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mlico Badger https://flic.kr/p/4osLty)
應否廢除基本工資,是此次經發會引發激烈討論的議題之一,不僅勞資雙方針鋒相對,就連經建會與勞委會立場也涇渭分明。
支持廢除基本工資者所持論點主要是目前國內絕大多數本國勞工工資遠超過基本工資,故基本工資的存在只是獨厚外勞,並造成國內雇主僱用外勞的成本遠高於鄰近國家,對我國產業競爭力有不利影響。理由乍看成理,實則不然。因為外勞與本勞在生產活動中是可以互相替代的,故藉由基本工資來提高外勞的雇用成本,降低本勞與外勞的成本差異,如此不僅能保護外勞,對於保障本勞的工作機會亦有所助益,符合政府主管機關一再宣示外勞屬補充性勞力的原則。
其次,如果只有外勞薪資會受基本工資影響,則以國內現有產業外勞人數佔總就業人數不及百分之五的情況來看,廢除基本工資對於降低整體勞動成本與提昇產業競爭力能有多少助益,實在令人懷疑。尤其長遠地看,廢除基本工資將使企業依賴低成本的勞動投入,而不願改善生產流程,增加資本投入,如此將不利生產力的提昇。此外,廢除基本工資所可能引發的勞資衝突,也是另一種勞動成本的上升。
從此次爭議可以隱約看出,雇主團體與政府經建部門已將勞動成本上升視為近幾年來景氣低落的關鍵因素,故有意藉由廢除基本工資與其他勞工法令鬆綁來降低勞動成本,以振興經濟。然而,由各種客觀數據研判,造成我國經濟成長率大幅下滑的根本原因是全球產能過剩及美國景氣冷卻。因此,將景氣低落怪罪於勞動成本上升的作法並不公允。即使國內景氣的衰退真的與勞動成本上升有關,徹底解決的辦法應是藉由產業轉型與人力資本投資來提高勞動生產力。一味壓低工資,就算短期能夠給國內廠商有苟延殘喘的空間,長期仍無法擺脫中國大陸與越南等國之低工資競爭壓力,企業仍無法逃脫外移的命運。
降低工資對企業與整體經濟發展並非全然有利。由於勞動所得是國內民眾主要所得來源,薪資降低勢必會影響到其購買力,一旦民眾購買力下降,市場萎縮,則不僅會壓縮企業獲利空間,也會造成景氣的進一步蕭條。英國政府於一九九九年重新恢復基本工資的理由之一,就是要藉由工資的上升來提昇民眾的消費能力,以維持經濟的持續成長,而恢復基本工資對其國內就業市場並未產生不利的影響。當資方代表與政府官員動輒以國外經驗作為修改勞工法令,降低勞動成本的理由時,英國經驗似乎可提供我們另一思考方向。
勞工法令是影響企業經營的重要因素,因此將勞工法令鬆綁納入經發會的討論題綱確實有其必要,然而任何勞工法令的鬆綁均可能引發勞資的對立,因此,就成本效益的角度而言,經發會與會代表應將心力花在能嘉惠多數企業的法令,例如:變形工時的延長、放寬定期契約的限制,以及對企業人才培訓的補助等,至於廢除基本工資所能嘉惠的只是少數雇有外勞的雇主,卻可能引發大規模勞資的對立,似乎可暫且將其擱置一旁。
(本文代表作者個人意見)
(本文刊載於聯合報90年08月11日 民意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