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少子女化問題嚴重,陷教育產業於嚴重危機中。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幼兒出生率,2010年(虎年)為7.21%,2011年為8.48%,2012年(龍年)為9.86%,是全世界最低的出生率。105學年度(民87出生)將比現在101學年度 (2013年) 少51488人,110學年度(民92出生)將比現在101學年度少95868人,117學年度(民99出生)將比現101學年度少156052人,亦即學生人數僅剩現今(2013年)之1/2。如此看來,學生人數逐年遞減問題嚴重,學校在學生來源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生源不足,教育規模變小、經營困難,學校面臨併校或廢校,學校空間閒置、成為蚊子館,教師超額嚴重、面臨
失業,城鄉教育資源落差變大,當是教育經營困難可以預見的嚴肅課題。
再就區域性來看,若以台南市為例,大台南市轄區內共有50所公私立高中職,據統計101年6月自高中職學校畢業的學生共有23130人,但未來2年12年國教全面啟動之後,那些第一屆進入高中職的學生正好是民國87年出生的人口數卻只有20904人,也就是說現在高中職的容納量在2年後竟有2226名學生缺額的差距,若以目前一般中型公私立高中職班級數來看,代表在自然狀況下2年後必須有整整2所學校要關閉,更遑論那些現在人數不滿千人或是招生艱困的偏僻學校,這失落的2千多人更是無可承受的強烈海嘯。在此面臨存廢或是科系轉型之秋,若換算成學校教職員工人數來看,2千多位的招生缺額勢必影響200位教職員工,再以1個人平均負擔3人家庭經濟狀況來看,則在台南市未來2年後竟有600人在生計上受到波及,足見其問題嚴重性。學生人數急遽短缺對學校的影響已是不容忽視的重要議題,可以想見的,其所引發的相關教育、經濟、社會問題,恐怕是令人震撼和憂心的。
少子女化這名詞是1990年由日本木村尚三郎所提出,日本並於1998年由文部科學省中央教育省議會提出「有關
少子化與教育」之報告書,對於少子女化問題之對策進行長期規劃,並謀求解決。台灣教育環境面臨少子化、市場化、自由化與國際化的嚴峻競爭,有許多教育機構,包括幼兒園、中小學、大專院校、補習班、教科書出版商、教具製造商等等都面臨裁併或消失的教育生態危機。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須正視並嚴肅看待少子化危機,了解少子化危機可能會為台灣帶來教育規模變小、經營困難,學校面臨併校或廢校,學校空間閒置、成為蚊子館,教師超額嚴重,面臨失業與城鄉教育資源落差變大的衝擊,在觀念上、政策面與執行面,全方位的思索因應策略,以確保台灣教育的永續發展。
台灣因應少子化危機,政府除應整合內政與社會政策來鼓勵生育,增加生育與養育津貼補助,提高撫養幼兒所得稅扣除額,提供育兒假等家庭教育力,以讓年輕世代願意生育小孩,父母親能安心育兒外。學校經營並應改變觀念,採取創新經營策略,重視績效、提升內部效率,活化校園閒置空間,降低班級人數、提高教師員額編制,加強策略聯盟,並運用創意及多元的學校行銷策略,都會有助於台灣教育在少子化危機中,強化特色,增強
競爭力,化危機為轉機,並永續經營與發展。
<本文章僅代表本人意見,不代表本會立場>
<已刊登於102.06.07台灣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