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前言
自2009起行政院推動六大新興產業中之「觀光旅遊」產業,2010開始臺灣的觀光業已邁入新紀元,來臺的國際旅客超過500萬人次,前觀光局局長賴瑟珍更強調,希望在2016年,讓臺灣成為擁有1000萬國際旅客的觀光大國(中央社,2011,12月22日)。再者,根據交通部觀光局(2012,1月30日)統計,2012農曆春節9天假期自1月21日至1月29日止,陸客來臺觀光旅遊計達4萬5,811人次,平均每日來臺5,090人次。另統計1月22日(除夕)至27日(年初五)來臺陸客為3萬3,635人次,合計1,400團,較去年2011同假期之2萬6,666人次,成長26%。尤其是陸客來台,兩岸關係和緩,讓更多投資人願意投資觀光旅遊產業。由於市場前景看好,今後臺灣將努力提升旅遊品質,強化友善的接待環境,用多元開放布局的方式將臺灣行銷到全球。
2011新竹市政府買下上海世博會的臺灣館,並藉此建立新竹市世博臺灣館產創園區(如下圖1),未來不僅是臺灣文化創意以及科技產業的地標形象,更是舉辦全國性文化、科技產業活動的最佳場地。最主要藉由世博臺灣館此一品牌,藉此發展並推動新竹市各項觀光產業,並進一步透過整合行銷方式來促進地方產業的發展。所謂的整合行銷,即是整合各式各樣的傳播媒體工具,將清楚而一致的產品或服務的資訊傳達給消費者,使消費者能在眾多的資訊與媒體中,接收行銷者所發送的訊息。透過適切的媒體,傳播適切的資訊,給適切的對象,引發期望的回應,並與消費者建立良好的關係 (Foster, 1990; Hutton, 1996; Schultz, 1997)。
圖1 新竹市世博臺灣館產創園區透視圖
資料來源:新竹世博臺灣館籌備網站(2010,5月10日)。
我們知道,蓋世博臺灣館產創園區硬體設備與實際經營兩者間是南轅北轍。沈方正(2010)認為,蓋硬體設備規劃好之後就包裝,包裝後就銷售,銷售完後即可獲利,經常硬體設備還沒蓋好就已經獲利了,然後拿著獲利的現金進行下次個硬體建設的新案。經營硬體設備剛好相反,初期需要先行規劃,開始興建需先投入一大筆資金,硬體設備蓋好了才開始營運,可能要辛苦經營一、二年後才開始獲利(一般來講可能需花費更久時間)。此外,經營過程期間需要裝修與維護不斷,常一有收入又要花費出去了,所以建築硬體設備的人怎麼算都划算,而一般人比較不會去選擇經營硬體設備。
因此,新竹市對世博臺灣館產業園區進駐地方產業,首要策略即是需要建立「共識」,不是只有地方政府的共識,也不是單一事件的共識,而是與地方政府所有共同工作、所有同仁、所有民間業者以及OT經營者,對地方特色產業、觀光 (Richards, 2002)、餐飲 (Kivela & Crotts, 2006)、文化、品質、人才培育等各項觀念建立一致的共識,唯有共識才能解決客戶差異化、環境差異化、季節差異化、等重重困難,而且不是自己不斷的燃燒自己的熱情,應該要去尋找有熱情的人一起燃燒。所以經營新竹市對世博臺灣館產業園區不只是一項「技術」,真正要做好是一項「藝術」。再者,必需打破迷失,花費必要的成本,先考慮「顧客」再考慮「成本」,並思考可以藉此產生什麼樣的附加價值。
貳、新竹市世博臺灣館產創園區進駐地方產業發展策略
一、STP三步驟
(一)Segmentation(區隔市場)
消費市場那麼大,不要一下子想把產品或服務賣給每個人,瞭解消費者的特性分布,依商品的關聯特性予以劃分,這叫Segmentation。因此,整合新竹市觀光資源,鎖定觀光旅遊人潮,如陸客、外國觀光客。觀光旅遊本是綠色環保無污染之產業,讓新竹市觀光旅遊變成新亮點,立足臺灣突顯新竹市自我特色,並與其他縣市作一區隔。
(二)Targeting(選擇目標)
思考自己的產品訴求與營業目標所需,鎖定已區隔劃分的特定目標市場進行銷售及行銷,這叫Targeting。主軸以「新竹市世博臺灣館產創園區」為焦點(如圖2),向外延伸觀光旅遊景點。尤其是新竹市在地文化產業,從基層產業百姓需求的不同面向思考,進一步將其融入於觀光旅遊元素。
圖2 世博臺灣館產創園區扮演開啟觀光旅遊產業之鑰
(三)Positioning(市場定位)
不同於市場區隔(在尋找適合或想要進入的市場),Positioning的重點,在找出品牌及商品在目標市場消費者心中的「位置」,同時瞭解競爭者的位置,最後思考想要達到的「定位」在哪裡,即思考新竹市既有的特色(優勢)如下:
1.歷史城
2.科技城
3.文化城
4.觀光城
5.古蹟城
6.大學城
7.美食城
8.國際城
9.生態城
STP的重點,是根據S、T來找到目前的P,界定目標的新P,然後就是根據分析結果擬定行銷策略與方案。
二、品牌經營
經營品牌是非常艱辛的事情,從品牌的創立到經營成功,一般可能也需要花費至少超過10年以上的時間,尤其需要有實際行動,堅持創新研發並不隨波逐流(張甄薇,2012)。在新竹市世博臺灣館產創園區的管理上,地方政府管理團隊與經營團隊需完全分開,尤其經營團隊只需心無旁騖地持續擴展營運業務和產品市佔率,其餘管理政策,全部交給地方政府管理團隊處理,由單位主管做第一線指揮作戰。
我們知道服務業的特色,必需直接面對顧客,對顧客所提供的服務及所產生的價值,又必需經由眾多的員工來傳遞。因此,「人」是服務業的核心。從高階主管到基層人員,必需對人性有相當的體會,對顧客要有高度的同理心,對人情世故也要有相當的瞭解。因此品牌經營管理就必需與消費者具有一個重要的連接性,因為它會影響消費者的行為,所以對於培育品牌獲益能力和創造消費者終生價值是非常重要的 (Thomson, MacInnis & Park, 2005)。當消費者對品牌依附越高,就代表他認為品牌跟自己存在某種連結關係,甚至品牌的特質能夠代表某部分的自己 (Mikulincer & Shaver, 2007)。
參、新竹市迎接國際人士觀光旅遊發展策略
一、觀光旅遊連結
現在是強調整合式的分工社會,我們應該要借力使力。在世博臺灣館產創園區即將營運的同時,針對陸客與國際遊客做一觀光連結,應可與產官學合作。由政府提供良好的觀光旅遊配套措施,如鼓勵地方產業的推動、避免惡性比價…等;另由學術界之觀光休閒相關科系,協助觀光導覽人才的培訓、觀光旅遊諮詢顧問…等;最後,結合旅行業界,規劃多樣化具特色的旅遊行程等,彼此相互合作整合以發揮最大效益。因此,進一步提出世博臺灣館產創園區扮演對應關連圖,如下圖3。
圖3 世博臺灣館產創園區扮演對應關連圖
二、發展觀光旅遊行程
嚴長壽(2008)提出,觀光旅遊規劃確實有一定的規則可循。規劃之前,先問自身四個問題:
(一)顧客是誰?他需要什麼?
(二)我有什麼資源?和別人相比,哪一項是我的優勢?
(三)如何包裝出顧客需要的產品?
(四)要用什麼方法行銷?
回答完這些題目,就可以找到了正確的方向,規劃觀光旅遊行程時要注意的事項與流程如下圖4:
圖4 規劃觀光旅遊行程之事項與流程
資料來源:參考嚴長壽(2008),並由作者依實際狀況修改。
肆、結論
一個成功觀光旅遊景點的經營,離不開成功的資源整合和行銷。近年來,開始有觀光旅遊學者專家提出資源整合的概念,這也是觀光旅遊資源觀念的延伸和發展,所以觀光旅遊消費要獨特化、消費傾向多元化。因此,要促進觀光旅遊業規模化、專業化的發展。另要讓遊客能停留在新竹市超過兩天以上,如此便需要將住宿之旅館飯店進一步整合,充分發揮旅館飯店業的合作,消除惡性競爭。目前,觀光旅遊業最大的問題在於觀光旅遊產品老化、價格不合理以及服務品質低落,因此我們必需在觀光旅遊資源整合中,能全盤考慮服務資源整合問題。
此外,創意是品牌的靈魂,良好的創意是品牌成功的關鍵。新竹市觀光旅遊的品牌定位問題,實際上是一個城市形象的問題,因此觀光旅遊要不斷創新,不僅觀光旅遊產品要創新,觀光旅遊組織結構和元素(文化、服務、環境、資訊)也要創新。實現觀光旅遊產品設計的多樣化以及豐富化,由尋求物質享受、尋求新奇景觀、餐飲,進而尋求更深的文化內涵之面向。
另需遵循以人為本之原則,關注消費者,滿足消費者的各種精神與物質需求。觀光旅遊同樣要注重遊客的滿意度以及提升愉悅度。作為觀光旅遊產品,既要為遊客提供娛樂價值、健康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知識價值,也要為在地居民提供福利價值,充分表現出以人為本之原則,這樣才能達到觀光旅遊經營者、遊客、在地民眾三嬴的目標。
參考文獻
中央社(2011,12月22日)。賴瑟珍:盼2016年觀光客破千萬人次。資料來源: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333342
交通部觀光局(2012,1月30日)。春節期間陸客觀光團體來臺旅遊突破4萬5千人次,創歷年新高。交通部觀光局新聞稿。資料來源:http://admin.taiwan.net.tw/news/news_d.aspx?no=160&d=3437&tag=4
沈方正(2010)。非比尋常的一天。台北市: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張甄薇(2012)。王雪紅的故事:智慧型手機女王與她的IT王國。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竹世博臺灣館籌備網站(2010,5月10日)。「新竹市世博台灣館產創園區」未來藍圖桌布下載。資料來源:http://expo99.hccg.gov.tw/download/map_nk1.jpg
嚴長壽(2008)。我所看見的未來。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Foster, J. (1990). Working together: How companies are integrating their 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Public Relations Journal, 46(9), 18-19.
Hutton, J. G. (1996).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marketing thought.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37(3), 155-162.
Kivela, J., & Crotts, J. C. (2006). Tourism and gastronomy: Gastronomy’s influence on how tourists experience a destination. 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Research, 30(3), 354-277.
Mikulincer, M., & Shaver, P. R. (2007). Boosting attachment security to promote mental health, prosocial values, and inter-group tolerance. Psychological Inquiry, 18(3), 139-156.
Richards, G. (2002). Gastronomy: An essential ingredient in tourism production and consumtion? In J. Collen & G Richards (Eds.), Gastronomy and tourism, (pp. 3-20). Gravenwezel/ Schilde, Belgium: Academie Voor de Streekgebonden Gastronomie.
Schultz, D. E. (1997).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in U.S. advertising agencies : An exploratory study.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37(5), 7-18.
Thomson, M., MacInnis, D. J., & Park, C. W. (2005). The ties that bind: Measuring the strength of consumers’ attachments to brands. 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15(1), 7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