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學士政權拒絕交出賓拉登之後,美國為了報復九一一攻擊行動,已開始對阿富汗展開一連串的反擊。針對聯軍的報復行動,神學士政權與賓拉登相繼指責美英的轟炸行為與恐怖份子的行徑無異,並誓言發起聖戰,「希望真主讓所有壞事都發生在美國」。基本上,戰爭的本質是一種非理性與毀滅性的集體行為,這也就是為什麼賓拉登所策劃的自殺式攻擊行動,會被美國指責為恐怖主義;而美、英等國對神學士政權展開報復,也同樣被阿富汗反指為是帝國主義在遂行其恐怖行動。
人們往往欠缺反省的能力,甚至遺忘了自己過去曾經做了些什麼。美國人忘了,忘了當初過度偏袒以色列,以致造成激進份子的瘋狂殺戮。而賓拉登也忘了,美英聯軍之所以瘋狂的轟炸阿富汗,是因為之前他策劃攻擊美國,造成紐約巨大的傷亡。當一個人指責對方的不是時,他很容易會因為喪失歷史感而成為真理的化身。就如同街頭青少年以暴制暴的拳頭相向,當下的他不是上帝就是真主,世人皆醉而唯他獨醒。同樣的,戰爭行為的發生,其實是一種社會集體心理的瘋狂狀態,而由瘋狂狀態發展出來的真理和信仰,充其量也只是體現社會集體的偏執行為。因此,賓拉登成了回教世界的英雄,而小布希也變成消滅恐怖主義的捍衛戰士。
不同的價值與歷史觀,同時賦予一個人兩極的評價。小布希和賓拉登,既是英雄也是恐怖主義。有群眾給予掌聲及歡呼,也有群眾欲對他除之而後快。小布希得到美國人高達90%的民意支持度,但卻也是回教世界仇恨的對象。誰是恐怖主義?當一個政治人物喪失對歷史的反省能力時,他所謂的正義與真理,其實是在合理化其恐怖行徑的一個藉口。
所謂偉大的政治人物,就是不斷的在盡其所能製造這種集體的偏執行為。激情的目的,不但是要讓群眾信仰其價值,也要讓群眾從政治人物的感召中獲得歸屬感。每當選舉期間,各地大大小小的造勢活動,無一不是在進行這種神聖化的膜拜儀式。不用懷疑,這就是我們所參與的民主政治。不同信仰之間的黨派對抗,其本質也如同是一場偏執狂的戰爭。所謂的統/獨、本土/非本土,只是用來標籤敵我雙方的符號,而政治人物真正要的卻是群眾盲目的激情與他背後想遂行的目的。我們常聽到政治人物呼籲要以「合作代替對抗」,但是人民看到的,對抗永遠多於合作,而所謂的合作,往往也是一種有目的性的合作。
除了國外山雨欲來的恐怖攻擊行動之外,隨著年底大選將屆,國內的戰爭也已揭開了序幕。泛藍/泛綠、在野/執政是這場聖戰的符號,而國會的席次,則是這場戰爭的目的。日前民進黨在台中的首場造勢活動,已開始對在野聯盟、泛藍軍展開攻擊。在造勢會場上,總統忘情的對著群眾說,原本去年他就要開始「拼經濟」,可是在野黨不合作,拖了一年,才在日前開完了經發會。經濟不好,除了國際景氣下滑外,總統說在野黨在立法院抵制是最大原因。所以國會要減半,民進黨要成為最大黨,這樣台灣才會有希望。這是民進黨的看法,不過總統忘了,忘了去年前腳找在野黨領袖共商國事,而後腳馬上就宣布停建核四的歷史,遊戲規則自己訂,完全無視於誠信原則,不僅無助於解決問題,更激化了雙方群眾的情緒。
除了年底的大選,九十一年度的總預算案又是一個戰場。由於行政院長將台中市升格案未過關歸咎給在野黨,並批評在野黨大刪8100的預算,而引發在野黨立委的不滿,揚言將退回預算重編。執政黨不願對預算書中高估的歲入、財政缺口等問題進行反省,而行政院長也不願對自己的選舉語言所造成的朝野對立提出解釋,反而一味的攻擊在野黨又在杯葛預算、唱衰經濟,這種導因為果、對歷史的選擇性記憶,是「選舉團隊」最大的特徵。目前國內外經濟情勢不佳,退回預算勢將對台灣未來投入更大的變數。為了共體時艱,在野黨只能摸摸鼻子認了,再戰下去,導致民心不安、經濟更加蕭條,在野黨又會被執政黨指責為唱衰經濟的禍首。
一個負責任的政治人物,應該要能真實的面對歷史,避免將國家社會推向戰爭的邊緣,更不要將自己的好惡用來激化及煽動群眾。面對戰爭,誰代表正義、公理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誰能帶領我們結束這一場戰爭,不是嗎?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