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的東協高峰會中,東協十國與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十六國,決定正式啟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談判,這將是一個超過卅億人口,GDP達十六億美元的自由貿易協定(FTA)。
特別是東南亞近年來經濟表現出色,與台灣經貿關係密切;在今年台灣出口一片衰退聲中,唯獨對東協出口仍出現成長,未來若無法打入東協FTA網路,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將非常不利。
另外,由美國所主導包括亞太十一國的泛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在歐巴馬連任成功後,美國將會盡全力推動,使TPP早日到位,第十五回合談判將在下月召開。
RCEP進入談判階段,中國大陸無疑扮演重要推手,中國大陸對於美國「軸心轉向亞洲」政策,介入亞太地區事務的動作非常憂心。促使中國大陸全力推動RCEP,企圖結合東亞的力量與美國抗衡。而且無論是TPP或是RCEP,目前參與的國家仍在增加,對於台灣的影響也更顯著。
除此之外,先前為領土糾紛爭論不休的中日韓三國,也在經貿利益的驅使下,擱置領土的爭議,宣布啟動中日韓FTA談判。亞太各國競相投入區域經濟整合,對台灣形成更大的壓力。
近年來東亞地區經濟整合發展迅速,除了FTA的數量不斷增加,涵蓋範圍不斷擴大之外,更由雙邊轉變為多邊建構,形成小型的貿易聯盟。特別是未來台灣處於由中國大陸與美國主導的兩大協定之間,如何有效槓桿此兩大FTA,尋求利益極大化,應是台灣首要考量的重點。
中國是以RCEP做為制衡TPP的工具,未來在TPP會員增加,逐漸具體化之際,在RCEP具有重要地位的中國自然會尋求吸納更多會員進入,台灣應該善用此一機會。
不過TPP要求的水準遠高於RCEP,未來台灣若能順利加入TPP,市場與制度均需要大幅度之開放與調整;此可能會使中國大陸在兩岸經貿互動,特別是ECFA後續談判中要求台灣做類似的開放,對於台灣形成另一波之壓力。
無論是TPP、RCEP或是中日韓FTA對台灣的影響遠大其他FTA,因此政府應提早制定相關配套措施,將可能的衝擊降到最低。
當然台灣也應該做好開放市場的準備,台灣目前雖然已宣示加入TPP,但目前台灣仍普遍存在保護主義的心態,如果未來不能積極開放市場,則所有FTA藍圖都將淪為空談,台灣在FTA的競賽中將永遠淪為輸家。
(本文刊載於2012年11月21日聯合報論壇)
(本文謹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