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陸生元年」起至今,陸生來臺就讀已有將近10年的時間。這10年來,陸生來臺就讀學位與交流的人數,在2017年之前維持穩定成長的趨勢,高峰時期在臺陸生達41,975人,但在2017年之後,短期研修的陸生以每年5、6000人,約兩成的幅度大幅減少,學位生也逐年下降,至今來臺陸生僅剩約25,049人。而在適逢「陸生十年」的2020年時,又接連遭遇因疫情暫緩陸生入境臺灣及中國大陸宣布2020暫停陸生來臺升讀等重大衝擊,讓夾在兩岸間的陸生進退兩難,應屆陸生亦可能面臨打亂生涯規劃的「延畢」,讓陸生挫手不及。原先就在兩岸夾縫間的陸生處境因而更加嚴峻,不被同理、彷彿棄子般,只能靠自己的行動爭取權益。
在兩岸關係的複雜脈絡下,陸生議題總不可避免的伴隨敏感成分。但筆者認為,政府在處理疫情下已有臺灣學籍的陸生返臺就讀措施方面,應回歸陸生作為「具臺灣學籍的境外學生身份」此一核心,以考量境外國家的同等防疫標準,來思考什麼是該被優先處理的問題?例如,在兼顧臺灣防疫量能及保障在臺學習權益的基礎上,思考開放陸生返臺就讀的時程與方式。
我國自詡為尊重人權的國家,這或許也是一次,讓陸生更理解我國維護人權、致力保障人們權益的價值展現,也在越發艱難的兩岸情勢下,讓陸生擁有更多與我國建立正向連結的機會。正如同陸委會於今年4月初對中國大陸暫停陸生來臺升讀的回應,「歡迎陸生來台的政策始終如一,多年來持續穩健推動陸生來台就學,也照顧陸生在台就學權益。」無論是「持續穩健推動陸生來臺就讀」,還是「照顧陸生在臺就學權益」,都正等著政府以實際措施具體實踐。
(本文已於109.6.4 刊登於聯合報民意論壇:https://udn.com/news/story/7339/461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