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將於2024年1月13日舉行,而擬參與本屆
總統大選的包括執政黨一位,在野黨三位,在一黨獨大,並掌控所有國家資源的情況下,論天時地利與人和,都以執政黨的候選人占優勢,因為其候選人就站在權力的風口上。另外,國內大選在即,政經環境卻是變幻莫測,這可用國敗論來加以說明,包括由政治制度見證國家興衰、廣納與榨取的政治制度、良性與惡性循環,以及榨取政治導致國家失敗等。若思考當今國家社會的困境,包括直接式民主與學運、弱勢的在野黨、少數人控制了大多數資源、執政者缺少全民利益共享的擔當、一黨獨大的資源榨取、執政者的刻意操作等。唯根據國敗論的理論與實際案例說明,「榨取的政治制度」的治國模式雖可盛即一時,卻不能長久執政,且唯有政黨輪替才有可能解決榨取式政治所帶來的政治與經濟上的破壞,國內各黨應嚴肅以對,在歷史的長河中,若2024年的政治制度無法改變,且執政者亦不修正其榨取政治模式,則必然會發生在下一次的大選上。
一.前言
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將於2014年1月13日舉行,第11屆立法委員選舉亦在同日舉辦,亦為中華民國第8次正、副總統公民直選,是採用普通、直接、平等、無記名、單記、相對多數投票制度。目前擬參與總統大選的四位候選人中,包括執政黨一位,在野黨三位,在一黨獨大,並掌控所有國家資源的情況下,論天時地利與人和,都以執政黨的候選人占優勢,因為所有的民調都顯示其當選的呼聲為最高,那是因為執政黨的候選人就站在權力的風口上。
在民主國家中,執政者的權力源於人民的委託,唯不論委託者是何黨何人,權力都是兩面刃,以國家社會為己任的英明領導人可以從不同的政經建設中來提高國家的富強度,從而提升人民的福祉,唯若是以私人權益出發的執政者,則其執政團隊會流於見利忘義,利用職權而享有個人的私利,卻不考量人民的權益,甚或剥奪人民的福利,而當公益與私利發生衝突而不能迴避時,便極易產生國家由強而弱的問題,並逐漸為人民所唾棄,亦為政黨輪替的原因。
讓國人頗感困惑的則是,為何當前執政的亂相頻繁,令人民憂心,但執政的候選人民調卻仍得以遙遙領先,許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其真正的原因為何?這似可由當前膾炙人口的「國敗論」的榨取政治之闡釋來加以說明。
二.國敗論
臺灣的總統大選在即,但國內當前的政經環境變幻莫測,執政不佳,但其候選人的民調超前,令人匪夷所思,因而讓人想起仍為許多人所重視的國敗論。
(一).國富論與國敗論
國富論大家耳熟能詳,國敗論則是新興的理論,二者的時代背景不同,所陳述的問題亦異,唯其理論及說明對當代人而言仍深具說服力。依個人觀點,國敗論是相對於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的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而言;國富論的全名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而國敗論是「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的簡稱,前者是1776年由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所作,強調的是自由貿易與細密分工對國家繁榮的重要性,重視人民權益,以及國家如何達到富強的目的;後者是2012年,由戴倫.艾塞默魯與詹姆斯.羅賓森( Daron Acemoglu、James A. Robinson)兩位教授的著作,從歷史的觀點,由3P(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理論中,探討國家為什麼會失敗的原因,也是最近十餘年中頗為熱門的書籍;特別是傳聞該書已被列為總統的書單之後,更引發學者專家的注意,再用以對照當前
台灣的政經局勢及發展狀況,其景其行似與國敗論所述的內容頗為一致,或許書本中的理論及其例證,也可以用來解釋當前台灣的政治敗壞,貪瀆事件頻傳,國家即將沈淪之際,但執政者卻仍得於繼續執政,以及其總統候選人的民調為何獨占鰲頭的部分原因吧。
(二).國敗論的政治制度論
在現代經濟社會中,政治與經濟是雙生體,政治影響經濟,經濟改變政治,而在國敗論中則直指經濟長久繁榮的關鍵是政治,而人民是要深化民主,或者向威權靠攏,則是影響國家興盛與衰敗的重要因素。
1.由政治制度見證國家興衰
制度是指人際交往中的規則及社會組織的結構和機制,在政治制度中,Daron Acemoglu及James A. Robinson)兩位作者以全球歷史的發展過程為素材,運用嚴謹的經濟學分析與政治學眾人之事之觀念,全面檢視歐美亞非等地的歷史發展,並提出簡潔有力的理論解釋。對於臺灣當前的內外處境,國敗論或許也可幫助我們釐清方向的重要啟示,因為國家貧富的核心在於制度選擇,其主要源頭是政治,也就是政治制度,唯其與研究制度對於經濟行為和經濟發展影響的制度經濟學(Institutional economics)之內容不同。前者將其分為廣納式與榨取式制度;後者是研究制度對於經濟行為和經濟發展的影響,以及經濟發展如何影響制度的演變。
2.廣納與榨取的政治制度
根據Daron Acemoglu及James A. Robinson兩位作者的研究,其將政治制度分為廣納的政治制度(inclusive political institutions )與榨取的政治制度( extractive political institutions )二種,前者是指具有足夠的集中化和多元化的政治制度;後者是指集中化與多元化二者缺一的政治制度。其中,集中化是指國家有足夠的力量行使公權力;因此,所謂的「廣納的經濟制度」必須要具備五個要件,分別是具備安全的私有財產、公正的法律制度、提供公平交易和簽約的公共服務、允許新企業跨入,以及是自由選擇職業等;而「榨取的經濟制度」則是為了使一部分人獲利,而向社會的另一部分人榨取收入和財富的制度。
3.良性與惡性循環
大體而言,一個社會若能將經濟機會與經濟利益開放給更多人分享、致力於保護個人權益,並且在政治上廣泛分配權力、建立制衡並鼓勵多元思想,稱之為廣納型制度,國家就會邁向繁榮富裕,由於眾人獲利,在政治與經濟的相互影響下,必然會形成「良性循環」;反之,經濟利益與政治權力若只由少數特權菁英把持,稱之為榨取型制度,由於政治及經濟利益被少數精英所把持,大部分的民眾無法分享,而已獲取利益者為奪取更大的利益,在政治與經濟結構的相互勾結下,必然會產生「惡性循環」,
4.榨取政治導致國家失敗
在榨取型的政治制度下,短期之內仍得於出現
經濟成長,但長期間必定無法持續,因為特權階級為了保有自身利益,會利用政治權力阻礙競爭,而市場上的自由競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動力,唯在以少數精英為核心的榨取式政治中,不僅會犧牲多數人的利益,也不利於創新活動的成長,阻礙了整體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同時也抑低了國家向上成長與富強的結果。
總之,在歷史的政治制度之運作過程中,廣納性的經濟和政治往往形成「良性循環」,其運作機制為多元政治制度形成權力制衡,並保障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法治觀念,去除榨取式經濟關係,以及自由媒體的監督。而榨取性的經濟和政治往往形成由少數人隴斷國家資源的「惡性循環」,因此,國敗論所強調的是一個國家經濟要長期向上發展,必需有廣納型的經濟體制,而榨取政治無法長久存在,也是國家為何會失敗的原因。
三、台灣的榨取式政治
在現在的台灣社會中,許多人都見證到了政治的紊亂與社會倫理的敗壞,如政策錯誤、司法不公、貪瀆案件層出不窮等,然而,許多人都難以理解,為何執政不佳,弊案層出不窮,而採榨取式經濟的執政者每逢政治選舉都會大勝的原因,藉由Daron Acemoglu及James A. Robinson兩位作者的例子分析,用以思考當今台灣的困境,或許「國敗論」的說法可以讓國人找到一部分的答案。
1.學運改變選舉
1987年,臺灣解嚴以後,政經社會丕變,1996年,也就是第九屆總統大選時,台灣開始實施全民選舉制度,這期間,學生運動對台灣的民主政治生態造成重大衝擊,如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318學運),導致整個民主化的推進過程發生重大轉變,而在首次民選總統到2000年、2008年,及2016年的三次政黨輪替中,時間不到30年(28年),亦即每十年必有一次政黨輪替現象。但政黨局勢的改變並未改變政治制度的本質,蓋因目前國內政經制度仍處於低檔,也就是仍走在改革的道路上。因此,若從社會經濟學的觀點,並不是下架
民進黨就可以解決台灣的政經問題,也就是資源分配若仍僅是換另一批政治菁英所掌控,則國家一樣會處於貧窮局面。
2.弱勢的在野黨
一般而言,執政者的強勢是建立在弱勢的在野黨上。在人類社會中,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國家社會長期向上發展,然而,在現實社會中,為什麼還是有很多國家長期處在掠奪式的經濟體系中,主要因自詡為國家精英的少數分子,也就是所謂的上層階級,他們習於以其擁有之特權掠奪全民的福祉;亦即在榨取式政治制度下,少數精英若缺乏生理與心理上的制約(Conditioning),其是指一種條件的反射行為,亦即執政者做出一個行為,產生一個結果,再就結果決定以後是否會再重複這個行為;在因循條件的結果下,便極易產生壟斷社會財富現象,而讓國家社會或個人利益為其精英自家私人所享用的傾向,在此情況下,若人民沒有辦法產生足夠的制衡力量,就會陷入榨取式政治制度的惡性循環。另外,當前的政治敗壞即源於在野黨過於弱勢,立法院席次少,又缺少團結能量,根本無法制衡財大氣粗的執政黨,導致政經制度無法走向正途,而這種在野黨的弱勢現象,似也說明了當前台灣社會政治與經濟環境的縮影。
3.一黨獨大的資源榨取
政黨政治強調公平競爭與權力平衡,二者缺一均足於造成國家的隳壞,然而,在贏者全取(Winner takes it all)的選舉制度中,執政者很容易落入「一人有慶,雞犬升天」的用人模式,在「朕意即天意,朕意即民意」的權力迷失下,造成考選制度淪為口號,以及國家權益為少數人所把持的特殊現象。另外,由於擁有權力者為少數菁英,因此,很容易就建立起排除外部競爭的法令,或是自己予以壟斷,也就是將所有資源集中到少數菁英上,階級流動幾乎等於零。意即法律為因人設事,遊戲規則隨時可以依照當權者的意思改變,這種雙標甚或多標的場景,在當前的台灣政治社會中幾乎是處處可見。
4.少數人控制了大多數資源
榨取性制度是指政治與經濟上,少數的菁英控制了資源分配的權力。因此,榨取性的制度主要是建立在菁英階級與平民階級上,菁英有絕對的權力可以主宰資源的分配,而少數菁英在制定任何政策時,必定是優先考慮菁英的利益,隔絕外部的競爭,建立資源壟斷的規則,亦即由少數人控制了大多數的國家資源。
5.執政者缺少全民利益共享的擔當
台灣在榨取性的制度下,既得利益者為掌控更多的資源與更大的利益,因此,當其遇到全新的概念與新近的核心人員時,其第一個考慮的不是行政效率的提升,不是人民福利的增加,也不是國家的繁榮,而是先思考這些改變是否會對其自身的權力造成損害,且由於缺少在野監督力量,執政者又缺少全民利益共享的擔當,榨取式的政治體系在部分精英的操弄下造成「惡性循環」,也是國家為何會失敗的原因。
6.執政者的刻意操作
根據國敗論的說明,窮國之所以貧窮,不是由於命定的地理因素,也不是因為傳統文化作祟,因為政府極其不合理的政策可能不是因為執政者的愚笨無知,而是執政者刻意圖利支持其權力的特權菁英,不論是萊豬進口或核食引進,亦或是混蛋事件,都可以發現是來自執政團隊的刻意操作,人民被刻意蒙蔽而不自知,而當人民意識覺醒時,其代價則是整體社會利益的損失,其繁榮富裕的關鍵就在於執政者會採行何種經濟制度與政治制度。
7.政黨輪替是解方
在民主國家中,政黨輪替是正常現象,唯自2000年台灣首次發生政黨輪替之後,國內卻發現台灣的經濟發展似已處於停滯階段,亦即台灣似乎無法再開創新的時代,主要因在榨取式的政治制度下,在少數自詡為精英的統治「話術」下,以及既得利益者的附合中,國內的政經發展已然處於劣勢而人民卻不自知,而僅能不斷地以唱衰台灣來做為對反對黨的指責,然而,人民若不懂得反制,在野黨亦不懂得合作而任憑國事隳壞,實非民主社會所當為,唯有政黨輪替,重啓爐灶,並以廣納式政治制度來代替當前的榨取式政治制度,才有辦法解決當前台灣政經的亂相與問題。
四.結論與建議
經由前述的說明,可據以列述本本的結論與建議如下述。
1.2024年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將於明年1月13日舉行,目前擬參與總統大選的包括執政黨一位,在野黨三位,在一黨獨大,並掌控所有國家資源的情況下,論天時地利與人和,都以執政黨的候選人占優勢,因為所有的民調都顯示其當選的呼聲為最高,因為執政黨的候選人就站在權力的風口上。
2.國內大選在即,政經環境卻是變幻莫測,可用國敗論來加以說明,包括國富論與國敗論與國敗論的政治制度,前者說明國富與國敗的差別,後者包括由政治制度見證國家興衰、廣納與榨取的政治制度、良性與惡性循環,以及榨取政治導致國家失敗等。
3.在現在的台灣社會中,若思考當今國家社會的困境,或許「國敗論」的說法可以讓國人找到一部分的答案,包括直接式民主與學運、弱勢的在野黨、少數人控制了大多數資源、執政者缺少全民利益共享的擔當、一黨獨大的資源榨取
、執政者的刻意操作,以及政黨輪替是解方等。
4.根據國敗論的說明,「榨取的政治制度」的治國模式雖可盛即一時,卻不能長久執政,且唯有政黨輪替才有可能解決榨取式政治所帶來的政治與經濟上的破壞,建議國內各政黨應嚴肅以對。在歷史的長河中,若2024年的政治制度無法改變,則必然會發生在下一次的大選上。
參考文獻
謝明瑞(2013),
居住正義與房市政策,以居住正義提升城市
競爭力研討會,
為公智庫,2013年5月4日。
謝明瑞(2020),台灣房市政策的認知偏誤,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謝明瑞(2021),失控的台灣房市,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謝明瑞(2022),論政府房市政策的認知偏誤與決策落差,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謝明瑞(2022),
九合一選舉中被閹割的居住正義,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謝明瑞(2023),臺灣人的購屋夢,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謝明瑞,由中外選舉理論探討
蔡英文總統的連任,2019年11月28日,風傳媒。
民進黨的選舉策略-庇蔭,2020年1月2日
政府沒有風險控管機制就不宜有電子支付,2020年7月15日
由疫情看民進黨的用人哲學,2021年6月18日
期待
國民黨再造,2021年10月16日
被九合一選舉閹割的居住正義,2022年11月2日。
其實您不懂我的心,2022年11月11日
民意與選舉,2022年11月15日
青年購屋是夢囈?或夢魘? 2023年元月18日。
大人寃枉啊,我只是沒有錢買房。2023年6月1日。
臺灣大選與房市,2023年7月2日。
選舉不外人情,2023年7月17日。
侯友宜民調逆轉勝的迷失 2023年7月21日。
總統潘朵拉的盒子 2023年8月3日。
由「國敗論」談台灣大選,2023年9月15日。
Google、Wikipedia encyclopedia。
(本文改寫自「由國敗論談台灣大選」,風傳媒2023.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