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雙卡呆帳問題浮現,一向被銀行及金控視為金雞母的雙卡(信用卡及現金卡)業務,成為眾家業者避之唯恐不及的燙手山芋。曾經是業者面臨企金高逾放且存放款利差縮小時賴以生存的出口,現已成為壓縮獲利的緊箍咒,銀行及金控開始尋找屬於各自的另一個春天。惟業者偏差心態若未改變,類似雙卡事件的惡夢將再度發生,恐將是另一個寒冬。
去年為打銷雙卡呆帳,不僅本國銀行獲利嚴重衰退,不少外資銀行也蒙受損失。眼看雙卡呆帳不僅短期無法完全消化,長期甚有越滾越多的跡象,除了少數風險控管得宜、業績不受影響的銀行繼續維持外,多家銀行從去年底開始減縮雙卡業務、縮編雙卡單位及裁減相關人員。所謂「此一時,彼一時」,過去依恃雙卡獲取高利潤的銀行與金控,如今從天堂跌落地獄;當時未隨風起舞的其他業者,則慶幸沒被捲入雙卡風暴。
雙卡問題源自金融業者過當與不實的銷售行為、金融消費市場資訊不對稱及消費者金融知識不足,同時亦突顯金融機構風險控管未臻完善及金融從業人員道德的不足。在雙卡效應導致消金業務被打入冷宮,而傳統存放款業務又因國內資金過剩使得利差越來越小,銀行和金控開始轉移重心至財富管理業務,部份業者則轉戰中小企業貸款及聯貸市場。此番情景,與當初各家力爭雙卡業務的戰況無異。令人不禁擔憂,若前述問題未全面改善,業者只為求取更高獲利而不顧一切往前衝,恐重蹈今日覆轍。
筆者以為,金融業者除尋找新的金雞母外,應善盡通知責任誠實銷售,更應遵循風險控管原則拓展業務,並提升金融從業人員的道德觀念,同時應避免一窩瘋的行為及過度集中特定業務,方能使銀行不致因單一業務風險而承受巨大損失,維護股東與投資人權益。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