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重要國防研究智庫,包括國家亞洲研究局、藍德公司,以及美國企業研究院等,近來相繼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台海軍力消長形勢已經向中共方面傾斜,但是
台灣積極建構務實國防戰略,配合政治路線明智選擇,北京將會謹慎評估對台動武必須付出代價與政治後果。
這3所智庫針對台灣戰略環境特殊性,提出強化國防戰略綜合要點如下:
一、發展「全民國防」戰略凝聚民心,建構應對中共「文攻武嚇」力量,並提升台美國防合作規模;二、運用「友美和中」平衡策略,同步與華府和北京保持建設性關係;三、發展「預防戰爭」對話機制,以及災害防救與人道救援能量;四、強化台灣在全球資訊科技供應鏈中地位,結合全世界主要國家的資訊科技互賴聯盟,嚇阻中共的軍事威脅;五、積極規劃運用「四環戰略」整體戰力與決心,拉高共軍登陸入侵代價,嚇阻共軍對台採取軍事冒進行動;六、規劃準備「保存實力戰略」,增強嚇阻共軍發動攻擊能量;七、加強訓練與美軍進行協同作戰溝通能力;八、因應網路資訊戰與心理戰新威脅,加強與美軍「網路戰司令部」結盟合作,發揮台灣在網路資訊戰與心理戰專長優勢,強化台美國防合作能量與價值。
共軍若對台採取軍事行動,其先發武器主要是彈導飛彈與巡弋飛彈。首先共軍將使用飛彈與無人戰機,摧毀台灣軍用機場跑道並消耗防空飛彈與戰機,然後派出多架次戰鬥機和轟炸機,摧毀相關的軍事設施和隱藏在山洞中的戰機。但是台灣方面仍然可以運用「四環戰略」,阻止共軍對台發動大規模的登陸攻擊,其重點包括:
一、運用陸基與海基反艦巡弋飛彈擊沉共軍船艦;二、運用水雷阻絕延遲共軍登陸艦隊活動;三、運用可移動的短程飛彈攻擊入侵的共軍船艦;四、運用攻擊直升機、地面坦克與火砲和炸彈摧毀入侵的登陸船隊。
共軍若要達成登台作戰的目標,必須運送數萬名兵力配合相當火力裝備,才可能有勝算。台灣在面對共軍登陸入侵時,全體軍民同心有堅定「全民國防」抗敵意志,充分運用反艦飛彈、巡弋飛彈、短程飛彈、攻擊直升機,以及地面坦克與火砲的支持配合,對共軍意圖登陸入侵,仍有相當強大的嚇阻能力。北京若沒有強烈的政治性意願要入侵台灣,也將會因為評估其所必須付出的軍事性代價過高,進而打消貿然對台採取軍事行動念頭。
當前,美國、日本、印度和澳洲等國,正積極發展「印太戰略」合作架構,並傾向提升台灣角色,以因應中共軍力在台海與印太地區擴張威脅。但是,美日兩國基於現實考量認為,台灣還無法升高到軍事同盟者位階,因為這種狀況將會帶來嚴肅的「美中戰略競爭」攤牌危機。
但是,倘若中共以非和平手段併吞台灣,則整個台海與南海將變成真正的中國海,並對美日軍事同盟架構構成嚴峻挑戰。因此,美日兩國傾向以維持最低成本方式,強調台海
兩岸「維持現狀」並恢復建設性對話,對美日兩國推行「印太戰略」最有利。同時,台灣與美國的國防合作,也就可以按照《台灣關係法》規範持續推動。
中國大陸對台灣是機會也是威脅,更是國防戰略挑戰。北京不斷增強導彈能量,有些可以打到台灣,而且北京仍沒有揚棄以非和平手段處理「台灣問題」選項。因此,台灣國防戰略仍應以「能戰才能和」原則,堅實「全民國防」做為兩岸推動和解的後盾。
(本文刊載於107.07.18 蘋果日報A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