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財政部長林全就「國家當前財政」發表演講,要點有三:一是,政府財政急遽惡化,近四年間政府債務餘額成長一點三兆,且在利率低迷下,近四年利息支出仍需六千億。其次,政府花錢沒有效率,沒有成本觀念;此外,債務的增加,已影響國際信用評等機構對我國債信的評等,且財政問題越晚解決,痛苦越大。聽了林部長的演說,除了肯定部長的專業知識外,亦覺得有些困惑,不知我們正在聽手中握有財政改革大權的財政部長在演說,還是手中無權而只能勸誘主管機關面對嚴重財政問題的財政學者。
※改革方案已有,但政務官是否願為政策努力?
畢竟林部長口中債務快速成長的這四年,正是部長在主掌我國財政收支兩面最直接的主計處與財政部,而政府用錢效率的改善及有能力盡快解決財政問題的直接主管部會,亦是主計處與財政部,而財政改革方案亦早在兩年前即已由財政改革委員會,將各項短、中、長期的措施,提交林部長,甚至國內三大工商團體亦對各項措施的內容,提出回應。在已明確認知問題所在,且有具體改革方案,若一位深得總統信賴、熟悉行政運作且是財政學者出身的部長,都不願發揮政務官提出政策並為政策負責的風骨,推動改革,那麼讓民眾知道了我國財政問題的嚴重性,又有何意義?
除了債務餘額快速成長外,近年我國財政透明度之惡化,使得政府公佈的債務餘額,竟可與財政學者及立法院預算中心所估算的數字,出現三兆至十一兆的驚人差距。而已遠低於工業國家、韓國及新加坡的賦稅收入佔國民生產毛額的比例,亦仍在持續下降中,此外,一再擴大產業減稅的適用範圍,使租稅負擔的公平性更形惡化,而財政支出面的僵化,更使政府幾找不出可縮小支出的空間,凡此不但增加國際評等機構對我國財政數據的不信任,亦使我國去年政府財政赤字之評比,在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中,退至全球七十九名。
※我國在償債能力上有弱化隱憂
尤有甚者,近年政府債務增加,多用於當期消耗性支出,由於債務償付具時間遞延性,使得債務的承擔者,多非債務增加的受益者,而當承受債務的負擔增加,卻未相對享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勢將形成我國有納稅能力的族群外移,復以我國人口結構日漸老化,以及監察院明確指出近年來我國移出及移入人口人力素質的惡化現象,皆使得我國在未來償債能力上,存在著弱化的隱憂。
面對政府財政收支兩面存在著趨勢上的惡化現象,實無法單純寄望於經濟景氣的復甦,而得到根本的改善。因此,我們期待的是在政府還有能力作改善的時候,站在全民面前的是具行動力,能扭轉財政惡化趨勢的財政部長,而非只是無奈描述我國財政惡化現象的財政學者。 (作者為政治大學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
(本文刊登於93年九月分天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