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經濟部的最新統計,我國對外出口已經連續兩個月負成長,而我國外銷訂單十二月份又擴大衰退至10.5%,再加上國發會的景氣對策燈號、採購經理人指數等經濟指標都不斷下滑,
台灣的經濟正面臨不確定的未來。
在外在方面,我們看到中美貿易大戰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由於
美國與中國大陸分別是全球第一、第二大的經濟體,雖然雙方領導人在G20會議會面之後,有三個月的緩衝時間來進行談判,會有什麼結果我們都無法預測。但面對這樣的發展,我們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一旦貿易戰持續下去,全世界所有國家、所有企業及人民都會是受害者。
面對中美貿易戰,我們應該用謹慎的態度來應對。可是我們看到,我們政府官員卻以非常武斷與漠視的態度來面對這樣重大的經濟變局,例如有官員說中美貿易戰下台灣會受惠這樣的說法,實在是非常輕率,因為一旦根據錯誤的判斷來做出錯誤的決策,對經濟的影響將是非常巨大,這也不是民眾與企業所樂見的。而從這兩個月的外貿數據來看,正說明貿易戰下沒有人可以獲利。
另一方面,雖然中美貿易大戰持續進行,但是國際間區域經濟整合的腳步卻不曾停歇。我們看到美國雖然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但剩下的11個國家仍推行了「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以中國大陸為主導的
RCEP也在積極談判中,中日韓的自由貿易區也在加快腳步,日本跟歐洲也達成了自由貿易協議等等,台灣被邊緣化的危機不曾減少。
但是我們看到台灣融入區域經濟整合的腳步卻停滯不前,在馬政府時代我們還簽署了台星經濟夥伴協議(ASTEP),以及台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但到了新政府卻沒有與任何重要的經濟夥伴簽署
FTA,其所強力推動的新南向政策也不見成效,我們台商在當地權益受損的新聞也屢見不鮮。這樣的發展,在當前中美貿易戰以及區域經濟整合不斷加快之下,台灣的對外貿易與台商的處境只會越來越不利。
除了外在的變局之外,我們面對的內在環境也相當的艱困。其實,在當前的國際經濟變局之下,不論是企業要來台投資,或是在台的企業要擴大營運規模,政府最重要工作就是要成為企業堅強的後盾、幫助企業解決問題,而不是成為企業投資的絆腳石。
但是新政府上台後,不斷以意識形態主導,加上政策反反覆覆,對於投資信心的影響非常的巨大。而新政府的能源政策,讓「不缺電、不漲電價」的承諾破功,2017年8月15日一場無預警的大停電,造成全台668萬的用戶受到影響。再加上「
一例一休」引發勞資衝突升高、環保爭議斷送廠商經營權益等等,種種因為政治掛帥、操弄民粹、意識形態作祟的政策,加上不斷出現髮夾彎決策、朝令夕改,都使得企業對政府失去信心。
另外,業界最關心的
兩岸關係,新政府囿於意識形態,不願承認「
九二共識」,導致
兩岸關係降至冰點,兩岸產業官方合作無法持續、兩岸貨貿協議等各項談判全面中止。
兩岸關係不佳,民眾生活也遭殃。陸客來台2015年來到414萬人次的最高峰,2016年為347萬人,2017年為269萬人,到了2018年前10個月只剩下223萬人次。受到陸客下滑的影響,台灣的旅遊收入也從2015年的4,589億元,2016年4,322億元,到2017年衰退為3,748億元。
再加上政府推動
年金改革之後,讓國內的消費動能受到大幅衝擊。我們看到許多知名的旅館、餐廳都因經營壓力而歇業、關店,路上的店面也有許多空置,不是待售就是招租,過往熱鬧的風景區,現在都門可羅雀。兩岸關係再不改善,長此以往,台灣的經濟只會愈加蕭條。
總之,面對當前的經濟困局,政府與企業要共同面對,只有肯面對問題、正視問題,不以意識形態來思考問題,才能有效應對這次的挑戰,台灣的經濟的才能有效走出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