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九日總統候選人政見發表,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一再曲解「兩岸共同市場」為「一中市場」,並進一步說「一中市場若建立,大陸的農產品及勞工就會長驅直入,屆時台灣男人會沒工作、台灣女人會沒丈夫、台灣小孩要去黑龍江」。這是繼陳總統說:「兩岸共同市場」即「一中市場」,絕對是台灣邁向「終極統一」的第一步,「經濟一中」是用來包裝「政治一中」的毒藥糖衣,只要當台灣的經濟命脈、生存命脈完全被中國所控制,台灣就可能淪為第二個香港。」,再一次曲解兩岸共同市場。
自國民黨馬蕭配提出建立「兩岸共同市場」的經濟大戰略後,民進黨提出了一連串的曲解說法,筆者身為經濟研究人員,有必要根據自身專業知識提出說明。
首先,就共同市場(Common market)這個概念而言,是兩個或多個經濟體,基於自身經濟發展的需要,出於自願而成立的經濟合作組織,著眼的焦點是「全球市場」,決不是陳總統所謂的「一中市場」。若是在建立過程中有任何不利於自身利益的狀況出現,參與的一方大可拒絕實施。所以台灣可以完全「自主掌控」「兩岸共同市場」建立的進程,一切在「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原則下進行,不會有被中國大陸控制、「農產品或勞工來台」或是「大陸妹不用偷渡」的問題。
其次,就台灣經濟發展的需要而言,自一九九二年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通過,政府正式開放企業赴大陸投資,截至二○○七年底,依大陸的統計,台商投資大陸為75,146個項目,金額為457.6億美元,大陸是台商的主要生產基地。兩岸貿易則為台灣帶來巨額貿易順差,二○○七年依大陸的統計,兩岸貿易總額為1,244.8億美元,台灣出口至大陸為1,010.2億美元,自大陸進口為234.6億美元,台灣享有775.6億美元的貿易順差。目前大陸為台灣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夥伴及第二大進口夥伴。台灣有必要建立更和平穩定並更為順暢的兩岸經貿關係,讓台灣能更進一步善用大陸成長動能成為自身經濟發展助力,所以建立兩岸共同市場最主要目的是兩岸互補有無,共同賺全世界的錢,這有什麼不對呢?。
兩岸經貿往來對兩岸各自的經濟發展都有利,大陸方面需要台灣的資金技術及國際行銷經驗;而台灣方面需要大陸的生產資源及市場,因此兩岸經貿互動對兩岸而言是互惠互利。兩岸若能協商建立兩岸經貿互動架構,增加兩岸經濟的垂直整合,使台灣能善用大陸成長動力成為自身經濟發展的助力,台灣亦可透過大陸與東亞其他國家加強經貿合作。
第三,就全球化發展趨勢而言,台灣若是自我封閉,將會造成經濟邊緣化,目前在亞洲區域經濟組織有「東協加一」、「東協加三」,而與台灣外銷產品有競爭關係的韓國也與美國、智利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中國大陸則與香港、澳門簽署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台灣若是均被排除在這些區域經濟組織之外,恐怕經濟會被邊緣化。在這樣的狀況下,台灣唯有與大陸加強經貿合作,多一點經濟,少一點政治,台灣才有避免被邊緣化的可能。
第四,就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承諾而言,我國於二○○二年一月一日成為WTO 第一四四個會員國。成為這個號稱「經濟聯合國」組織的會員。然而,大陸於二○○一年底也成為WTO會員;在面對大陸每年吸收五百億美元以上外資而成為世界工廠時;在面對大陸逐漸成為世界主要市場時,我國的經貿發展策略絕對不能在採取敵視、圍堵、以及自我隔絕大陸市場的封閉立場,而應採取和諧、合作、善用大陸以壯大台灣經濟實力的積極態度。
第五,兩岸地緣接近,血緣文字相同,經貿往來密切,很有條件組成共同市場,而目前國際間區域經濟整合的實例給了兩岸很好的啟示,兩岸應該依照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發展經驗,效法德國與法國,以自貿區(Free Trade Zone)為起點,並進一步邁向「關稅同盟」(Custom Union)、「共同市場」,並化解兩岸的政治爭議,軍事對峙,為兩岸帶來和平契機,為台灣開創安全自由的經營發展環境,邁向雙贏境界。
兩岸建立共同市場的模式,目前大陸方面希望與台灣簽訂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但由於大陸曾與香港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簽同樣的協定,同時「Arrangement」的中文翻譯「安排」,一般人覺得有點上對下的含意,因此台灣若與大陸簽CEPA,會給人有被「港澳化」的印象;而台灣欲與大陸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又因「名稱問題」難以與對岸達成共識。因此,建立「兩岸共同市場」,一方面可以使兩岸達成比CEPA及FTA更高形式的經濟整合,另一方面又可以免除名稱爭議問題,是未來兩岸經濟合作最佳的可行模式。
以上事實擺在眼前,理性的台灣人民會用什麼態度來面對中國大陸?絕對不會希望與中共來場毀滅性戰爭,使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的生命財產毀於一旦。建立兩岸和平、和解、合作的互動架構,創造兩岸雙贏的局面,才是台灣人民的最佳選擇。
在全球化浪潮與大陸經濟崛起的今天,國民黨與民進黨對大陸態度最大的不同,就是國民黨看到大陸崛起的「商機」,但也看到大陸崛起的「威脅」,國民黨勇敢面對,如何將「威脅」降至最小,而使「商機」擴至最大,這就是國民黨為台灣經濟未來發展所擬定的策略,也就是將兩岸政治爭議擱置,「積極地」進行經貿合作,政治問題以後再談。然而民進黨卻將大陸崛起之「威脅」無限上綱,「消極地」採取封閉的政策,不敢面對大陸崛起的事實,不但使台灣失去爭取大陸商機之機會,也使台灣經濟逐漸被世界經濟體系所邊緣化。
兩岸若能合作建立共同市場,可以使台灣善用大陸勞力、土地及自然資源等利基,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亦可使台灣經營大陸廣大市場,發展台灣的經濟版圖;同時有利於增進兩岸關係的和諧,對於台海地區的和平穩定有相當大的助益。對台灣如此有利的事,希望馬蕭配在總統大選能獲得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的付託去推動落實,為台灣經濟永續發展開創美好明天。
(本文刊載於97.03.09.中央日報網路報星期專論,本文代表作者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