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二十餘年的轉型調整,如今的日本依舊疲軟乏力;但對照其鄰國南韓,則是銳意革新、奮起直追!有趣的是,在全球競爭力的排名上,臺灣整體表現優於南韓;但在企業經營上,台、韓兩國卻互有擅場。即使面對APPLE在歐、美、澳等地,以專利訴訟發動凌厲的包抄戰;但在今年第三季的智慧型手機銷售上,三星電子的獲利與市占率卻依然有成長。
其實經濟再成長的前提,就是要有決心建構出良好的基礎條件;不論以特色產出,或是以技術優勢來做為國家競爭力的來源,都必須持續吸引消費市場的青睞,以及引入國際資金和技術擁有者的爭相投注,才會發生爆發性的加乘效果,而絕非是靠著單點的突破就希冀能有所改變!
在台灣經濟發跡的過程中,垂直整合的努力少,以致產業發展過度分立,更造就出輕薄短小的企業型態,自然偏重速效短線的獲利哲學;市場規模變得更小之下,其後果就是企業的長期經營決心與資源投入明顯不足。因此,臺灣社會所面臨的最大困境就是:雖擁有高素質的人力與充沛的資金優勢,但引進技術與接受外來競爭的意願卻正在流失中。
面對全球生產基地與供應鍊網絡已然成型,豐田的及時生產也成為業界排程的典範時,快速應變的企業體質已是工業標準;因此,持續的成本競爭或是強化附加價值,才是形塑台灣國家競爭力的王道。減低成本的不二法門就是要擴大規模與引進新技術;而增加附加價值就必須靠建立起品牌認同。
準此觀之,未來台灣的出路與新經濟活水,必須側重在能產生關聯效益與擴大生產規模的努力上;以及能增進認同台灣精品的策略定位,隨之增加技術引進與新投資形成;甚至帶動新興產業在台灣落腳生根。
由馬總統所提出的黃金十年Part II____活力經濟篇,其所涵括的施政理念與對經濟癥結的了解,應能有效喚起企業界蛻變的企圖,並能聚焦產業發展的新方向,也只有全民的攜手打拼,才能挺過混沌險惡的國際局勢。
首先,活力經濟的施政主軸強調要做好開放布局,和與世界接軌,激發台灣社會參與全球競爭的雄心壯志。其次,該主軸強調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並要建立科技研發與應用的支持系統。以公部門資源的投入配合來減少經營者風險;並以「力量集中」的原則慎選科研項目,要做到全民監督,不徇私、不浪費。
再則,黃金十年的規劃還要活化農村經濟,並加速產業結構的調整。利用發展區位特色與環境改造為手段,吸引人才的回流下鄉;並運用創新與想像力的經濟觀,消弭城鄉落差,以期能促進區域平衡。
而施政主軸的最後,就是要改善就業環境與工作報償,減輕職業婦女的就業負擔;並且要主動因應國際情勢的變動,使用政策工具來減輕民眾的生活負擔。
最近,美國經濟學界也重新掀起關於產業政策作用的辯論。究其實,某種程度的『以政領商』,即是在展現決策者的前瞻與擔當;畢竟領導人必須開誠佈公的在各種利益,與交織的情緒衝突中貫串心志,集中力量。
黃金十年的未來成敗,部份還是要立基於國人求新、求進步的企圖心,與改革求變的急迫感。在全球的變動體系中,只有透過全民的參與快速尋找出新的經濟定位,才能贏回輝煌的台灣。
(本文謹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