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2021年提早二年邁入「總人口負成長時代」,主因疫情影響社會增加轉為負值,也將在2025年提早一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對於青壯年的勞動力缺乏世代交接,也對於提升臺灣競爭力帶來壓力,本論述從全球、日本與臺灣因應策略,觀光休閒產業面臨之挑戰進行面面觀,從教育和彈性決策與資源調度能力來達成永續發展的關鍵,做最有效益地方創生的投放,為在地創生經營者撐開最大的執行空間。
壹、前言
依據中央通訊社(2021)報導指出,根據內政部統計,2020年1至12月出生人數為16萬5,249人,創歷年新低,死亡人數為17萬3,156人,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臺灣人口首度負成長(圖1)。經濟日報(2020)也報導國家發展委員會於2020年8月18日發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報告」指出,臺灣今年提早二年邁入「總人口負成長時代」,主因疫情影響社會增加轉為負值;此外,臺灣也將在2025年提早一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圖2),預期八年後「人口紅利」將消失。此一資訊凸顯了臺灣總人口數下降,未來將可能持續處於高齡少子化趨勢,對於青壯年的勞動力缺乏世代交接,也對於提升臺灣競爭力帶來壓力,而如何營造友善生存與經濟發展環境也將是各界需要認真思考與努力做出成果的重要方向。
圖1 臺灣人口首度負成長
資料來源:中央通訊社(2021)。
圖2 人口重要指標大事紀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2020)引用國家發展委員會(2020)資料。
貳、全球、日本與臺灣因應策略
United Nations (2015) 通過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包含17項目標(Goals) 及169項細項目標(Targets),17項永續發展目標(Goals) 如圖3與表1,17項SDGs涵蓋環境、經濟與社會等面向(圖4),展現了永續發展目標之規模與企圖心(國立臺東大學,2016)。
圖3 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
資料來源:國立臺東大學(2016)。
表1 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
圖4 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 的三大面向
資料來源:國立臺東大學(2016)。
於日本2012年12月,「地方創生」(日語:ちほうそうせい)為日本安倍二次執政內閣所推行的政策,目的在解決日本勞動人口減少、東京人口過於集中、地方經濟困境,所面臨的三項問題,為了挽救日本沉寂多年的經濟困局並激勵地方小經濟圈再生;再者,日本決定將地方創生拉高至整體國家戰略層級,以建立「地域、人才、工作」三者正向循環發展的地方創生關係為目標(圖5)(謝志誠,2018;Eusébio, Vieira & Lima, 2018)。其中田辺一彥(2018)於2018桃園社造博覽會指出,以日本福井縣嶺南的若峽地區為例,藉由體育旅遊作為若狹路活性化之契機,最主要由於近年來交通發展以及渡過閒暇時間方式與時代的改變,當地的觀光產業逐漸失去了過去的榮景,若峽地區自家經營民宿大部分都是以海水浴的觀光客為主要客源,對於這樣各自經營的小型民宿業者來說,這樣的大環境變化在經營上是相當困難的。因此,作者便感受到將地區整合起來的重要性,包含與地區、行政機關的合作,與地方業者的合作,與學校的合作,與當地居民的合作,並進一步引發出地區吸引觀光客的魅力,藉由這樣的契機,著眼於體育旅遊上,進而開辦了能夠體驗落峽自然、美食、人文的體育運動,讓金流帶動地方住宿、飲食、購買伴手禮的經濟效益,為了讓地區能夠持續地保有活力,年輕族群的力量是相當重要的,尤其讓年輕人不管是看見地方的自然環境或者是當地民眾生氣勃勃地工作著,在在都是讓年輕世代懷抱希望想在若狹定居,這即是地方創生的無限可能性。
圖5 日本中央對地方支援的地方創生三支箭
資料來源:謝志誠(2018)。
在臺灣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a)為面對我國總人口減少、高齡少子化、人口過度集中大都市,以及城鄉發展失衡等問題,行政院已成立「地方創生會報」,由中央部會、地方政府及關心地方創生領域的民間產業負責人與學者專家組成,並由國發會負責統籌及協調整合部會地方創生相關資源,落實推動地方創生工作。前行政院賴院長2018年5月21日及11月30日親自主持「行政院地方創生會報」第1次及第2次會議,訂定2019年為臺灣地方創生元年,並將地方創生定位為國家安全戰略層級的國家政策,未來以維持總人口數不低於2,000萬人為願景,逐步促進島內移民及配合首都圈減壓,達成「均衡臺灣」目標。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b)並進一步提出企業投資故鄉、科技導入、整合部會創生資源、社會參與創生及品牌建立等五大推動戰略(圖6),並配合法規調適,落實地方創生工作。
圖6 地方創生工作五大推動戰略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b)。
教育部推動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在2017年試辦期,2018年正式於全國各大專校院推行,教育部推行USR計畫,聚焦在地連結、人才培育、國際連結等面向及各項議題,期許USR計畫在大學社會參與中扮演重要角色與推手。鼓勵發揮專業知識及創意,改善學用落差;促進在地認同與發展,進而邁入接軌國際之願景。計畫以整體發展重大政策需要,且以人民生活福祉為基礎,設定於在地關懷、產業鏈結、永續環境、食品安全與長期照護、其他社會實踐等五大重點議題(林良齊,2018;國立屏東大學,2019;國立暨南國際大學,2020;)。
臺灣368個鄉鎮,無論是文化歷史、自然生態、田園景觀、山林風貌、遊憩資源、在地美食等,各有特色吸引民眾體驗風情、漫遊小鎮。交通部觀光局為倡議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永續觀光的目標,將2019年訂為小鎮漫遊年,要讓全世界遊客認識臺灣小鎮、進而喜歡臺灣、嚮往臺灣、體驗臺灣。前觀光局周永暉局長表示,希望透過臺灣小鎮吸引國際旅客及國人旅遊,尤其去過還想去的重遊客及沒去過但想去的首遊族,真正讓旅客體驗臺灣特色小鎮的漫遊,帶動小鎮「創新、創意、創業」,進而整備旅遊環境並提升服務品質,讓遊客想去體驗小鎮魅力,並且一去再去,達到永續觀光願景。觀光局亦會配合推出相關行銷作為,包括小鎮彩繪列車、推廣小鎮一日遊、二日遊產品,吸引旅客留宿體驗。結合國旅卡、觀光工廠等產業提供優惠,吸引旅客重遊,號召青年推薦小鎮漫遊體驗,加強社群宣傳,持續2019小鎮漫遊年熱度。臺灣各小鎮擁有最美麗、最濃厚的風情,希望藉由小鎮深度旅遊風氣,充分展現臺灣鄉鎮在地特色,共創小鎮越在地、越國際的觀光體驗新魅力,「2019年小鎮漫遊年」中央與地方攜手共同推廣小鎮,讓臺灣能見度提升,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旅客造訪,一起來感受臺灣小鎮在地風景文化,體驗與濃厚人情味(交通部觀光局,2018)。作者整合國內外相關論述,進一步提出對於臺灣地方創生之詮釋,從一個需要協助地方開始,需要由政府、協力單位共同介入,一起協助地方發掘與找出地方特色,配合地方特色創造出方法來為地方解決問題,並使地方可生存下去(圖7)。
圖7 臺灣地方創生之詮釋
參、觀光休閒產業面臨之挑戰
一、地方特殊文化如何打造觀光或經濟賣點?
交通部觀光局(2021)規劃主題旅遊年:呼應全球永續觀光發展趨勢,以及落實永續觀光發展理念,觀光局推動「臺灣永續觀光發展方案」,並訂定各年度旅遊主題,以2017生態旅遊年揭開序幕、2018年海灣旅遊年、2019小鎮漫遊年、2020年則為脊梁山脈旅遊年、2021自行車旅遊年。透過各主題旅遊年推廣計畫,使觀光相關資源能整合並串連,建構永續觀光發展的旅遊模式,也藉此推廣體驗觀光,讓臺灣多元細緻的風貌以主題式深度旅遊呈現,而需達成地方特殊文化觀光或經濟賣點之要素如下:
(一)具備自然資源與環境
(二)後天人為建構建成環境
(三)觀光產業營運部門或催生機構進行規劃、發展、推廣
(四)由公、私立部門作為介面
(五)可發展出觀光的程序、活動和產出
二、餐飲創業是內需是解決途徑嗎?
1111人力銀行(2020)從創業現況調查,在創業的類型上,最受歡迎的行業幾乎都與餐飲業相關,包括有特色小吃32.0%、咖啡茶飲30.5%、早午餐23.1%以及餐廳美食19.0%,其他產業唯一擠進前5名的只有網拍代購21.2%。林奇葳分析,餐飲業是內需型產業與民生息息相關,門檻相對較低,因此成為創業的優先選擇,值得一提的是,「後疫情時代」人與人之間的防疫距離拉大,再加上網路的普及,現今透過社群平台行銷開店的型態越來越普遍,特別是具有特色的點心、美食,在網路的推波助瀾之下,掀起熱潮,也因為網路上的虛擬店鋪先啟動,沒有實體店面租金、裝潢的資金壓力,創業前期的準備成本大幅降低,這樣的趨勢也反映在這次的調查之中,和2018年的數據相比較,上班族創業的準備資金從67.8萬降低到39.4萬,大幅降低了4成以上。張芸嘉(2017)報導,1111人力銀行2017年調查,現在青年人因低薪問題多選擇創業,但1年內倒閉者高達9成,5年內創業失敗者更是高達99%,面對低薪與九死一生的創業環境,讓青年人悶到不行。
三、如何加速地方創生?
依內政部戶政司公布的各鄉鎮市區人口統計資料,並且依照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 以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來定義「高齡化社會(≧7%)、高齡社會(≧14%)、超高齡社會(≧20%)」等分類方式,檢視各縣市之鄉鎮市區的人口結構發展情況。依上述WHO定義,以全國368個鄉鎮市區的整體情勢發展來觀察,近十年間,屬於人口結構老化情況較輕的高齡化社會的鄉鎮市區數量,從2010年216個快速減少至2019年的92個,反之,老化程度較高的高齡社會及超高齡社會,鄉鎮市區數量分別從131個增加至177個,以及從22個大幅增加至100個。此顯示人口結構老化及其衍生的相關挑戰已是攸關當前地方發展及地方治理的一大重要課題(盧俊偉,2020)。而地方創生的推動任重而道遠,需要中央與地方、政府與民間長期合作共同經營,逐步吸引人口移住、定住地方,非短期即有成效,在均衡臺灣之終極目標不變下,推動地方創生轉型政策之訴求,主要係透過強化青年留鄉或返鄉支持系統,藉由技術、資源、社區的合作,創造社會價值,累積創生資本,吸引青年返鄉,並強化城鎮機能及環境整備等地方配套建設,改造地方發展體質,支持地方產業發展,協助地方鏈結關係人口,以促進島內人口移動,加速地方創生願景目標之達成(國發會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2020)。
四、城市慢遊核心概念為何?
「慢遊」源自於1989 年義大利所提出的「慢食運動(slow food)」,其活動主旨是用來抵制速食文化餐廳,消費者吃的食物應包含:有機、再生的、在地農作等各種元素。繼慢食文化後逐漸興起的是「慢城運動(citta slow)」,直至2000年,慢遊在這樣的氛圍下逐漸成型。當這三種「慢」的意識成形後,人們開始追求處理事情適當的速度、改變對時間的態度以及重視生活的品質,共同的目標是給居民及遊客建立一個健康、具特色的城市(Dickinson, Robbins & Lumsdon, 2011; Molz, 2010; Yurtseven & Kaya, 2011)。而「文化觀光」、「生態觀光」、「度假觀光」、「鄉村觀光」與「宗教觀光」等五種形式較適合發展成為城市慢遊的類型;「運動觀光」、「醫療觀光」與「商務觀光」則不適合發展成為慢遊的類型(林育綺,2013)。
肆、結語
教育是達成永續發展的關鍵,教育大眾永續發展,並不只是把環境相關的議題加入課程中而已,還要促成經濟發展、社會需求、生態環保、共榮共好之間的平衡,在過去半個世紀的經濟與社會發展下,全世界大多數的小孩出生後都會接種疫苗,健康長大並接受教育,但這群小孩同時也面對全球氣溫升高、環境污染農田地力流失的挑戰,唯有經濟成長與社會福祉進步,不再建立對自然資源的消耗上,才是真正實踐SDGs的目標,這不僅顯示不同目標之間的相互關聯,也說明這件事需要跨世代、跨部門、跨產業的相互協作(一般社團法人Think the Earth,2020)。再者,也許臺灣地方創生無法一次到位,可參考簡禎富(2019)所提,一般提到智慧製造,總會直接想到工業4.0,即使臺灣也未必能一步到位,因此他首倡介於工業3.0和工業4.0之間的「工業3.5」混合策略,具備彈性決策與資源調度能力,待累積足夠實力也等相關技術更加成熟,再跨入工業4.0階段。在這個基礎上,就有機會將有限的政策資源,做最有效益地方創生的投放,為在地經濟創造最大的邊際效益,為在地創生經營者撐開最大的執行空間。
參考文獻
1111人力銀行(2020)。後疫情時代創業現況調查。資料來源:https://www.1111.com.tw/news/jobns/134741
一般社團法人Think the Earth(2020)。沈盈盈譯。SDGs:我們想要的未來。高雄市: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中央通訊社(2021)。109年新生兒創新低少於死亡數人口首度負成長。資料來源: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1080050.aspx
田辺一彥(2018)。以體育旅遊作為若狹路活性化的契機(p.30-56)。2018桃園社造博覽會社造國際論壇手冊。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交通部觀光局(2018)。2019年台灣30經典小鎮評選出爐!台灣小鎮風情(經典、客庄與慢城)等你來漫遊!資料來源:https://www.taiwan.net.tw/m1.aspx?sNo=0027059
交通部觀光局(2021)。主題旅遊年專區。資料來源:https://www.taiwan.net.tw/m1.aspx?sNo=0030188
林育綺(2013)。慢遊要素、運輸因素與慢遊意向之關係及慢遊市場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北市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運輸科學碩士班。
林良齊(2018)。教部力推USR 教長:大學也要善盡社會責任。聯合報。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928/3277238
國立屏東大學(2019)。大學在地實踐社會責任計畫Q&A。資料來源:http://www.ctl.nptu.edu.tw/ezfiles/21/1021/img/2777/836595380.pdf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2020)。什麼是USR。資料來源:http://usr.moe.gov.tw/
國立臺東大學(2016)。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資料來源:https://green.nttu.edu.tw/p/412-1048-10039.php?Lang=zh-tw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a)。推動地方創生政策。資料來源: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78EEEFC1D5A43877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b)。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核定本)。臺北市:作者。
國家發展委員會(2020)。人口重要指標大事紀。資料來源:https://pop-proj.ndc.gov.tw/upload/download/%E4%BA%BA%E5%8F%A3%E9%87%8D%E8%A6%81%E6%8C%87%E6%A8%99%E5%A4%A7%E4%BA%8B%E7%B4%80.pdf
國發會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2020)。加速推動地方創生計畫。台灣經濟論衡,18(4),51-56。
張芸嘉(2017)。年輕人好悶!何志偉:青年創業99%失敗。新頭殼newtalk。資料來源: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7-07-31/93836
經濟日報(2020)。提早兩年人口負成長時代來了。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4792239
盧俊偉(2020)。地方創生:是地方人口對策,還是經濟振興政策?資料來源: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2213
謝志誠(2018)。鄉村與地方創生07/《地方創生政策》應法制化,導引國家資源到弱勢的地區與人民。資料來源: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15491/
簡禎富(2019)。工業3.5:台灣企業邁向智慧製造與數位決策的戰略。臺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Dickinson, J. E., Robbins,D., &Lumsdon, L.(2010). Holiday travel discourses and climate change.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8(3), 482-489.
Eusébio, C., Vieira, A. L., & Lima, S. (2018). Place attachment, host-tourist interactions, and residents' attitudes towards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case of Boa Vista Island in Cape Verde.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6(6), 890-909.
Molz, J. G. (2010). Representing pace in tourism mobilities: Staycations, slow travel and the amazing race. Journal of Tourism and Cultural Change. 7(4), 270-286.
United Nations (2015).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ata from: https://sdgs.un.org/goals
Yurtseven, H. R., & Kaya, O. (2011). Slow tourists: A comparative research based on cittaslow Principles. Americ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Research. 1(2), 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