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偏鄉有許多小型學校因受到人口都市集中化與少子化的雙重衝擊,學生人數銳減,地方政府在財政支出及學校經濟規模維持的雙重考量下,將小型學校裁撤。而對學生人數銳減的學校,也著眼於未來可能沒有生源,正規畫予以裁併。
隨著學校裁併接踵而來的現象是部分偏鄉學校校長要兼理數個學校的校務,也就是一個校長除了要擔任本校的校務工作之外,尚須兼負數個小型學校的校務發展任務,其原因是這些學校將來可能會面臨裁撤的命運,如果派任新校長,不僅增加財政負擔,將來更難消化這些過剩的校長。與其未來成為問題,就未雨綢繆,由一個校長兼理數個學校的校務工作。
另一個與一個校長兼任數個學校校務工作作法相似的現象,就是許多偏鄉學校明明有教師的職缺,但考慮未來學校裁撤之後老師消化困難的問題,僅同意學校以代理、代課的方式延聘教師。由於偏鄉的教育環境以及代理代課教師待遇偏低,有資格的教師裹足不前,最後經過三招、五招,方才勉強湊足開課所需的教師數,但教師的品質已全然無法掌控,教學品質令人擔憂。
偏鄉學校的裁併並非現在才有的現象,只是近年來裁併的數量與速度較過去為多、為快。但要知道,學校不僅是學子學習的場所,也是社區的精神支柱,「校在社區在,校亡社區亡」,當政府在決定裁撤學校之餘,是否可以體會社區居民的心聲,是否可將學校建置為社區發展中心,讓學校繼續存在,讓社區能因學校的存在而有精神的支柱,甚至於支撐社區的發展,否則偏鄉將永遠成為偏鄉。
孩子的學習過程是「不可逆的」,不能因為未來學校要裁併,現在就不聘校長,這是全然忽視正在求學階段孩子學習權的做法。
每個人的精力有限,一個校長要兼任數個學校的經營,會受限於時間、空間及體力,要把負責的每個學校辦好,談何容易。不聘校長處理校務,是政府怠忽職責,是政府對教育的「偷工減料」,怎對得起現在的學生。
至於教師的延聘,更不能「因陋就簡」。過去因軍教課稅,教師教學鐘點減少,照理要加聘合格的專任教師授課,但政府機關便宜從事,僅以代理代課的教師擔任教學。而現在許多偏鄉學校教師出缺不補,空出員額也以代理代課教師取代,但因代理代課教師的待遇菲薄,再加上學校區位偏遠,許多學校到開學前都還無法找到足額的教師,只好「降格以求」,讓許多不具資格的教師擔任教學,影響偏鄉教學至深且鉅,但雖經各方的呼籲,事態並未有所轉變,偏鄉教學品質堪慮。
當然,教育政策的規畫必須預見未來的發展趨勢,提早因應,但在因應的過程中,絕不能損及孩童的受教權。正因為生源的逐漸減少,政府機關實應利用這個機會,將過去因學童過多而無法落實的「優質教育」加以實現,甚至可將學校建置成為社區的發展中心。
若僅因財源考量去減少未來消化校長、老師的麻煩,置學童學習權利而不顧,這豈是負責任政府應有的作為?我們怎麼忍心讓這一代的孩子受到如此不公平的待遇?如此平白的犧牲?
(本文已刊登於2015.09.15人間福報第7版國際「人間百年筆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