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flickr.com by Day Donaldson,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大陸與聖多美普林西比建交,雪崩式斷交潮可能難免,大陸軍機在東海與台海周邊演訓也將成常態,會對
台灣國防安全造成沉重壓力。該如何解讀「英川通話」後
兩岸由「冷和平」迅速滑向「冷對抗」的情勢發展呢?
先談東亞大情勢,
美國始終是
兩岸關係的重要因素,台海始終在美國的「一中政策」及軍事力量下維持了長期的和平。但隨著大陸海空軍能量快速提升,美軍在亞太地區自由反應與行動能力遭到壓縮,也導致美軍維持台海動態平衡的不確定性增加。
川普新政府在「交易性格」驅動下,一旦美國整體戰略出現重大變化,例如集中軍力對付「伊斯蘭國」,或美、中在東亞軍力失衡,川普就可能改變對台安全承諾,與大陸交換更大的政治利益。對台灣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北京國家安全戰略布局,已把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駐軍、其與各國的軍事合作關係、亞太戰區飛彈防禦部署,及對台軍售與軍事合作等,視為中國大陸處理「台灣問題」,並取得「藍色國土」戰略縱深優勢的障礙。同時,美國也因中國大陸在西太平洋軍力和影響力強化,甚至促使多數亞太國家採取平衡策略而備感不安。據此,台灣海峽潛在戰爭風險的根源,將主要來自美、中兩強在亞太地區戰略利益的競逐。川普連續放話拿台灣問題挑釁北京,甚至可能把台灣綁在戰車前緣與北京對幹,為台灣軍事危機埋下火種。不過,善變的川普也可能與北京達成政治交易,讓「棄台論」噩夢成真。
歐巴馬總統在白宮記者會上表示,川普若要顛覆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就必須要想清楚後果,並準備好應對措施。美國前國安顧問季辛吉則認為,川普還是會遵守美國政府的「一個中國」政策,避免與台灣開啟正式外交關係,但是川普上台後究竟會怎麼做才是關鍵。北京當局傾向以靜制動,但也開始做最壞打算。《環球時報》警告,「一中原則」若被推翻,台灣可能黎巴嫩化,成為中、美衝突博弈競技場;《亞洲週刊》亦指出,兩岸關係因中美競合出現大變數,台海武力衝突指數已明顯升高,將讓台灣成為兩強軍事交鋒焦點。
蔡政府強調要維持兩岸和平穩定關係,並表示兩岸關係與
台美關係同樣重要,也願意與北京當局對話,卻仍然拒絕北京的「一中」意涵,已經讓兩岸關係停滯不前。同時,台灣內部去中國化企圖明顯增強,戰略上傾向美國與日本的利益日漸明朗,再加上川普對北京態度趨硬更是火上澆油,台海發生軍事危機的可能性已大幅升高。擁有共軍背景的大陸前國台辦副主任王在希認為,台獨勢力已經坐大,除了大陸,台灣目前已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遏制台獨,和平統一台灣的可能性已經越來越小。王在希更指出,
蔡英文所維持的是「台獨的分裂現狀」。共軍內部主張對台獨「早打比晚打有利」的聲浪,已經明顯高漲,陷入冷和的兩岸關係趨向冷戰化。
蔡政府若想化解「武統威脅」聲浪高漲的壓力,就必須誠心擁抱《中華民國憲法》,跳脫《台獨黨綱》糾結,戒斷「法理台獨」誘惑,採取「和中友美」平衡策略,更要付出必要代價去開拓兩岸領導人的溝通管道,以維持兩岸和平穩定發展正道。同時,蔡政府還要主動避免成為川普挑釁北京的工具,一廂情願「聯美抗中」只會激化大陸內部支持「武力統一」的情緒,為台灣帶來經濟與安全的雙重災難。
倘若美、中關係持續惡化,甚至瀕臨軍事衝突邊緣,北京當局若認為台灣將配合美國抗中,就會毫不手軟對付台灣,讓台灣首先遭殃。美、中軍事衝突若在台海爆發,首當其衝的是台灣人民。蔡政府應向華府與北京呼籲,台灣不是棋子,也不想成為政治交易的籌碼,更不願意看到中、美爆發軍事衝突,讓兩岸人民受害,為整個亞太地區帶來災難。
為避免爆發意外軍事衝突,蔡英文、
習近平兩位領導人有必要發展出新共識基礎,並建立透明互信的對話平台,以利維持台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其中的具體措施包括:定期高層對話減少誤判與誤解、溝通國防戰略思維以增進互信、互相體諒彼此內部的政治壓力與限制,以及強化經貿、政治、文化與社會的溝通互動。但是蔡、習同時面臨內部壓力,在「一個中國原則」立場上,各自難有退讓空間,讓彼此需要的互信溝通機制建構,面臨結構障礙無法突破,這不禁令人憂心,脆弱的兩岸和平發展還能撐多久。
(本文刊載於2016.12.26 中時A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