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開放美國牛肉進口是台灣國家安全戰略下的重要一步棋,主要是為了在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貿組織)的規範下替未來台美談判TIFA鋪路。台灣希望藉著與中國大陸洽簽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擴大國際經貿空間,但大多數國家都在觀望等待兩岸洽簽ECFA之後再說。美國是國際間唯一抗拒中國壓力與台灣洽談FTA(TIFA)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的國家。因此,ECFA與TIFA(Trade and Investment Framework Agreement,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若能同步進行,有利於拓展台灣的國際經濟空間與經貿利益。對於身處兩大強權之間的小國,兩面交好的平衡策略有助於提升小國的主體性。
弔詭的是,民進黨一向以捍衛台灣主體性為職志,卻強力要求台美重啟談判,一反過去長期「反中親美」的立場,令人感到矛盾,只能說是為了年底選舉表演的一場牛肉政治秀。
美牛在台難有市場
其實,我國與美國所簽的議定書,其標準是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所訂的規範更嚴格,與南韓經過「牛肉風暴」後修正的開放標準相同。由於國人仍有疑慮,衛生署祭出「三管五卡」的行政措施,等於實質性防堵美國牛絞肉及內臟進口。何況,進口商表明不會進口,速食業者不會採用,縣市政府採取自主管理,消費者在廣為周知的情況下不會食用,美國牛絞肉與內臟在台灣根本沒有市場。
當年為了開放美國火雞肉進口,時任國貿局長的蕭萬長被憤怒的雞農蛋洗,但後來證明,美國火雞肉在台灣沒有市場,台灣人還是愛吃本土的溫體雞肉。鑑往知來,現在被台灣民眾認定可能「有毒」的美國牛絞肉與內臟更不可能有進口的市場空間。
這次風暴凸顯政府缺乏有力的政策行銷與溝通能力,民眾在資訊不對稱的恐慌心理催化下,引發社會排山倒海的抗爭聲浪。畢竟國家安全戰略與經貿利益對於民眾來說太遙遠,而食品安全卻是每個人關心的切身大事,加上縣市長選舉在即,於是朝野立委與縣市長紛紛大動作表態,競相加入反美牛的行列,民粹政治蓋過理性專業。至於如何尋求兼顧國家外交利益與國民健康的解決方案,卻少有政治人物願意認真討論。
立法院如何訂定食衛法修正文字?如果沒有透過修法牽制已簽訂的美牛進口議定書,很難對民意有所交代;不過一旦修法強度損及議定書共識,甚至必須重啟台美談判,又將嚴重傷及政府威信與台美互信。食衛法怎麼修訂將嚴格考驗朝野之間的政治智慧與協調藝術。
國內政治勿損外交
國際政治經濟學的鐵律是:國際關係往往受制於國內政治。但如果國內政治玩得太過火,傷害到國際外交關係(台美關係),導致美國採取報復性措施反制,最後受傷的是台灣的整體利益。政治牛肉秀,可以休矣!
(本文發表於2009年11月9日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