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More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國政基金會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小數字大關鍵:解開經濟無感迷惑

小數字大關鍵:解開經濟無感迷惑

國政評論 科經

作者: 戴肇洋 ( 2018年5月29日 08:49)
關鍵字:經濟 薪資

%
熱門指數
分享


(圖片來源:國發會)
蔡總統任期屆滿兩年,執政團隊為讓社會各界感受政績,從今年春節起利用各種公開場合大肆宣揚去年各項經濟指標,包括:經濟成長率2.6%,近3年來最佳;失業率3.76%,近17年來新低;外銷訂單金額4928億美元,年增率11%歷史新高;出口金額3174億美元,年增率13%近7年來最大增幅;股市持續萬點行情期間,創下近28年來新高;上市上櫃公司整體營收32.7兆元,創下歷史新高等頗為亮麗。

此外,為能解決低薪魔咒,除採取公部門加薪外,透過不斷道德勸說私部門能夠配合加薪。5月1日公開表示,去年勞工月薪平均49,989元,創下歷史紀錄;5月14日更進一步指出,雖國內薪資從2000年起陷入停滯現象,但2017年實質月薪平均42,271元,呈現明顯成長,尤其2018年第1季實質月薪平均更是達到59,852元,是近18年來同期之新高等極為顯著。

儘管,我們肯定執政團隊各項經濟指標表現;然而,這些頗亮麗顯著的數字公布之後,卻未引發社會各界共鳴,反讓蔡總統執政民調滿意比重持續下滑。探究其原因,除部分經濟指標未能從「國際」比較的角度進行論述外,許多經濟指標因「標的」比較的相異而呈現不同之論述,使得執政團隊所公布的「小數字」難以讓社會各界有所感受之「大關鍵」。

先從「國際」比較來說,在經濟成長增加幅度不如全球平均時,將其說成近年以來表現最佳;在民間投資實際到位金額持續停滯時,將其說成招商承諾金額超越以往水準;在外資頻繁進出資本市場時,將其說成來台投資意願持續熱絡;在製造產品出口全球比重排名不斷下滑時,將其說成出口年增創下近年以來最大增幅;在服務輸出金額退至亞太四條小龍之末時,將其說成附加價值逐年提高成為促進經濟成長動能。

再就「標的」比較而言,在景氣燈號持續低迷紅燈訊息難以重現時,將其說成股市超過萬點期間持續最久;在國債未償餘額累計不斷增加時,將其說成稅賦收入大幅成長;在受僱勞工薪資屬於時間序列逐年遞增時,將其說成創下歷史新高;在家庭儲蓄率不及20%時,將其說成國民儲蓄率超過30%;在觀光相關行業景氣衰退、旅店被迫求售時,將其說成其他國家來台旅客(包括過境)急增替代陸客銳減、觀光收入再度成長。

為何前揭數字在統計論述上有如此之不同?其實,從古至今,我們可以發現部分政府官員為了彰顯其政績取悅高層,而經常將檢視政府治理各項工作缺失,藉以作為政策調整依據的「數字管理」,進行轉化採取「管理數字」加以呈現。亦即將真實的數字以不同之統計論述鋪陳許多虛假陷阱,同時針對不佳數字進行詮釋美化,以降低社會各界對政府治理缺失之負面批評。

換句話說,過去20餘年以來,許多與民眾相關的政策在浮誇、虛假文化日積月累暈染下,逐漸形塑寒蟬效應,久而久之上位者不願聽取下位者忠言逆耳。亦即在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下,為迎合上位者的需求,最後將「數字管理」轉化為「管理數字」,很自然地造成官僚體系報喜而不報憂,將國家實力的衰退以不同的統計論述方法呈現四海昇平,導致過去以來夙夜匪懈勵精圖治所建立的台灣經濟競爭優勢喪失殆盡。

無庸置疑,目前台灣經濟所面對的困境,並非一朝一日所造成的現象,而是長期持續延伸所累積的結果。不過,如果我們以「數字管理」的方法檢視過去兩年各項經濟指標,勢必可以發現執政團隊在政策規劃上所存在的許多缺失;相對而言,如果我們以「管理數字」之思維加以鋪陳,雖使得各項經濟指標表現呈現亮麗顯著,但卻讓社會各界難以共鳴。

誠如蔡總統在2016年選舉前曾語重心長地表示,若僅是從成千上萬數字中,找出對自己有利的數字,沒有掌握民眾感受,則此種是令民眾失望的政府。在此同時,蔡總統任期已經過半,如果始終認為以其「經濟表現頂住四方砲火」的論述可以說服社會各界,卻又忽略在經濟政策上所呈現的缺失,尤其是無視企業投資台灣的力道不足,除讓揮之不去的低薪困境無法有效解決外,恐將使得社會各界持續無感,如此一來,不久之後政黨勢必再次輪替。

(本文刊載於2018年5月29日工商時報)

%
熱門指數
分享 列印
4

文章表情 (你對這則文章的感覺)

回應意見
更多相關文章
國政評論 社會

拼經濟只能「高大上」嗎?
林昭禎 ( 2023年8月8日 08:15 )

繼幾家重要財經機構宣布,下修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後,主計總處也終於承認,因外銷衰退與投資不振,的確有「不保二」的情形。但值得注意的是,「中用不中看」的內需消費 ...

國政評論 科經

海外尋夢再掀熱潮的現實與隱憂
戴肇洋 ( 2023年4月8日 10:31 )

鳳凰即將花開、驪歌聲響漸近,每年此刻數以萬計青年準備步出校門,開始面對未來工作挑戰。從國內人力銀行的最新調查發現,今年應屆畢業學生考慮前往海外求職占比高達9成, ...

國政評論 科經

中國大陸在清零與病毒共存之間
林祖嘉 ( 2022年4月20日 09:04 )

最近我國政府開始改採「與病毒共存」政策後,中國大陸可能是世界上唯一還堅持清零政策的國家。雖然大陸人口眾多,但他們有很多全面檢測的經驗,比方說,合併檢驗等,因此 ...

國政評論 科經

全球通膨延燒 台灣要當心
林祖嘉 ( 2021年9月6日 16:52 )

8月底,全球央行年會在美國懷俄明州傑克森洞舉行線上會議,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的演說中雖未明白地說明美國量化貨幣寬鬆政策(QE)何時開始退場及如何退場,卻一再 ...

國政評論 社會

預見又老又窮的台灣
林昭禎 ( 2021年5月18日 09:41 )

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稱台灣為「地球最危險的地方」,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3月則推估最快2027年台海將發生戰事。但對大多數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來說,在2027年之 ...

國政評論 財金

美總統大選辯論登場 經濟議題成攻防主軸
李沃牆 ( 2020年10月5日 09:55 )

美總統大選已進入緊鑼密鼓階段,自台灣時間9月30日起將展開三回合的總統辯論,川普與拜登(Joe Biden)將進行正面對決,精彩可期。 代表民主黨參選的拜登於7月上旬公布 ...

訪客最新推薦文章
社會

關於兒少安置人數不減反增的議題現象思索
王順民 ( 11月22日 15:13 )

一項攸關到兒少人身安全保護的議題現象,背後實有進一步深究之處。 資料顯示:家外性質的安置兒少人數占總體兒少人口總數的比率,業已 ...

社會

關於從馬太效應到天使贊助者之於公益募...
王順民 ( 11月22日 15:13 )

身處於詭譎多變的氣溫天候,然而,恆久不變的卻是歲末寒冬的募款環境,這也讓『您的一票,決定愛的力量』的大型網路公益慈善活動,除了兼 ...

社會

關於高齡者被商業保險拒絕納保一事的延...
王順民 ( 11月22日 15:13 )

一則關於高齡者被商業保險拒絕納保一事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加以嚴肅看待之必要。 話說:領有榮譽志工卡的80歲以上鄰長、社區關懷據點志 ...

訪客最新表情文章
教文

台灣需要發展怎樣的海洋文化?
劉新圓 ( 2007年10月4日 15:04 )

民進黨自建黨以來,經常標榜要發揚台灣的「海洋文化」,如1996年彭明敏參選總統提出的「海洋國家」主張,杜正勝的「同心圓」史觀等等,其 ...

社會

颱風天與颱風假的集體性盲思
王順民 ( 7月30日 16:15 )

一則與天災及其可能會伴隨人禍的特定議題現象,背後實有其多重意涵的論述思考。 有效的颱風對策 話說:每年的夏秋之際,颱風的登台入 ...

教文

歷史建築與文化資產保存法
劉新圓 ( 2009年9月30日 10:20 )

921大地震十週年,文建會舉辦古蹟週活動,希望藉此加強民眾對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視。然而就在一個多月前,位於台中市西屯重劃區的張慶興堂 ...

空氣品質指標
名家觀點
  • ( 11月13日 09:13)
    國發會每兩年的人口推計公布了,有一些關於台灣的未來值得大家關切。一、二○二八年將脫離人口紅利,也就是工作年齡人口(十五至六十四歲)占比低於總人口三分之二,扶養比將高於○點 ...
  • ( 11月13日 09:13)
    最近有立委關心全民健保的財務問題並舉行公聽會,會中有學者發言「最花健保費費用的老年人,在健保的貢獻反而最小。」並建議健保財源結構應增加資本利得的徵收。有類似想法者並不少 ...
  • ( 10月1日 08:40)
    政府為了拯救勞保基金,今年撥補了一三○○億,這確實能美化帳面,五年來政府撥補從二○一九年的二百億快速爬升,若不能在體制上進行改革,就只能每年以更高的額度繼續撥補。長照預算也 ...
  • ( 10月1日 08:40)
    自八月一日起有四所大學退場,此消息衝擊許多私校,因為遲早會輪到。隔日驚聞股市大跌,接著八月五日跌幅更是空前,兩日股市跌近三千點。大學退場與股市崩跌,幅度都是台灣歷年之最 ...
  • ( 10月1日 08:39)
    日前卓揆拋出促進婚育見解,希望戶政資料扮演積極角色,找出適婚與適育者進行接觸。此想法可能來自五十多年前所推動的家庭計畫,當時由公衛護士下鄉進行宣導而奏效。 過去推動節 ...
  • ( 7月17日 11:22)
    拜登在辯論會表現不佳,不少擔心川普當選的主流媒體發動「陣前換將」,也有若干民主黨議員公開呼籲拜登退選。未來情勢如何演變,很難篤定,但是無論換與不換、如何換、換誰,都不是 ...
臉書粉絲專頁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