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隨著
川普當選
美國總統,以及英國脫歐公投的成功,這種操弄「片面」真相、強化偏見的《後真相政治》(post-truth politics),已儼然成為一種新的政治文化趨勢。對於政治人物來說,儘管傳達的內容似是而非,或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真相,但事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如何鞏固支持群眾的偏見,且讓他們信以為真。
只要是流行,
台灣從不缺席,《後真相政治》當然也是。蔡政府的
年金改革,就是一場操弄《後真相政治》的完美典範。日前高雄市長
韓國瑜在市議會接受議員質詢對於年改議題的看法時,強調政府應信守過去的承諾。此一番談話,讓
蔡英文總統又撿到槍,立即在臉書上回應表示:「韓市長主張要取消年金改革,恢復過去的18%」、「我們花了多少力氣,才把在財政懸崖邊的年金制度拉回來,避免2020年就得面臨軍人年金的破產」、「年金改革,是為了財政永續,為了長久都領得到」,最後還不忘批評韓市長:「不要為了選舉,再次挑起對立」。
問題是,韓市長在答詢的內容中並未提到18%,何以蔡總統要「腦補」為韓要「恢復過去的18%」?首先,韓市長確實提到了「過去」這兩個字,而這個「片面」的真相,就成了蔡總統操弄、利用的工具。其次,之所以要無中生有「18%」,是因為長久以來「18%」一詞已被去脈絡化,批評者從不提早年軍公教
低薪的真相,更無視於民國84年以後任職的軍公教已無18%的事實,但事實是什麼並不重要,總統本人過去有無領過18%更不重要,只要拿目前的低利率與當年的18%相比較,再意有所指的列舉連戰、吳伯雄等人的名字,就能達到污名化18%的目的,進而強化偏見,形塑「反改革」、「高官權貴」的刻板印象。
再者,總統除了刻意曲解韓市長的談話外,其所宣稱的年改政績也同樣充滿了相互矛盾的真相,一種典型的《後真相》話術。例如,「年金改革,是為了財政永續」。但請總統捫心自問,改革之後國家財政真能「永續」嗎?那為何年改過後整體「潛藏債務」卻不減反增?此外,總統所謂的「避免2020年軍人年金破產」,純粹是因為「改革」才從財政懸崖邊拉回來的嗎?那每年100億元的補貼,10年總共投入1,000億元給軍人年金又該作何解釋,為何公教年金不能比照辦理,分10年各給1,000億元?又何以2026年即將破產的勞保,可以直接撥補200億元,連改都不用改?請問總統,這種慷全體納稅人之慨、拿政府預算來拖延基金破產的時程,是要花多大的「力氣」?
至於「長久都領得到」這樣的說詞,也明顯是感性凌駕於理性,絲毫經不起檢驗。只要年金財務依舊採行隨收隨付制,不進行制度性改革,該如何確保未來年輕世代「長久都領得到」?難道是透過政府撥補、轉嫁給全民負擔?又或者是繼續進行「多繳、少領、延後退」的改革,然後再次違反過去的承諾、溯及既往,讓年輕世代也看不到未來?到底總統說不出口的真相是什麼?由於事關年輕人的生涯規劃,總統不該模糊,更不該有所隱瞞,應該要直球對決才是。
事實上,年金議題本來就有相當多不同的觀點與面向,真相並不只有一個。而年改之所以導致社會紛紛擾擾,甚至是相互撕裂,就是源自於當中有過多的《後真相政治》操弄,如果我們只選擇相信「同溫層」裡的訊息,不僅讓政治人物有更多操弄「片面」真相、強化偏見的空間,同時,也只會讓被撕裂的傷口更難癒合。
(本文曾刊登於108.06.10 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