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的監察院長王建煊表示,現在公務員裡一大堆笨蛋,各界議論紛紛。眾所皆知,我國的高普考之難考,錄取率之低,能夠考上的,當時不但不是笨蛋,而且是佼佼者。然而,是什麼原因讓社會有這樣的觀感?
反觀對岸,公務體系的效率,領導階層的策略計畫,已經讓中國從很落後、低度開發的國家,成為舉世注目的G2。馬凱頓在《亞半球大國崛起》一書談到用人唯才的精神,肯定中國的公共部門比美國行政機構活潑有朝氣,盛讚新加坡政府是最講究公務員進賢任能的國家。
台灣的公務體系應如何改革,才能提高我們國家的競爭力?我們覺得,有兩大關鍵:一是行政院組織法的調整;二是公務人員的進用與考核升遷。
行政院組織法的修訂已經延宕十餘年。60年來,行政院陸續增設近20個委員會,造成部會組織疊床架屋,導致業務協調、整合與推動的重大困難。民進黨政府執政時,也主張組織再造,但朝野一直難以達成共識。
行政院組織法的調整,目標是建立一個更具國際競爭力、高效能,且能提供人民「良好服務」的政府。依此目標調整後的新組織才能打造出一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活力政府」。依劉內閣時期的規劃,行政院部會將從現有的37個,精簡為29個。日前經行政院及立法院協商後,確定再精簡為14部八會。這個部分我們樂觀其成,並督促政府早日修法完成實施。
關於第二點,我們先看考試院長關中最近指出,現在的考績是「失靈的制度」;輪流打乙等,更是淪為一種假平等。未來將有新突破,只要五年內被打三次丙等,或是累計達三次丙等就會被淘汰。銓敘部也將設定丙等淘汰名額,不再是現在的0.03% 公務員被打丙等,以落實改革。
但是新的考績制度,當上司的人,考慮到這是生與死的工作權問題,關鍵的丙等是那麼容易打得下去的嗎?或是在地方上的考核,會不會淪為派系鬥爭報復的工具?
我認為一個重要的輔助措施,在讓公務員產生流動性,讓他們有機會轉進民間體系,才能有效進行改革。
我們應該鼓勵公務人員出來創業,因為公務人員出來創業,創業需要用人,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他本身空出來位置,後面的人就可以遞補上來,最後也可以讓國家的考選多一個名額。如此,就業市場就可以產生流動性。
但是公務人員,為什麼要離開公務體系?沒有更大的誘因,或是保障可能的回頭路,恐怕還是不可行。我們相信,公務機構的歷練與視野的培養,絕對可以讓優秀人才看到外面民間有一片值得開發的天空。但是害怕事業不順遂的風險,還是會令人打退堂鼓。因此,給予留職停新的保障,以備不時之需的退路,是有必要的。另外,因為職務空缺,經費的節省,必須要給予原機關用人上更大的彈性,而且儘量以約聘人員來填補其空缺。如此一來,公務人員的流動性會產生。
考績不佳的人,看到別人來來去去,自己都要有另謀高就的準備。主管要打連續丙等才打得下去,才能夠樹立權威。未來政務的推動,才能順利。整個政府體系才能朝良性發展。公務人員的進用與考核升遷問題,就容易解決。
另外,現在公務人員到事業單位,年資要結清,因此這也產生人材流動性的屏障,妨害到公務與民間部門的交流。未來反正只能領一邊的薪水,年資若可以保留,也是多一個退路;這對想要出去的人,有一個鼓勵效果。退休金則應該儘快朝可攜式的方向落實,更不會產生問題。
最後,我們覺得整個政府的規劃與運作,應嚴格考慮效率因素。在企業裡,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就是經常使用的數據化管理工具,將公司、員工、事務在某時期表現給予量化與質化評估。
馬來西亞首相納吉從4月上任後,積極推行項國家關鍵成效領域的KPI績效評量,以實現政府轉型。這是首次有一個國家以此方式全面性的改革政府,並且公開改革方案,讓人民作出評估。馬國的改革也值得我們現在政府施政的參考。
(本評論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
(本評論發表於2010年1月1日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