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對全球人口的預測,屆至2030年的可工作人口當中,係於千禧年前、後二十年間,也就是從1990到2010年間出生,所謂Z世代,預期他們在勞動供應的佔比,約近於四成。
有趣的觀察是,於上周五(19日)網路節目專訪上,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示警:預估在2030年之時,
台灣將會出現40萬的人力缺口;因此政府規劃是要以3大政策主軸,來強化人才量能,包括1. 培養本土的數位人才、2. 延攬國際關鍵人才,以及3. 深化雙語能力與國際視野。
據悉推動雙語政策,目的是在扭轉當前的國內英語學習,有強者恆強的情況;政府不希望有部分國人的未來,因為語言關係而失去在國際舞台的發展機會。
當然,偏重以勞力作生產投入的開發中國家,跟像是台、日、韓、星在東亞,以及其他已開發社會,人才
競爭力的風貌與議題側重,都會因為企業國際化的程度、所得分配的不均與社會的融合發展意願;甚至在出生率的高低跟吸引、開放移民與否,而有種種的差別和不同等級的急迫性。
然而這批打在娘胎內,即已習染網路和虛擬世界;自出生後,更在3C產品的伴讀聲中與陪玩下長成,所謂的Z世代,他們的實質影響力和預期帶起的變動;尤其到2030年之時,他們已從被撫養人口,逐步走上臺成為消費和職場主力,那麼無論在虛、實環境的作用可能和有效連結、職涯規劃與工作內涵的定義,於可預見的未來裡,決策者都該有全新思考和重做定位的意願準備。
一方面,他們是擅長使用網路的新世代,於資訊取得非常即時而且來源廣泛;因此,對經典文庫、權威專家與數據精準與否,比較不那麼看重;就另一方面來看,他們在快節奏與分享的頻密下,人際經營也偏重於能否共同建構關係?既要精采、刺激,又要好玩不費力。
就以台、日、韓來說,生育與結婚意願下降很快(做為分子的Z世代人口,就比較小);同一時間,又有公共衛生與營養條件等的增長,讓其他可工作的成年人口,因為健康與存活率的大幅變高(分母因此而快速擴大),因此這幾個東亞國家的Z世代,無論在勞動占比或是參與能見度上,比起其他有大量移民的已開發國家和新興國家,就計量的向度來看可能偏低一些。但是日、韓企業的國際化程度,遠高於台灣;從沒聽說需要以推動雙語政策,來因應國際競爭的。
舉例而言,像在台灣頗富盛名的鼎泰豐和乾杯集團,他們除了不斷在菜譜與食材選用上,打造用餐服務的味蕾感動;更不斷在品牌形象與海外展店目標上,搭配其內部訓練和擔綱選才。換句話說,有良性循環的養成進行與責任指派;能甄選合適人才,同時透過員工能力的補強,從而滿足僱傭雙方的發展需要,以員工的學習成就與外派駐點的用人需要,達成彼此的茁壯成長。
職是之故,面對著Z世代的網路長成經驗,和所輾轉積累出的心態:「用得到才學、工作帶玩樂」;那怕主管部屬關係,都變成是哥倆好的交情性質!重點是:
如何能吸引注Z世代的專注力與投入意願呢?顯然,除了傳統的教育養成,無論在產品、服務的設計,在企業管理與獎懲制度,都有賴掌權者隨時的切換視角,能懂得Z世代的心緒,欣賞其突兀發想和虛實交錯的慣常視野,從而積極打造深具參與感、能有交互帶領與扶持體驗的深層內涵來!
(本文刊於2023年5月24日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