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鬧多時的發放消費券議題,在政府強力運作,以及民間一片期待之下,拍板定案!猶記得此議題剛出現時,很多媒體把消費券拿來比擬早年政府發放的糧票、米票等配給券,暗示政府走回頭路。而以民進黨為首的在野陣營更是馬上趁機炒作議題,一方面提出他們認為更佳的刺激買氣方案,一方面則是批評消費券政策不當。於是,有一部分人要求政府退稅,一部分人要求政府發放現金,同時間,還有人除了質疑消費券政策的適宜度外,甚認為政府發放消費券是消費人民的自尊。
針對退稅議題,主張者是認為退稅能夠讓國民手上所能使用的金錢增加。使納稅者以實際減少稅款的方式,希冀能夠維持消費水準,不至於在不景氣的年代以勒緊褲襠的方式支撐生活開銷。而這種想法,對於提升買氣的幫助實在杯水車薪。
其次,發放現金或是消費券形式問題。引述學者鄧岱賢的意見,雖然學理上現金的確是最能夠被有效利用的方式,但是,身為全世界第四大儲蓄國的台灣,民眾儲蓄習慣很盛,發放現金實際上對刺激消費產生的正面效應絕對會不如消費券方式,因為一定有為數甚多的民眾會將現金儲蓄起來,讓政府發放現金的原意無法實現。反之,消費券的形式,雖然使用方式將受限制,但也正因為諸如不能存入帳戶、找零、限期使用的規定,而促使消費券達到「限期消費」的目的。
再者,關於消費券傷害國民自尊的論點,筆者以為實屬荒謬。提出者認為由於使用消費券購買商品,會讓使用者感到自卑,產生被人同情可憐,而傷害使用者自尊的情況。如果今天消費券是針對特定族群,例如弱勢民眾發放,則使用時不排除會有這樣的弊端。但是消費券是採不排富發放,在幾乎人手一張的情況下,何來傷害自尊之有?況先進國家如德國等也正準備發放消費券,如果發消費券的形式不好,那麼怎會陸續有國家研擬消費券?
經過二週左右的發酵,民眾對於發放消費券的議題普遍抱持著樂觀其成的態度,也迫使反對者態度轉趨低調。
事實上,自從消費券將發放的訊息傳出,民間業者開始針對消費券衍生的商機,設計出各式各樣促銷方案,而整個消費市場也開始蠢蠢欲動,因為大家都在盤算著拿到消費券時要如何使用。親朋好友間最熱門的話題也成為要如何使用消費券。台灣民眾許久不見的喜悅,悄悄的在每個人心頭蔓延。根據經建會的預估,發放消費券可以提高明年GDP成長率0.64%至1.28%。這也意味著消費券將正面刺激消費,活絡市場買氣。
年關將近,政府趕在此時發放消費券,恰巧成為名副其實給民眾過年的「大紅包」,讓民眾能夠拿著消費券採購年貨,喜悅地迎接新年的到來。俗話說的好:「有錢沒錢,娶個媳婦好過年」,而用在今年,人手一張的消費券便應景成了,「有錢沒錢,拿著消費券好過年」!就讓我們一起拿著消費券,開開心心地上街購物,過個快樂的新年吧!
(本文刊載於97.12.02 Nownews論壇,本文代表作者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