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mlico Badger https://flic.kr/p/4osLty)
面對即將於本週五登場的
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
勞工代表站在爭取弱勢勞工權益的立場力主大調31.85%,由現行的2萬1千零9元提高至2萬7千7百元。雇主團體則拋出,「先修
一例一休」與「軍公教也要加薪」回應。一如往常勞資雙方總是各有主張,因此學者建議調整與否都應拿出數據,才能協商。
這場看似每年都要經過一番角力的大戰,受惠勞工達百萬以上,主計總處的統計也顯示提高基本工資,讓收入在2萬元以下者大幅減少。但對於其他八成的受僱勞工來說,基本工資調不調,對其收入並無影響,但是對「萬物皆漲,唯有薪水不漲」反倒感受深刻。
儘管
台灣近十幾年來經濟迭有成長,政府也投入不少資源,期待景氣好能帶動加薪,可惜事與願違,社會新鮮人的起薪原地踏步多載。為了解決窮忙問題,新上任的韓國總統文在寅,以大幅提高基本工資的方式,希望能刺激內需,進而達成全民加薪之目標。但從我國財政部日前公佈的資料得知,現有130萬
低薪族,月薪在2萬2千元至2萬3千元之間,這收入只比基本工資多一點。可見近七年來不斷提高基本工資的結果,似乎只是將更多邊際勞工納入低薪族中。
加薪議題一直是執政者心中最大的痛,長期低薪已成社會不可承受之重,除了加深貧富對立外,更造成人才外流與消費不足兩大隱憂。過去馬政府時期欲以軍公教調薪為手段,改變企業凍薪文化,反被在野黨譏是政治買票。不過蔡政府上台以來,也僅以「一例一休」及調升基本工資兩項措施為勞工加薪,只是物價漲幅跑在前面,讓勞工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其實台灣的低薪問題不純是慣老闆造成,產業轉型延宕,加上近十幾年來勞動條件不斷提升,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經濟結構,既要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又得承受加高的勞動成本,雇主自然會以控制調薪,作為降低經營風險之工具。
雖然當局已提出前瞻基礎建設,開發新經濟動能,可惜想用軌道設施帶動成長的作法,借鏡中國大陸在世界各國承攬高鐵工程,近來屢屢受挫之經驗,不若另尋更適合我國現階段情勢之方案。針對「高齡
少子化」問題發展照顧產業,並將相關產品與服務模式,輸出至有類似情形之地區。如此既能創造需求,又可將就業市場做大,加薪當然有望。
調整基本工資雖非最佳加薪途徑,不過對於弱勢勞工仍具保護作用,英國以往雖曾一度取消該制度,但發覺如此對勞工將更為不利後,隨即恢復。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是我國當前重要的勞資政學對話平台,過去總能在關鍵時刻發揮影響力。相信雇主團體也清楚「一例一休」修法決戰在立院,一碼歸一碼,請回到談判桌上,將資訊公開透明找出彼此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約數,方為國家社稷之福。
(本文曾刊載於中國時報106年8月16日時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