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derbar dk Wikimedia Commons)
自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來台後,兩岸隔海分治多年,自然而然會衍生出台灣是我們的母親(嚴格來說應該是台、澎、金、馬是我們的母親)、所以我們要立足台灣、愛鄉愛土、並且要台灣人民當家作主的「台灣意識」。
但是「台灣意識」絕不同於「台獨意識」,「台灣意識」是在中華民國、中華民族及中華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與要消滅中華民國、否定中華民族、剷除中華文化、及與中共來場毀滅性台獨戰爭的「台獨意識」完全不同。
自二千年民進黨執政以來,即有計畫、有步驟的推動「台獨」意識型態,一步一步的進行消滅中華民國、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的動作。
在消滅中華民國方面,民進黨政府首先鬥爭 先總統蔣公,進行「去蔣化」工作,其目的就是批判與中華民國有關的重要政治人物,藉此污名化中華名國。其次是在國際上刻意不用中華民國國號,藉此向台灣同胞傳播中華民國國號在國際上行不通。最後是在透過「公投、制憲、正名」來消滅中華民國。
對於台獨份子要消滅中華民國,實在讓人義憤填膺,中華民國自從遷台以後,抵抗共產主義侵略、創造台灣經濟奇蹟、推行民主政治、人民生活富足安康,有了如此良好的發展環境,陳水扁總統才能從三級貧戶之子,一躍而成為身價億萬,並擔任中華民國總統。中華民國就像我們的父親一樣,照顧並守護我們的母親台灣,也照顧了所有的「台灣之子」、「台灣之女」,對台灣發展的貢獻厥偉,而民進黨居然為了權力,鬥爭並消滅孕育我們、保護我們、照顧我們的父親,硬要大家庭分裂,這種行為給了台灣後代子孫最壞的示範!
其次,就否定中華民族而言,台獨份子不僅是要在政治上與中國大陸永久分離,並且藉由更改教科書、國家考試科目等處下手,欲從文化、血緣、語言上,進行英國經濟學人所描述的「文化革命」,徹底將中華民族及中華文化從台灣連根拔起。此舉立即造成台灣人民自我認同的混淆,不知自己從哪裡來,自己的根源在哪裡?
眾所周知,早先的台灣移民大多數是閩南人及客家人,其中閩南人來自福建泉州、漳州,客家人則是來自廣東梅縣一帶,而一九四九年來台的移民則是來自中國大陸各省,所以說目前絕大多數居住在台灣的人民,祖先絕大多數來自中國大陸,都是黃皮膚、黑眼睛,都是炎黃子孫,同屬於「中華民族」,這是事實也深藏在台灣人民心中,不是民進黨用政治力就可以否定的,也不是民進黨人說自己是「類似中國人」就可以更改的。
第三,就其消滅中華文化而言,當我們景仰 國父 孫中山先生偉大的革命精神,武勝關公的忠義精神、媽祖的慈悲精神,甚至是我們每天祭祀的祖先,被民進黨政府以政治力定義歷史,而使他們都成為外國人時,我們實在不知如何去教育台灣的下一代!
況且台灣目前所用的語言、文字,都是傳承自中國大陸,也已經普遍成為台灣人民溝通及抒發情感的憑藉,是團結台灣,凝聚台灣向心力最好的工具,民進黨卻要運用政治力,更改教科書,將其破壞殆盡,台灣未來會淪為什麼樣的狀況,我們實在不敢去想像。
「台獨意識」型態在台灣內部已經造成族群撕裂、核心價值消失、自我認同混淆、更引起了朝野關係的緊張。
在對外方面來看,在當前全球化浪潮下,尤其是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台灣向全世界開放已經是必走的道路,開放才能釋放人民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善用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資源,成為自身發展的助力,這已是舉世的發展潮流。
然而,在面對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的狀況,民進黨政府卻在台獨意識的作祟下,對大陸採取政治對抗、軍事競賽、經貿鎖國、及文化斷絕的政策,使得台灣經濟面臨被邊緣化的危機。
特別是從兩岸經貿方面來看,明明呈現的是互利互惠狀態,對兩岸經濟發展及人民都有利,以二○○六年為例,兩岸貿易總額佔台灣對外貿易的20.7%;出口至大陸之商品佔28.3%;自大陸進口佔12.2%;對大陸貿易順差為三百八十五億美元,台灣有絕大部分的經濟成長來源是來自兩岸貿易。但是,民進黨卻因為台獨意識型態,刻意用政治力去限制兩岸經貿的往來,大陸觀光客來台、兩岸直航、兩岸資金雙向往來等等有利於兩岸經貿發展的政策,都在民進黨台獨意識型態的作祟下而無法實現,甚至民進黨設置40%的投資上限、禁止高科技廠商赴大陸投資等,用政治力限制了兩岸經貿的良性互動。
從以上的分析來看,「台灣意識」絕對不同於「台獨意識」,台灣意識仍然是立足於中華民國、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的基礎之上,而「台獨意識」則是在消滅中華民國、否定中華民族、剷除中華文化、並且使台灣經濟被邊緣化,同時要與中共來場毀滅性的台獨戰爭。在台獨意識的作祟下,民進黨政府對大陸採取「政治對抗」、「軍事競賽」、「經貿鎖國」、「文化斷絕」的路線,已經使台灣飽受「內部族群撕裂」、「核心價值消失」、「自我認同混淆」、及「經濟被邊緣化」的痛苦。
二○○八年總統大選結果,就是決定兩岸間是「和平雙贏發展」或是進行「台獨毀滅戰爭」的關鍵因素,也是「台灣意識」與「台獨意識」提供給台灣人民兩條不同路線之選擇。
台灣兩千三百萬同胞們,您會選擇哪一條路線,相信答案已經非常清楚。
(本文刊載於96.09.07 中央日報網路報,本文代表作者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