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兩車在路口發生側撞的交通事故。)
由於卅年前五月十五日發生二位家長、林靖娟老師及廿位孩童罹難的重大的火燒車事故,政府於十五年前訂定每年五月十五日為「全國兒童安全日」,以喚起各界致力於提升兒童的安全。但回顧這些年來事故數據,兒童並不安全,除疾病等自然死因外,對兒童生命造成最大威脅的仍是「交通事故」。
檢視近三年交通事故資料,十二歲以下兒童平均每年九四八一人受傷、廿六人死亡,如擴大到十七歲以下,平均每年二六○三三人受傷、九十二人死亡。在嚴重
少子化下,交通事故對兒少威脅年年攀升,我們應檢討多年來改善成效有限原因,找出因應對策。
因兒童身高矮小,視野範圍有限,加上對交通安全認知不足,較缺乏道路情況危險性判斷與反應,容易發生交通事故。檢討近三年的兒童交通事故類別,平均每年做為乘客的兒童死傷占比七成五最高,其次行人死亡事故占比二成次高。至於十三至十七歲的少年,則以使用普通重型機車的死傷占比七成最高。
因此改善對策首先是應針對家長全力宣導,在以汽機車載兒童時應特別小心,以防禦駕駛及保護設施之安全椅,及安全帶方式注意安全;對於兒童專用接送交通車的車輛安全及違規駕駛,政府要嚴加規範及執法;家長帶領兒童行走時,在各式路段及路口(尤其是無號誌化路口)應教導兒童如何注意安全,絕對不要在趕快時違規造成不良示範。對於少年要特別防範他們違規騎乘機車,如少年無照駕駛應嚴加執法,並立法規範家長連帶處罰。
台灣因使用運具過於多元及道路容量有限,造成混合人車流情況嚴重,交通環境複雜危險,尤其對兒少交通風險甚高,建議雙管齊下,進行學校的長期教育扎根及短期的交通風險認知宣導。
目前行政院針對「道路交通安全精進作為」政策,指示加強兒少交通安全教育。交通部正因應立委提案,與教育部及相關單位針對交通安全教育法制化進行協調,討論未來在「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或在「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增列高中職以下學校及專科學校五年制前三年的每學期或每學年實施四小時或六小時的交通安全教育的條文。如有共識,未來修法的重點在於如何考量學校老師原有的沉重教學負荷下,採行鼓勵獎助機制,並規畫適當的交通安全教育課程、師資交通專業知識培育、適當的教材與教育方式。切記如規畫不當造成學校老師反彈不願意配合,將無法達成應有的教育效果。
交通安全政策有效推動的最大挑戰,在於民眾往往認為交通專業不如自己豐富的交通經驗,因此政府與民眾溝通時不易形成共識,民眾配合程度也會打折。因此要多花時間及精力去宣導說明,建議交通部每月交通安全記者會,應更有主題與重點,對政府在交通政策規畫及交通管理方式的說明內容應更具體,並有改善前後的量化成效分析及滾動式檢討機制,不然交通專業會受到更多質疑,要有效推動交通安全更困難。
(本文曾刊登於111.05.16聯合報民意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