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整合已成為全球經貿發展的新趨勢,鄰近的韓國、新加坡、大陸、香港、越南、馬來西亞等紛紛加入,
台灣需要加速經濟自由化。然而,國內對市場開放仍缺乏共識,加上國際地位不明,使得台灣國際經貿處境日益艱困,透過設置自由經濟示範區推動小規模自由化與國際接軌,就成為避免台灣經貿邊緣化的最佳方案。
目前我國公布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區位,包括6港1空一特區,其中,6港1空分別為臺北港、基隆港、蘇澳港、臺中港、安平港、高雄港及桃園航空自由貿易港區,一特區則是指屏東農業生技園區。此外,考量某些產業的營運特性,無法以實體區隔的方式進行示範,亦可透過指定試點的方式試行相關制度的開放。
在這些區位中,桃園航空城自由經濟示範區是唯一一個含蓋機場的示範區,擁有國際機場空港直接對外連結優勢,加上產業基礎雄厚,工業產值居全台之冠,地理位居北台灣產業廊帶地理中樞,周遭更有台灣大學、中央大學、清華大學等,人才匯集,發展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基礎極為卓越。
基礎有了,中央與地方該如何做才能開創桃園自由經濟示範區的發展格局,帶動物流、人流、金流及資訊流的自由流動,成為北臺產業發展之發動機,發揮「前店後廠」之綜效效應,尤其是這次「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的重點在於法規鬆綁與制度創新,不同於以往加工出口區給糖、給租稅優惠的形式。
筆者匯集部分學者意見與自己看法,提供三點建議期能作為「設置自由經濟示範區」施政參考。
一是區域內的法規及行政措施鬆綁、簡化。桃園縣產業價值鏈完整,基礎設施完備,人才匯集,未來應從需求角度出發,加強基礎服務,區域內的法規及行政措施鬆綁、簡化,放寬區域內外國專業人士來臺工作及短期進出限制,配合行政效率提升、國際化與關務現代化、便捷化的環境,讓國內外廠商在營運上能夠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而樂於在區域內增加投資或設點。
二是盤點資源,有效整合、聚焦。日前桃園縣政府工商發展局委託日本野村證券找出桃園有發展條件與利基的12項產業,我們認為行業別仍過多,況且這些行業各國大多都極力發展,競爭激烈,未來即使獲得中央或地方的財源或技術挹注,資源仍相對有限。
若什麼產業都選,什麼都做,反而可能因產業間的排擠效應,什麼產業都不成功。建議重新定位與進行產業再聚焦,藉由所謂的SWOT分析,找出桃園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優勢與劣勢,從中發覺可能的機會與威脅;桃園縣政府還可以建置共享雲平台,成為示範區內產業資源整合與延伸性創新中介者,同時以政府創新管理與企業營運模式來提升整體
競爭力。
三是強化示範區特色、效率與獨特性。目前全球經濟示範區很多,台灣臨近國家與地區也大都積極的在設置自由貿易港區或自由經濟示範區,如日本大阪以生命科學為主軸、大陸上海以金融為核心及韓國仁川訴求成為國際商務重鎮,因此若不能凸顯示範區特色、效率與獨特性勢必很容易被取代或面臨失敗一途。
桃園自由經濟示範區擁有國際機場空港優勢,貨物進出自由,透過運籌、創新關務及雲端平台等服務,可以增加商品流通性及附加價值,加上往來旅客人數眾多,商務往來比例甚高,為智慧物流與會展產業發展提供良好養分;桃園自由經濟示範區緊鄰長庚醫院林口院區與長庚養生村,加上台灣醫藥技術發達,於園區內設置國際醫療專辦機構與生技研發機構,可帶動醫療、生技、藥品、復健與養生等健康產業發展,甚至有助於國際專業人士來台就業的意願。
另外,
兩岸金融的交流日益增溫,因應兩岸金融合作的新局勢,透過示範區以「虛擬概念、法規鬆綁與差異化管理」,放寬金融機構業務範圍,提供非住民及本國專業投資人各項金融服務,並鼓勵國內金融機構研發創新金融商品、培育專業人才都具指標性意義。基於此,我們建議桃園可以將智慧物流、國際健康、金融服務與會展產業作為未來示範區發展重點,作為桃園航空城的主要特色。
政府花了很多心力想加強區域連結,尋求與主要貿易夥伴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FTA),但至今成效有限,主因就是國內尚缺乏共識,設置自由經濟示範區推動小規模自由化與國際接軌就成為少數的選項之一。
我們誠摯呼籲國內朝野能儘速拋棄成見,讓立法院通過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設置專區,開放市場、因應國際租稅競爭與推動跨國產業合作,作為台灣與全球對接的試點,促進人員、商品與資金自由流動以避免台灣在未來的全球經貿市場邊緣化。此外,桃園航空城的規劃並非國內唯一的示範區,還面臨鄰近上海自貿區、因此須與其它示範區互相連結、互補,避免各自競爭的局面,這樣才有機會成功。
(本文發表於2014年12月26日中央網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