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四建設案自民國六十九年提出,經過多次波折,終於在八十五年十月立法院通過核四覆議案而確定興建。二十年來核四爭議不斷,所以在此時發表任何主張都可能引發不同意見,這是意料中的事。不過王文的標題及文章(上下兩篇)內容充滿意識型態及情緒語言,甚至人身攻擊,實令人感到惋惜。
二、核四是一項重大公共政策問題,過去已有許多文章與言論,因此,要對此問題詳加討論,需要寫成幾本書。筆者原文主要在從公共政策觀點,應用現代化決策理論,提供一個理性思考的方向。筆者參酌多位決策學者專家的論述,將決策方法歸納為五大步驟,做為分析核四問題之架構,並且以六項目標作為重點加以探討。若要詳細論述,每一步驟、每一項目均可寫成一本論文或專書。但因篇幅有限,只有數百字(全文約四千字),當然過於簡略,容易引起批評。若要對王文一一澄清駁斥,需要相當篇幅,本人無此意願,也認為沒有必要。因此,僅舉一、二例加以說明。
三、台灣實在很小,到處都是熟人,例如張俊雄是我立法院的老同事,我在中山大學任職時也時常見面,林信義部長我也認識。所以,我的文章旨在提供思考模式,就事論事,有必要提到當事人時,點到為止、語氣委婉。不過王文既然提到「核四再評估委員會」,我不得不提出幾點疑慮。過去政府對核四案早做過多次評估,這次的再評估就一定比以前高明嗎?林部長成立這個委員會的真正目的是要客觀評估核四問題還是支持民進黨反核政策?若要真正評估,應可參考全腦思考模式(如:Ned Herrmann著作 1966),延攬更多不同專業背景的成員,以集思廣益。但實際上,對於評估這樣重大公共政策的委員會,卻無公共政策領域的教授,成員同質性很高,而且有數位立場鮮明的反核人士。又林部長停建核四的建議書是否忠實反映與會者意見還是偏向反核人士?
四、張俊雄院長根據林部長建議書宣布停建核四的理由之一為:「核四合約終止損失尚低於續建投入成本」。他進一步說明:「核四合約終止停建損失,估計在七百五十一億元至九百零三億元之間。…若決定續建核四,據經濟部估計,則至少須再投入一千二百億元,…」這樣的分析顯然有嚴重的瑕疵,因為只考慮「成本」而忽略了「效益」。停建核四而支付的751至903億元,全屬損失,不但毫無效益,而且可能還須花錢處理廢墟;但續建核四的支出1,200億元,屬於投資性質,完工後有一座核能電廠可發電。依行政院的方法分析,則興建中的工程,尤其是施工進度未達50%以前,均應宣布停工,因為停工損失一定低於續建成本。不知規劃中的高雄捷運系統及南北高速鐵路,將來是否均採此方式,在完工之前宣布停建?又關於安全問題,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教授已針對行政院引用錯誤資訊決定停建核四,嚴重扭曲核能專業,提出六項、超過四千字的澄清文,希望行政院能夠「還原」事實真相,以免誤導社會大眾。因此,筆者不另贅述。
五、理論上,影響股價的因素很多,就表面而言,股價與核四似乎無關,但是不可否認下列事實:三月十八日總統大選後,選民對於陳水扁總統寄予厚望,股價加權指數仍持續上升,至四月五日達到最高點(一○、一八六點)。四月廿八日,即林信義宣佈將成立核四再評估委員會的前夕,加權指數為八、八二四點,至十二月廿七日的指數為四、六一五點,下跌幅度高達四七.七%。九月三十日林部長建議停建核四及十月二十七張院長宣布停建核四,均引發當日的股價大幅下跌。在過去八個月期間,政府曾提出「振興傳統產業方案」(六月二十八日)、「知識經濟發展方案」(八月三十日)、「五大保證」、「八大措施」(十月十四日)、「六大穩定股市措施」(十一月二十日)等,又自五月二十五日財政部就開始動用四大基金及國安基金持續護盤,但改變不了股價持續下滑的趨勢。
在過去八個月期間,政府有何政策對股價造成負面影響?除了核四、美濃水庫與兩岸關係,及因此而引起的朝野爭議,人民信心下降與外資卻步外,還有什麼?同一期間,美國道瓊指數從10,734點微升至10,803點。又這兩天美國股價下跌,但我國股市大漲248點,除了大法官即將對核四案做出解釋外,還有什麼重大消息刺激股價上升,問問證券商吧!
結語:
王教授既然貴為核四再評估委員會之乙員,已在該會充分發言,是否可讓外人表達一點淺見,使社會大眾知道另一種聲音的存在。
(本評論代表作者個人之意見;90.01.15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