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計處及各經濟研究單位等,都預測台灣今年的整體經濟成長不會超過2%,落居亞洲各國之末。剎時,馬英九總統及其行政團隊就成了眾矢之的,不僅在野黨大肆抨擊執政無能,連一般小民都責難官員無力於經濟政策的推動。
不可否認,執政黨對於國家經濟發展有不可推諉之責,馬政府上下應當承受批評,萬萬不可以國際大環境因素為藉口。唯在大家批評的背後是否曾認真想過,面臨世界經貿體系的嚴峻挑戰、雙邊及區域性自由貿易協議(free trade agreement)談判的熱絡景象,台灣究竟應採取何種策略來因應,以免因政治性的國際孤立而影響我國的經貿發展?
先舉兩個例子來看看我國經貿政策應走的方向。第一,南韓正如火如荼地與中國大陸進行雙邊自由貿易協議談判。倘如預期順利,將可能於明年完成、並於2015年正式生效。屆時將難以想像此一FTA對我國產業的巨大衝擊,也難怪有學者以「原子彈」來形容。南韓是目前同時與美國、歐盟及東協完成FTA簽署的唯一國家。倘若其與大陸的雙邊自貿協議也完成,則南韓產品得以長驅直入世界三大市場,更不用說對其國家整體經濟的正面影響了。
第二,我國首任駐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代表、前民進黨政府財政部長顏慶章日前曾表示,倘在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之下的兩岸服務貿易業協議及目前正在談判的兩岸貨品貿易協議皆未獲得立法院批准的話,「將來台灣很難在WTO交代。」顏慶章還特別提到,「政府應該先跟老百姓說清楚,台灣與大陸簽ECFA後的貿易關係,必須從2001年至2008年的低於WTO待遇,變成正常化,部分產品還將有優於WTO待遇。」
而曾代表民進黨參選2012年總統大選敗北的蔡英文,亦於日前一改過去反對兩岸經貿協議的強硬立場,除了呼籲政府積極推動與其他國家的FTA外,也改口稱「兩岸經貿應互利共生,並參與區域經濟整合。」
綜觀這兩個案例,其實關鍵點就在於中國大陸。原先為了顧及兩岸關係,大陸當局願意先與台灣協商兩岸經貿協議,至今也簽署了ECFA及服貿協議,甚至願意給予台灣更多優於WTO待遇的措施,就是希望不讓其他國家漁翁得利。然而,兩岸服貿協議遲遲未能在立法院通過,而明年初可能完成的貨貿協議更可能面臨國內在野黨的杯葛。關心兩岸關係發展的人無不憂心忡忡,擔憂台灣的經濟競爭力可能被拖累,故中華經濟研究院才會提出「台灣恐面臨經濟低迷新常態」的警告,就是提醒國人該正視台灣當前面臨的經濟困境。
在野黨向來以其意識型態的慣性思考,指責馬政府推動兩岸經貿協議是為了兩岸統一鋪路,故強力阻撓兩岸服貿協議的審查,甚至以「黑箱作業」等莫名的藉口來污衊。對照民進黨放行我國與新加坡及紐西蘭的經貿協議,國人即可知道,所謂黑箱作業根本是不實指控。
試問,當我國各自與新加坡及紐西蘭洽談雙邊FTA時,政府的經貿部門可曾比照民進黨要求兩岸服貿協議的審查條件,多次召開公聽會或與相關產業進行會談呢?相信是不成比例的少。難道這兩個FTA都不會對我國產業造成衝擊及影響嗎?為何民進黨有雙重標準呢?可見得綠營是「逢中必反」、「逢馬必反」的心理作祟。毫無顧及國家利益可言。
更何況事實證明,就是因為兩岸簽署了ECFA,所以新加坡和紐西蘭才放心推動與我國的FTA談判。更重要的是,菲律賓、印度、印尼,甚至是歐盟都表達了與我國洽談雙邊經貿協議的興趣。既然民進黨認為台灣不應只與大陸洽談經貿協議,那為何不儘速審查通過兩岸服貿協議,讓其他國家有更高意願與我國談判。否則別的不說,當南韓、日本與中國大陸完成三邊FTA後,中華民國就將成為該地區唯一無法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國家,屆時被邊緣化的預言將成為事實,而台灣恐永遠無法翻身了。
提醒馬政府,除了繼續與各國洽談雙邊或多邊經貿協議外,更應營造民意來施壓在野黨認真審查,而不是假借民意之名、行毀國亂政之實。此外,行政團隊應多花心思與國民黨立院黨團溝通,讓黨團師出有名為政策護航,展現國民黨全面執政的決心。否則,國人還真的搞不清楚究竟誰才是立院多數黨呢!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
(本文刊載於102.12.14 中央日報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