工廠的大陸,又位居東亞的中心,加上有卓越的金融人才,是最具有條件發展亞洲金融營運中心的國家。我們不應一場金融風暴就完全否定金融業的功能與貢獻,風暴發生的主因在於政府沒有建立完善規章、疏忽監理,而企業的管理者「不誠信」、沒扮演好其角色所致。一個受到良好監管的資本市場體係仍會給一個經濟體帶來長期增長、創新和收入增加的最好的結果。

台灣有理由期許未來四年,金融產業的產值占GDP的比率,可以由目前的10.04%更為提高,讓整體的金融產業活絡起來。透過政府推動並貫徹金融改革,修改法令,讓金融走出去以全球化的格局,結合兩岸的經濟力共同經營金融事業,讓金融業不只管理國內的錢,更能賺管理國際的錢,充分發揮國人理財的聰明才智,開創台灣經濟的另項奇蹟。

為鼓勵與推動兩岸資本市場的交流合作,追求兩岸金融安定與經貿往來發展,我們提出幾點建議:

(1)成立兩岸金融教育及研訓機構,互辦研討會。利用台灣豐富的金融人才,協助大陸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增進管理技術,訓練金融保險人才,以協助解決大陸經濟轉軌之金融議題以及改善台灣當前金融產業劃地自限之困境。

(2)建立兩岸央行貨幣清算制度,人民幣得以在境外金融中心掛牌,並規劃五年內在台灣的本國銀行外匯指定銀行掛牌。而新台幣能在大陸特區掛牌,以因應兩岸之間愈來愈緊密的經貿關係,維持台灣企業的競爭力,並可為未來台灣對亞洲其他地區之貨幣合作與金融市場機制準備。

(3)雙方主管當局儘速簽訂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及早開放台灣銀行業前往大陸設立分行,且希望大陸方面放寬設立銀行的資本額限制,讓台灣的銀行業能順利進入大陸,經營發展金融相關業務。或者,透過合資的方式與大陸的金融機構合作,就近提供台商服務,掌握貸款客戶的最新資訊,便利台商在大陸的發展。

(4)儘速簽訂兩岸證券監管合作備忘錄(MOU),希望大陸方面放寬台灣證券業 者參股或新設合資證券、基金管理公司之持股比率,並開放期貨公司、資產管理公司之參股或新設,讓台灣的證券業者能順利拓展業務。

(5)放寬保險業「532條款」—即總資產至少50億美元、設立達30年及成立代表處滿二年之規定。讓台灣保險業者得以進入中國大陸發展相關業務。

(6)隨著國際化潮流以及大陸經濟的快速崛起,兩岸金融互動越來越頻繁。政府應加速推動兩岸金融改革,讓兩岸資金流動自由,將可把餅做大,提高金融市場的規模。加速開放兩岸金融市場。

(7)觀察此次美國金融風暴引發多家金融機構出現財務危機,台灣應以此作為借鏡,建立財務異常公司資訊警示專區,落實資訊透明化。研修加強保護股東權益之相關法令,以強化公司之資訊揭露。會計師法也應增訂相關規範,補強公司治理機制。
(8) 國際金融市場環境快速變遷,金融犯罪日益嚴重,讓我們深切感受到金融監理的重要性。政府當建立更明確的金融監理制度,讓金融機構透明化,避免流於形式上的監管,預防金融犯罪的發生。相關部會也應共同成立重大金融事件因應小組,建立協調處理機制,以因應緊急突發之金融事宜。甚至共享兩岸金融資訊,共同打擊金融犯罪。

%
熱門指數
分享 列印
16

文章表情 (你對這則文章的感覺)

回應意見
更多相關文章
國政評論 財金

推動兩岸特色金融業務的發展
林建甫 ( 2012年8月29日 15:12 )

據悉兩岸貨幣清算的簽署是以備忘錄(MOU)的模式呈現,而非以協議的方式簽署。部分媒體對此以懷疑或是負面加以報導。對此應該加以澄清且討論問題的重點,而不是張飛打岳飛 ...

國政評論 財金

合庫與農行簽MOU對深化兩岸金融合作之啟示
吳孟道 ( 2011年7月15日 14:44 )

2011年6月13日,台灣的合作金庫銀行宣布與中國農業銀行簽訂「全面業務合作協議」(MOU),雙方允諾將在企業金融、消費金融、銀行保險與投資銀行、風險管理、資訊技術及人 ...

國政分析 財金

未來兩岸金融合作事項推動之評析
吳孟道 ( 2011年5月4日 11:45 )

2011年4月23日,中國大陸銀監會主席劉明康率團來台參與「兩岸銀行監理合作平台首次會議」,針對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及下一階段兩岸金融的開放事項,與金管會主委陳明 ...

國政研究 財金

兩岸簽訂ECFA 與金融MOU對台商融資的影響
吳孟道 林建甫 ( 2010年9月2日 10:04 )

壹、前言 2008年金融海嘯的狂襲,造成全球經濟巨幅衰退。2009年金融海嘯已遠颺,但其肆虐而過的地區依舊千瘡百孔。雖有經濟新芽逐漸展露,然漸次高升的失業率及 ...

國政研究 財金

金融業西進的策略分析—以銀行業為例
吳孟道 ( 2010年5月11日 11:58 )

壹、前言 近十幾年來,中國大陸的經濟改革成效逐漸顯現,突飛猛進的經濟表現促使各國紛紛搶進中國市場拓展商機。在此段期間,金融體制改革—包括金融分業監 ...

國政研究 科經

推動兩岸經濟協議(ECFA)及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的...
林祖嘉 譚瑾瑜 ( 2010年5月10日 10:59 )

壹、前言 第四次江陳會談於民國98年12月22日在台中舉行,會中確定將兩岸經濟協議(ECFA)列為第五次江陳會談的主要議題之一,使得期待已久的兩岸經濟協議(ECFA ...

訪客最新推薦文章
教文

「輕推」,讓台灣進步
楊朝祥 ( 2018年4月24日 08:19 )

「輕推理論」(Nudge Theory),Nudge一字的英文原意是「用手肘輕推」,而輕推理論就是運用適度誘因或鼓勵、提醒等方式,在不限制個人選 ...

社會

關於推動〈員工協助方案〉的延伸性思考
王順民 ( 11月22日 15:22 )

一則由地方政府所開辦的〈員工協助方案〉(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簡稱EAPs),扣緊需求評估、過程評估及其效益評估的關懷意旨, ...

社會

關於台灣人口發展困頓無解化的延伸性思考
王順民 ( 11月22日 15:13 )

2024年將屆年底,這也使得相迎於2025年抑或中長期的人口發展樣態,實有其進行多方思辨、議論之必要,特別是要如何嚴肅看待當代台灣社會之 ...

訪客最新表情文章
教文

台灣需要發展怎樣的海洋文化?
劉新圓 ( 2007年10月4日 15:04 )

民進黨自建黨以來,經常標榜要發揚台灣的「海洋文化」,如1996年彭明敏參選總統提出的「海洋國家」主張,杜正勝的「同心圓」史觀等等,其 ...

社會

颱風天與颱風假的集體性盲思
王順民 ( 7月30日 16:15 )

一則與天災及其可能會伴隨人禍的特定議題現象,背後實有其多重意涵的論述思考。 有效的颱風對策 話說:每年的夏秋之際,颱風的登台入 ...

教文

歷史建築與文化資產保存法
劉新圓 ( 2009年9月30日 10:20 )

921大地震十週年,文建會舉辦古蹟週活動,希望藉此加強民眾對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視。然而就在一個多月前,位於台中市西屯重劃區的張慶興堂 ...

空氣品質指標
名家觀點
  • ( 11月13日 09:13)
    國發會每兩年的人口推計公布了,有一些關於台灣的未來值得大家關切。一、二○二八年將脫離人口紅利,也就是工作年齡人口(十五至六十四歲)占比低於總人口三分之二,扶養比將高於○點 ...
  • ( 11月13日 09:13)
    最近有立委關心全民健保的財務問題並舉行公聽會,會中有學者發言「最花健保費費用的老年人,在健保的貢獻反而最小。」並建議健保財源結構應增加資本利得的徵收。有類似想法者並不少 ...
  • ( 10月1日 08:40)
    政府為了拯救勞保基金,今年撥補了一三○○億,這確實能美化帳面,五年來政府撥補從二○一九年的二百億快速爬升,若不能在體制上進行改革,就只能每年以更高的額度繼續撥補。長照預算也 ...
  • ( 10月1日 08:40)
    自八月一日起有四所大學退場,此消息衝擊許多私校,因為遲早會輪到。隔日驚聞股市大跌,接著八月五日跌幅更是空前,兩日股市跌近三千點。大學退場與股市崩跌,幅度都是台灣歷年之最 ...
  • ( 10月1日 08:39)
    日前卓揆拋出促進婚育見解,希望戶政資料扮演積極角色,找出適婚與適育者進行接觸。此想法可能來自五十多年前所推動的家庭計畫,當時由公衛護士下鄉進行宣導而奏效。 過去推動節 ...
  • ( 7月17日 11:22)
    拜登在辯論會表現不佳,不少擔心川普當選的主流媒體發動「陣前換將」,也有若干民主黨議員公開呼籲拜登退選。未來情勢如何演變,很難篤定,但是無論換與不換、如何換、換誰,都不是 ...
臉書粉絲專頁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