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引用自林建甫院長臉書,出席「產業創新轉型基金諮詢輔導服務團」啟動記者會。)
為帶動我國產業轉型升級,行政院國發基金於2016年通過設立1,000 億元「產業創新轉型基金」,協助國內企業進行合併、收購、分割及其他有助於企業創新轉型之投資計畫,投資對象以中小企業為主。然而,開辦至今總共投資金額才約40億元,國發會主委卻表示希望產業多多申請,這筆錢最好在今年內就能「發完」。而今距年底僅剩不到半年的時間,要將95%的資金用完,這樣「趕業績」顯然是不可能,也易讓人有為了選舉撒錢的疑慮。
其實,在2016年政府提出1,000億元產創基金時,我們就已經在質疑這項計畫是否能有效落實?是否真的能解決企業的困難?從目前僅有投資40餘億元的規模來看,答案是否定的,顯然這項計畫並未得到企業的認同,而如今企業不想投資,政府要硬塞錢過來,效益恐怕也會大打折扣。
產創基金無人問津,最主要的問題並不是企業不缺錢,而是企業看不到前景,所以不敢投資。我們看到,民間投資對
經濟成長已經連續四個季度是負的貢獻,企業所關心的五缺問題,政府雖誇口說要解決,但似乎未能得到企業的認同。種種跡象都顯示,在當前社會環境對製造業帶有反對聲浪,以及現在的執政黨政治掛帥、意識形態主導,加上不斷出現髮夾彎決策,都導致投資環境不佳,即使有再大的資金奧援,企業也不敢投資。
而此次一項投資案因為併購香港的公司,就被立委質疑有掏空、資助大陸官二代等而在調查中,如果是這樣也會受到質疑,也難怪企業會裹足不前,不敢申請。因為中國大陸市場快速成長,已是各國企業的兵家必爭之地,若企業意圖併購任何與大陸、香港相關的企業都要受到質疑,那麼企業想要全球布局的腳步也會受到阻礙,投資意願就會降低。
事實上,新政府執政後,因為
兩岸關係惡化,使得
兩岸企業合作的機會大幅減少,企業獲得政府支持拓展大陸的市場,意圖併購或投資中國大陸的廠商機會也喪失殆盡,一旦企業全球布局少了全球成長速度最快的中國大陸市場,轉向新政府倡導之「新南向計畫」的東協、南亞或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因為語言文化各異,恐將導致企業併購增添風險,投資血本無歸。
1,000億元的「產業轉型基金」,與中國大陸1,200億人民幣的「半導體產業投資基金」相比,雖然規模相差甚大,但若是聚焦在中小企業,則這樣的規模應當足夠,但絕不能是為了「趕績效」,希望年底選前趕緊把錢花完而胡亂投資,這樣只是將納稅人的血汗錢白白浪費掉,但也不希望有投資案因為政治因素,而斷送了企業拓展市場與規模的機會。當然,還是希望政府能有效改善投資環境,提升企業的投資意願,畢竟企業才是最了解產業前景與發展方向的,屆時再有產創基金的協助,就會有相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