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氣候變遷」是當前全世界重視的議題,因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天然災害(如風災和乾旱)為各國帶來巨大災害,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辦事處估計,每年至少有15萬人因氣候變遷而死亡。為此,聯合國於1992年5月通過氣候變化綱要公約(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1994年3月21日公約正式生效。其目標在防止氣候系統受到人為干擾,同時使生態系統能夠自然地適應氣候變化、確保糧食生產,免受威脅。由於進入後京都議定書時代及
美國對氣候變遷立場改變,目前全世界正密切注意2009年12月7日~18日的哥本哈根會議,會議中192個國家元首將決定的議題包括全球下一輪的減量協議、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資金及技術的轉移機制、保護森林機制及完善潔淨能源發展機制等。
我國99.3%(2008年)的能源供給依賴進口,受國際能源價格波動的衝擊尤其顯著。加上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管制日趨嚴峻,將影響化石能源使用,能源組合結構及國內產業與日常生活的負擔,因此如何降低此衝擊而不影響經濟發展為政府關注的議題。
在新能源技術暫無突破性發展的情形下,國際間特別著重節能減碳的技術與合作。然而節能減碳除了政府積極推動外,亦須全民參與,才能創造低碳社會。另外,必須展現全新的思維,一面制訂節能減碳獎勵措施協助民眾對抗高能源價格的衝擊,另一方面須透過國際合作引進新節能技術。本文首先討論國內節能減碳的推動方向,其次探討氣候變遷及節能減碳的國際合作策略。
二、 國人自主性節能減碳行動
2008年6月5日政府頒佈「永續能源政策綱領」,為
台灣節能減碳的上位政策,另外為落實「永續能源政策綱領」,政府進一步擬定「節能減碳行動方案」,訂定各工作目標及量化目標,納入各部會施政計畫,發揮高效能的執行力。
永續能源政策主要朝能源供給面的「淨源」及能源需求面的「節流」做起,本諸無悔措施的概念,建構「二高二低」即「高效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與生產效率」、「高價值-增加能源利用的附加價值」、「低排放-追求低碳與低污染能源供給與消費方式」及「低依賴-降低對化石能源與進口能源的依存度」的能源消費型態與能源供給系統。
另外依「永續能源政策綱領」,政府訂定「節能減碳行動方案」,主要內容為:
(一) 改造能源結構方案,提升發電效率;
(二) 降低企業排碳,發展綠色產業;
(三) 建構便捷運網,人本交通環境;
(四) 邁向低碳社會,推廣節能照明;
(五) 全民減碳運動,廢棄回收利用;及
(六) 完善法規基礎,建置配套機制。
此外環保署也提出十大無悔措施,希望推動民眾自主性節能減碳行動;其內容如下:
(一)冷氣控溫不外洩:冷氣溫度控制在26-28度最佳。家庭冷氣若能調高1℃,就可節省6%耗電。
(二)隨手關燈不浪費:除了燈以外,任何電器用品未使用時都該拔除電源。
(三)省電燈具更省錢:60瓦亮度的傳統鎢絲燈泡需耗電60瓦,同樣瓦數省電燈泡卻只耗電17瓦,壽命更長更省電。例如:T85、T8、T6、T5等省電日光燈,或省電燈炮。
(四)節能省水看標章:選購環保標章、省能、省水標章的商品,讓不環保的商品因市場機制自然淘汰,同時鼓勵廠商生產更多環保商品。
(五)鐵馬步行兼運動:「人是最好的運輸工具」,短路程不妨走路也保健康。
(六)每週一天不開車:換一下交通方式,每週一天搭乘大眾運輸也是項綠色選擇。
(七)選車用車助減碳:遇到紅燈,別忘了停車熄火。
(八)多吃素食少吃肉:每周一天或一日一餐食用素食,減少畜牧業造成的碳排放量。
(九)自備杯筷帕與袋:養成隨身攜帶杯子、筷子、手帕、購物袋的好習慣。
(十)惜用資源顧地球:勤作回收、雙面用紙,每樣物品都節省使用。
除了政府部門外,民間組織及NGO團體近年亦自發性推動節能減碳活動,如舉辦節能經驗分享會、低碳達人活動、公平貿易消費等,期望節能減碳從根本做起。
三、 氣候變遷的國際合作策略
為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會議做準備,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十四次締約國大會(COP14)暨京都議定書第四次締約國會議於2008 年12 月1~13 日在波蘭波茲南(Poznan)舉行。本次會議目的是履行兩年內達成後京都時期協定磋商行動之峇里島路徑圖(Bali Roadmap),以2009年12月舉行之哥本哈根會議(COP15)會議作為磋商終點。此會議主要結論有:
(一)決議啟動6千萬美元「調適基金」,同意給予調適基金理事會(Adaptation Fund Board)法律地位,並以全球環境基金(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Facility, GEF)作為秘書處、世界銀行(World Bank)擔任基金之信託管理人,盡快促使該基金開始運作。該基金來源為「清潔發展機制」,而設立「調適基金」係為了在「京都議定書」下資助開發中國家推動氣候變遷衝擊調適之具體計畫。
(二)推動開發中國家之波茲南技術移轉戰略計畫(Poznan Strategic Programme on Technology Transfer),由已開發國家領導技術發展及提供足夠技術移轉融資,並透過提供適當智慧財產權管理,使開發中國家實施減緩行動。
(三)在減少開發中國家毀林排放量(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Degradation, REDD)討論上已取得初步進展,包括同意於2009年6月舉辦有關估算和監測減少毀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量、國家和地方監測與報告體系、森林資源地面與遙測調查方法論、財務誘因等相關議題之能力建構研討會,並同意考量原住民意見積極有效參與(full and effective participation)機會,然而仍有許多原民社區抗議其權利(right)並未獲得應有的保護。
(四)通過2009年工作計畫,意味著2009年氣候變化談判進程正式啟動。2009年6月將制定出因應氣候變化新協定的談判草案(negotiation documents),目標是在丹麥哥本哈根會議就2012年後因應氣候變遷問題達成可接受的具體成果(agreed outcome)。
在國際合作方面,我國因應氣候變遷也積極參與國際會議,如波茲南會議我國亦派代表參加,且出席了週邊會議(如國際排放交易協會(International Emission Trade Association, IETA)共同主辦的正式官方週邊會議)。
由於台灣並非聯合國會員,因此被排除在全球減碳機制外,如京都議定書中的三大彈性機制:「清潔發展機制CDM(允許附件一國家的政府或企業,在非附件一國家執行溫室氣體排放減量計畫)」、「共同減量(JI)(允許附件一國家彼此相互合作)」與「排放交易(ET)(允許附件一國家彼此進行排放減量交易)」。
我國過去曾討論各種國際合作策略的可能性,如投資「世界銀行」碳基金(Carbon Fund)的運作,但因無世銀的會員資格以及登錄時可能無法認可的風險而作罷;台電亦曾在宏都拉斯進行第三座巴圖卡和發電廠投資計畫,希望透過0CDM的模式將創造出來的碳減量額度算到我國,然而我國不是京都議定書的締約國,創造的信用額度,無法申請歸我國所有,且相關投資評估,如簽約問題及投資方式都使得此計畫需再評估。此外亦有倡議購買國際自願交易市場碳減量信用額度,但實際上是否可行還須由我國未來國際參與發展來決定,如京都議定書可接受隸屬於UNFCCC締約國下之區域經濟組織參與CDM投資活動。台灣為
APEC會員,可以參加APEC支持的CDM計畫活動。
台灣不是聯合國會員,因此無法參與聯合國各種環境公約,也不易獲得國際合作資源。政府有感於此,遂積極推行「務實外交」。基於我國在氣候變遷及航權上的需要,今年聯合國會議上政府積極推動加入UNFCCC及ICAO等組織係務實之作法。此外政府宜進一步採用點對點進而擴展成面對面的國際合作策略,像推動民間或非政府組織參與永續發展的相關活動(如研討會等),並由政府編列預算補助民間單位以建立國際交流的管道,如積極派員或是補助民間單位參與「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蒙特婁議定書」及「生物多樣性」等會議。另外,亦宜積極參與爭取主辦國際會議或區域間永續發展及氣候變遷會議。
四、 節能減碳的國際合作策略
在已頒佈的「永續能源政策綱領」中,政府提出:「推動參與國際減碳機制,透過國際合作加強我國減量能量」,因此在此架構下如何推動國內減碳機制,且適當地與國際接軌愈顯得重要。
政府積極推動國際合作,如環保署提出「全球合作以最高效率利用化石能源及生質能源之台灣倡議」:為削減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我國推動利用國際合作,在未來40年逐步以最高效率方式利用全球生質能源及化石燃料。未來我國國際合作宜著重於持續引進先進國家環保政策及技術,改善國內環境品質;分享台灣經驗,協助其他國家解決環境問題;參與國際組織及環保規範制訂會議,遵循國際環境保護趨勢,共同保護地球環境及推動國際碳權經營之合作,致力減緩氣候變遷。期盼透過雙邊及多邊合作,加速國內、區域及全球環境保護工作,有效保護環境品質,確保人類健康及永續發展。
另外節能減碳合作因較不牽涉主權問題,因此政府及民間單位有較大的發揮餘地。政府應讓民眾及產業界瞭解節能減碳並不是威脅而是機會。節能減碳可帶來龐大商機,此綠色商機可為台灣帶來再次經濟起飛。目前全球已出爐的綠色新政總值為4300億美元,未來10年將投入2兆8000億美元。台灣的電子業發達,應積極投入電子產業相關的綠能產業,如太陽能與LED,並且應開始發展系統性的綠能產業,並參與國際合作投資建設,透過邊做邊學的方式,強化我國綠能產業的發展。
五、 結語
我國為能源輸入國,能源價格的衝擊影響頗大,在新能源技術尚未成熟的情況下,政府如何引導民眾減輕能源衝擊並將社會型塑成低碳社會為政府要責。低碳社會除了政府相關政策的引導之外,還需由人民自身的覺醒及努力。政府依「永續能源政策綱領」制訂的「節能減碳行動方案」中明白指出此為全民的減碳運動,另外環保署也提出「十大無悔措施」希望喚起民眾自覺的力量來達到節能減碳。
在氣候變遷國際合作上,台灣因不具聯合國會員身份,因此參與各種活動受到牽制,如何突破困境就越顯重要。政府積極推動參與UNFCCC值得肯定。此外政府宜由點對點而形成面對面的實質合作關係,透過政府補助民間單位或非政府組織參與國際會議或積極爭取主辦國際或區域性的會議,在不放棄任何合作機會的情況下達成「務實外交,實質合作」的國際合作目標。
在節能減碳國際合作方面,因比較不牽涉主權問題,因此有較大的活動空間。除了定期舉辦研討會與先進國家技術交流之外,我國應投入發展中國家的綠能產業交流,以扶持我國廠商發展系統性的綠能產業在當地進行基礎建設,如太陽能發電廠或LED路燈等。透過邊做邊學,累積技術,也可有意義的援助友邦。另外,低碳社會下,核能是無可迴避的選項,宜透過與國外技術交流創造一個更安全的核能使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