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經濟示範區引入國際名校辦學是大突破,讓
台灣可以帶來大轉變。
小時候我在彰化縣的鄉下長大,國中時被父母親送到彰化市去讀初中,就是九把刀的學校,因為那一年的片子而出名的精誠中學。高中到台中,大學到台北,博士班到
美國。在成長的階段,一步步地往外走,不但認識更多來自各地的英雄好漢,也須面對不同的挑戰,接受嶄新的考驗。而且眼界逐漸的開闊,對事情的判斷更準確,人生也更豁達。
在美國讀博時,看到
高等教育提升科技,帶動服務業,增加社會附加價值,感受尤其深。在歐美很多大學城,平常5、6萬人口,也是人聲鼎沸,好不熱鬧。但是到了耶誕節、新年的假期,學生、老師回家去了,小鎮人口可能剩下幾千人,頓時沉寂下來。這些學生來自不只是附近的市鎮,而可能是不同的州、不同的國家。學生回去坐火車、坐飛機,可能要行幾千公里。
台灣的大學,我們也有來自遠方的學生,過去是僑生,現在有陸生,還有一些交換學生及國際學生。可是這些國際學生很多是拿台灣的獎學金才來的,不是真正像我們當年去花錢的國際學生。
我常想,為什麼台灣吸引不了真正的國際學生?台灣高教環境不輸國際,每年全球大學排行榜,台灣都榜上有名,顯示辦學符合國際水準。但是缺乏國際名校的招牌,吸引國際學生還是很有限。
現在擴張台灣高等教育的機會來了。自由經濟示範區教育政策將先讓外國名牌大學來合作開設學位專班、學分課程,再經3年也可以設立學院或分校來獨立招生。
教育部最近透露,已經有多所國際名校準備來台。南加大與清大、北醫合作,開設生醫學位專班;法國藍帶學院和高餐大合作,馬上就將開設專業學程招生,明年更開設學位專班。京都大學、康乃爾大學與屏科大將合開動物疫苗產業國際學程;新加坡大學也將與屏科大開設觀賞魚產業國際學程。香港科大與義守大學則計畫將其現有的國際學院轉型,開設學位專班或專業學程。美國密西根大學則進入銘傳大學部分課程。另外英國南威爾斯大學、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也都表示了興趣。
但台灣有什麼優勢,外國學生肯來?首先我們有地緣優勢,台灣位居東亞的樞紐。航程3個小時,涵蓋整個東亞。其次,台灣的高科技工業和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確實可吸引各國學生。第三因為台灣生活費便宜,甚至這些名校的各國學生來讀個一兩年。讀者不要以為讀名校的學生家裡一定負擔得起生活昂貴的都市。我很多讀芝加哥大學,讀紐約大學的朋友,他的小孩及同學也寧願選擇非主校園,而是到其他國家的分校去度過一兩年,一來節省,二來可以學更多。來台灣生活便宜,又可不同學習,何樂而不為。
日前反對的聲音說引入國際名校,學雜費勢必提高,變成有錢人才有機會學習;也有人擔心合作的學校內將面臨兩種制度,造成教育商品化、階級化,更有人擔心是再鬆綁陸生。
國際名牌學校,收費當然不便宜,但願者上鉤,而且這與現行教育是完全不同軌。另外學校裡本來就有不同學程,不同學制,甚至授予不同學位。五專、四技二專的路我們都走過,一般生、在職專班、EMBA,甚至國際MBA班在學校裡都正在進行,也沒聽說有階級歧視。而陸生如果上得起國際名校班,我們恐怕要更歡迎,這些都是帶給台灣未來更多的資源。
最重要的,不論是與國際名校合作的班或是未來的分校,他們都會大量雇用在地的職員,或是需要助教、助理,這個都可以創造台灣的就業機會。而學生住在台灣,食衣住行都變成在地。家人也可來來往往的探視。又國際生或多或少仍會與我們師生互動,可以刺激台灣的學生、老師,乃至於提升整體的教育水準。某些外國大學可能併購我們的大學,但只要是雙方願意,這也可以解決未來
少子化下,台灣高等教育閒置產能的大問題。
引入國際名牌大學是個好政策,可以幫助台灣國際化。
(本文刊載於2014年5月20日中國時報)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