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小校因學校規模太小,學生的單位成本較高;因教師數目少,每個老師的教學及行政負擔較為沉重;因學生人數太少,學生的互動不多,同儕學習的競爭力不足。過去台灣省教育廳曾推動過裁併計畫,最後因阻力過大而減停,主要是當地居民都將學校當作社區存在與否的圖騰,廢校除了子弟上學不方便之外,更代表著社區的消失,因此透過民意代表的施壓,使政策中途而廢。
學校是社區的中心在都會地區也許不是那麼的明顯,但在窮鄉僻壤的高山或離島,平時學校是子弟學習的場所,必要時也是社區聚會、舉辦紅白喜事的地方。學校的存在,一方面表示自己的子弟有前途,另一方面也才能營造、強化社區意識。裁併學校,對主管機關而言,也許只是一句話;但對社區的人來說,連最後的一絲希望都絕滅了,真是情何以堪。
九年一貫課程以「領域」替代過去的「學科」,但因過去師資都是以「學系」為單位來培養,僅適合學科而不適合領域教學,所以需要以協同教學的方式來達成領域教學的目標。根本的解決方法是以「學程」方式取代「學科」的培養方式,也就是說教師在養成階段就打破學科的界線,根據領域教學所需的智能,從各相關的學系中選修所需的科目,畢業之後成為「領域的教師」,而不是將學校都合併成每個領域至少都有兩個以上的教師以利協同教學。
如果說學校太小,「學校本位的課程」就無從發展,這種說法是說不通的。雖然九年一貫的課程強調以學校為本,發展適合各地特性的課程,但台灣的幅員本來就小,各縣市的面積更小,鄰近各校雖有差異性但不明顯,為了適應境內小型學校的需求,跨校成立課程發展委員會發展鄰近學校所需課程並不困難,也不一定要將學校裁併。
九年一貫課程不僅強調領域教學、協同教學、學校本位的課程,更強調「教學的革新」,也就是不要再受到傳統的學科、教學方法甚至學校圍牆的束縛,以學生的學習為考量、由教師主導的方式達到教學的目標。如果老師有足夠的能力,教師單獨教學可行,協同教學、合作教學亦可行;學校規模夠大,以一個學校為本位的課程設計可行,跨校的合作亦無不可;課堂教學可行,田野教學,甚至遠距教學亦可行;只要是適合學生的需求以及配合教師、學校的特質的各種形式都可行。教育主管機關應更深層的了解九年一貫課程的真諦,不要執著於問題的表象而把過去幾年努力想達成的「小班小校」政策付諸流水。
從以上的分析不難看出小型學校的合併並不經濟,但因根據過去的慣例,短期硬體的投資都是由中央負責,長期的人事費用才由地方政府籌措,著眼於長期人事費用的節省,地方教育當局當然希望能裁併迷你學校,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僅是一個藉口而已。過去為了達成小班小校的政策目標,教育部三申五令要求地方政府在學齡人口逐漸下降之時不要減班併班,但在「節約至上」的考量下,還是言者諄諄,聽者邈邈,每年還是減班併班,延遲了小班小校目標的達成,此次捲土重來,再倡併校,說穿了還不是為了節省經費。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90.02.09中央日報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