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內閣最近流年不利,折損幾位部長,但新的繼任者已經選定,應該馬上就定位,無縫接軌的推行政務。
我們認為
台灣目前面臨嚴峻情勢,對內高雄氣爆案要盡快善後,石化業何去何從需要盡快擬定方向,對外面臨中韓自由貿易協定(
FTA)的可能衝擊,台灣與韓國的出口產品很多項目重疊。經濟部公佈的衝擊評估,將近四分之一的工業產品將受到韓國的威脅,包含紡織、塑膠、石化、機械與光學器材等高度競爭的產品受到很大影響。與大陸簽訂的
服貿協議應如何讓國人安心,在立院順利通過及後續貨貿協議的簽訂等都是很大的挑戰。現在朝野共識極低,
兩岸經貿可能需要更多時間來解決。但是時間往前走,拖下去,經貿的衝擊就會來到,溫水煮青蛙效果終會浮現,政府應該有所作為。
而且雖然
兩岸問題難有共識,但對於國內經濟實力培養,及努力的與其他國家簽洽FTA,同時積極參與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議(
TPP)與區域性綜合經濟夥伴協議(
RCEP),相信還是整體國人殷切的期盼。TPP是高品質、高標準的貿易協定,我們必須做好體質改善及因應準備,免得未來申請加入時被拒絕或國內衝擊過大,引起震盪。以下是我們給江內閣團隊具體的建議。
首先政府應放開管制的心態,鬆綁管制的法規給廠商更大的彈性與自由發展空間。眾所周知,古往今來政府部會的心態就是怕出錯,因此弄出各式各樣的法規來進行管理,甚少以廠商的角度來思考相關業務的發展可能性。過去部會的心態是,除非你能舉證我哪裡管理不當,否則管制不會檢討或廢除。然而現在很多國家的方向變成:除非政府部會能告訴民眾,這一個管制是有必要的,不進行這樣的管制會出甚麼問題,否則不應該加諸這項管制。主客易位來思考管制的必要性,而且要定期檢討不合時宜的法規,建立自由的商業環境。
過去外商經常抱怨台灣法規卡卡,形同設下技術性貿易障礙,這不但破壞台灣的形象,也恐影響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進程。去年6月的食管法修正案,要求食品標示需採全成分,並指明製造商。這幾乎鬧了國際笑話,因為前者恐讓飲料巨擘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被迫在台公布百年秘方;後者將使一些大賣場如好市多、家樂福等擁有自有品牌的通路業者,需不情願地公開委外製造商名單,讓外商相當憤怒。而當時在歷經假油風暴後,食管法再次提出修正案,不僅政府拉高罰則,立委也不斷加碼演出,想要做到複方添加物的上市前查驗。此舉更讓外商直言,法令的不確定性太高,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因此年初時行政院長江宜樺曾要求國內法規要與國際調和,涉及經貿的新法律案出爐前要經過法規影響評估;現有近300條遭抱怨法規,也要適度鬆綁。半年過去,我們並沒有看到成績單。政府應該加油。
因為沒有雙邊的FTA 或是加入區域的經貿組織,最大的差別將是關稅。關稅嚴重影響利潤。然而如果東西好,有自己的品牌,再貴還是賣得出去。世界有名的 LOUIS VUITTON其各式產品是不打折的。過去很多台灣民眾,到法國Lafayette (一般翻成老佛爺)百貨去買這個名牌包,屢屢希望要求打折,鬧過很多笑話。而德國工藝所產生的汽車、機械等產品更是品質的保證。一樣是行李箱,台式雜牌千元可買到,德國名牌行李箱RIMOWA可以賣到五萬新台幣。我們應做到高品質產品,未來就是沒有關稅優惠,也可倖存。因此建立提高品質、建立品牌,絕對是一條我國廠商應該走的路。
掌握時代的脈動,開發尖端的產品,也是致勝不二法門。時代的巨輪不動往前走,新的產品推層出新,消費者為嚐鮮,這些才能獲得青睞。而舊的產品,就沒人理睬。行銷界的至理名言: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我們不推層出新也容易被淘汰,因此舉辦與參加各式的會展、產品行銷、博覽會都是政府與廠商應有的策略。
最後,我們認為透過教育培養
競爭力非常的重要。根據施振榮先生的微笑曲線,利潤的泉源,在前端的研發與創新及末端的市場與行銷。學校教育是這些的重要孵化器。
我們也應廣收國際學生,包括陸生,這些學生在學時能讓我們的學生有更多的國際交流經驗,回去原來的家鄉都是幫我們打開市場的行銷尖兵。而與其建立的人脈關係,有時是勝過重重的關稅障礙,是我們產品行銷的重要保障。
台灣社會的可貴就是中小企業的體質:彈性與動態調整。在這一波的逆境,只要我們努力,沒有衝不破的難關與打不倒的敵人。
(本文刊載於2014年8月13日中國時報,原標題為「杜紫軍應積極作為」)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