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眾在過去對於印度電影的發展資訊甚為匱乏。但2001年起,印度電影以DVD及錄影帶的形式漸漸進入台灣市場,而第一部印度電影大片 "寶來塢生死戀",也於2004年在台北華納威秀等院線上映。近年來,印度電影業界相當注重外銷市場,相較之下,印度政府對電影產製工作的公共資助較少,在台灣則有電影輔導政策,且民眾對異國藝術文化之接受度較高。
至於台灣電影工業雖歷經波折起伏,但近年來已多次在國際間嶄露頭角。此外,儘管本土出資製作之電影近年多為藝術取向或為紀錄片等小成本製作為主,如今也漸漸能獲得台灣民眾,甚至少數亞洲地理市場的接受與認同。
台印雙方電影工業的合作與交流,可從「製作」、「映演」、「發行」三方面來看。在製作面上,雙方可簽訂「合拍協議」,透過此項協議,合拍之電影不僅可在兩國政府同時申請輔導金,亦可同時視為當地國片,歐盟與加拿大等先進國家就是透過此種方式合作;在映演面上,合拍電影既然視同國片,則台灣映演業者播放國片即可享有政府補助之優惠;而在發行面上,政府亦可協助建立合作發行之平台,並比照大陸電影一年可進口十部之規定,提供印度電影引進台灣之最低額度,進一步協助開啟印度電影外銷東亞市場的新契機。
更者,為了迎接數位科技匯流時代的來臨,世界各國莫不逐步加強數位內容產業的發展,而電影也是行動影音的選擇之一。未來看電影除了到電影院之外,還可透過手機、網路等新的通路以按次收費(pay per view)的方式來進行,大大提升了全球影迷收看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影片內容的機會。
綜合上述,台印雙方電影界確實存有一定的合作空間,政府應樂觀其成,並以政策協助輔導之。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