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議題背景
一、行政院研考會在二月中旬發佈一項有關「社會公平正義」民意調查研究報告指出,國人對國內財富分配平均與否,認為財富分配愈趨不平均的比率遠高於財富分配平均的比率,顯示一般國人認為近年來財富分配愈來愈不平均。
二、主計處每年所發佈的國民所得統計資料顯示,也證實國內財富分配趨於惡化的事實;主計處資料指出,就以2008年到2009年兩年間,國民所得分配,在未加計政府福利移轉支付的所得分配,最高20%家戶所得與最低20%之比,從7.73倍提高到 7.81倍。即使加計政府福利移轉支付,其比例仍在6.14倍(2009)。
三、在亞洲近鄰國或地區中,我國國民所得分配的吉尼係數,高於大多數的國家。顯示我國國民所得分配趨於惡化的事實,值得政府加以重視。
四、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曾在去(2009)年十一月間表示,政府政策在追求經濟成長之餘,也應多重視均富的政策。
貳、議題分析
一、政府政策如何同時達到經濟成長與財富平均分配的雙重目標,一直是國家發展所要努力的方向。換言之,求富與求均所要採取的對策,容易陷入彼此矛盾衝突的困境。求富需要資本累積;而求均則是需要分配資本。
二、因此,美國學者錢耐瑞(Hollis Chenery)擔任世界銀行總裁時,曾發表「成長中的再分配」(Redistribution with Growth)一書;指出同時追求經濟成長和平均分配,最重要的策略:就是提供國人充分的就業機會、普及式的教育機會、適合個人適性發展的職業訓練。當個人的財富累積主要來自工作所得,人人有充分的就業機會,財富的分配自然趨於平均。
三、英國學者季登斯(Anthony Giddens)在1990年代初期也提出相似的觀點。季登斯在其經典大作「第三條路」(The Third Way)中指出:積極性的福利(Positive Welfare)不是提供直接的福利給付,而是提供就業機會,而為了確保人人有就業的機會,政府的責任就是創造一個「投資的社會」(the investment state)。套用現在常用的話,就是創造一個「內需市場」(domestic market)的社會。從社會政策的角度來說,就是創造充分就業機會、提供終身教育、以及社會福利的可攜帶給付制度。
季登斯也指出,政府提供各項福利津貼給付,雖然也能產生所得再分配的效果,但是它的效果卻是短期的,而且容易形成為人所詬病的「福利依賴」(welfare dependence),就長期而言,不僅不利於經濟的正常發展,而且求均的效果也有限。
參、社會政策建議
參考前述的論點分析,一個同時達到求富與求均的政策,必須同時兼顧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廣義的經濟政策包括土地政策和金融政策。本文僅就社會政策提出綱要性的建議,它至少涉及教育、就業安全、及社會福利政策等三方面。同時最重要的是:政策的提供必須合乎下列三個基本原則;
1、資源提供的「可近性」(accessibility)
2、資源分配的「普及性」(universality)
3、資源供給的「差異性」(selectivity)
一、教育政策方面:
1、特別是在基本教育上,政府必須確保國民的基本受教權。教改之後並未減輕國中及國小學童的學習負擔,經濟弱勢學童的學習負擔依然沈重。國小及國中教育資源的提供仍存在不「可近性」。
2、高中職教育需兼顧一般與職業的不同需求,避免大部份高中化,弱化職業教育的重要需求。
3、大專教育方面,政府應多提供經濟和社會弱勢學生的獎助學金,特別是在私立技職院校和科技大學的學生,更需要政府的協助,因為這些學生大部分來自經濟弱勢的家庭。換言之,在高等與科技教育上,政府應考量教育資源供給的「差異性」。
二、就業安全政策方面:
1、在職業訓練方面,政府應提供一個「終身可訓練」的環境和制度。尤其是針對中高齡人口,積極協助增加其「就業能力」(employability),並協助轉業;減少這些就業市場上弱勢族群,經常面臨失業的衝擊。換言之,政府可善用現行的就業安定基金,創造一個「終身訓練」的機制。
2、在創業方面,政府應提供充分貸款或鼓勵創業機制,擴大現行「中小企業創業貸款基金」的範圍,積極協助中小型企業創業,增加就業機會。
3、政府應更積極發展「職業證照」制度,配合企業的需要,鼓勵高職以上學生考照,業界進用人員亦參考持照與否,使學校職業教育和業界人力需求相結合。
三、社會福利政策方面:
1、政府社會福利的移轉支付雖然有財富重分配的效果,但是社會福利政策的目標應以鼓勵個人工作,而非增加福利依賴。因此,各項福利津貼應以經濟和社會弱勢者為對象,對於一般有工作能力的人口,政府應以鼓勵或協助就業來替代津貼救濟。
2、福利政策與就業安全政策彼此應相互連結,失業人口應由社會福利來接續協助。目前業保險與社會救助沒有連結,許多被保險人在保險給付結束後,確實因就業能力不足,無法找到工作,陷入生活困境,卻無法由社會救助來協助,形成新貧階級,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3、社會福利的提供應確保財政來源,避免因擴大福利支出,形成「債留子孫」的現象,福利支出在短期內雖可產生財富再分配的效果。但是長期而言,反而容易形成未來工作人口的沈重負擔, 甚至形成財富逆分配的現象。
〈本文謹代表作者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