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2012年民進黨臺灣519晚會。)
中華民國目前在外交戰場上面臨空前挑戰。鑒於外交是一個高度專業的領域,要想守住這個戰場,國家戰略要正確,也需依賴外交部的專業部隊。不幸的是,蔡政府把外交部當成黨營事業,大肆安插「自己人」,嚴重傷害外交團隊的素質和士氣。
首先,蔡政府輕賤職業外交官,以政治任用的名義,大量聘用綠營政客或親綠學者擔任要職,包括外交部長、政務次長,以及派駐日本、德國、法國丶瑞士、希臘、愛爾蘭和泰國的代表,而且尚未包含特任副代表和公使等等。其中,駐日代表謝長廷在進口日本核食和台籍慰安婦等議題上,一再被國人質疑替日方代言。至於駐德代表謝志偉在106年國慶酒會上,紅布條上的德文故意漏掉中華民國,而以「一個民主實體」取代。兩謝的脫軌行為,職業外交官是不敢為的。
尤有甚者,2017年底,立法院通過的「駐外外交領事人員任用條例」,不僅將特任大使及特任常任代表不受員額限制」明文納入法條,更將非職業外交官的文官得擔任駐外人員的上限,由10%放寬至15%,進一步壓縮了職業外交官的升遷機會。
無疑地,
民進黨修法的目的乃在酬庸自己人,讓外交人員政治色彩更濃,而非專業性更強。吳釗燮欠缺職業外交官的謹慎和穩重,先後在立法院強調多明尼加和布吉納法索與我邦誼穩定,這兩國不久卻和我斷交。他上台半年,斷交三國,卻依然穏坐釣魚臺,毫無政務官的風骨。反觀歐鴻鍊部長,當外交部在88風災應否接受友邦救助上處理不佳而引起批評時,他立刻引咎下台,不接受馬總統慰留。事實上,事發時他在國外,由次長代理職務。
眾所皆知,兩年多來,
台灣在外交戰場的節節敗退,乃是
蔡英文低估了北京對她拒絕92共識的可能反應,也高估了華府幫助台北對抗北京的意願和能力。這是政治和外交戰略的錯誤,絶非職業外交官怠惰所致。相反地,身處前線的我國大使,經常為了維護邦交而疲於奔命,積勞成疾甚至病危,前駐史瓦帝尼大使陳經銓和前駐多明尼加大使湯繼仁只是兩個近例。
坦白說,民進黨政府在外交上一敗再敗,仍敢於誇大其外交成就,迷惑它的支持者,部分原因在於國會和媒體的制衡力道不足。
當國人近日紛紛責備民進黨立委們不顧南部水災而出訪波蘭時,後者竟然表示此行係應波蘭國會副議長之邀請,受到高規格接待,乃是「外交突破」。事實上,2011年5月,我和其他4位立委也曾應波蘭眾院副議長倪秀斯基邀請,前往該國訪問一週,見到外交部和經濟部資深官員以及不少國會議員,倪氏還在國會正式設宴款待我們,我們
國民黨立委卻從不敢自誇「外交突破」。
此外,蘇嘉全院長此次藉參加馬凱參議員葬禮之便,拜會了
美國眾院議長萊恩,國內某媒體誇稱這是「台美斷交後首例」,多數報紙也讚譽有加。這的確是美事,不過,早在1997年4月,美國眾院議長金瑞契就已訪問過台灣,王金平院長也分別於2002年、2008年和2011年,在美國國會山莊拜會了當時的眾院議長哈斯特、裴洛西和貝納。
最後,提醒民進黨政府,中華民國和各國國會的關係,主要是靠我們年輕的職業外交官每天勤跑駐在國國會,和議員辦公室上上下下搏感情,辛苦建立起來的。政府高層在享受和宣揚自己的外交成就時,應該牢記此點!
(本文刊載於107.09.04 中國時報A14版,原標題為「被霸凌的職業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