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三年,馬總統領導中華民國政府在內政領域,做出三項創造人民幸福的重大政績,第一是完善全民健保制度。全民健保不僅維護人民身體健康,更是穩定並提升國家經濟競爭力的基礎;其次是奢侈稅立法通過,有效遏止投機炒房的行為,讓社會分配的正義能有效彰顯,使年輕人能以合理價格擁有自己的房子,強化對社會國家的認同感;第三是提出居住正義的配套措施,推動現代出租住宅,運用公有地,在交通方便的地區蓋出租住宅,讓年輕人「租得起房子就買得起房子」,減輕繳付巨額房貸利息壓力,有能力累積儲蓄並養育下一代,讓年輕人看得到希望與未來。
馬總統在「打造中華民國國家安全」的戰略上,考量兩岸關係、國際情勢,以及國內狀況等因素,訂出「親美、和陸、友日、連結亞太、佈局全球」的戰略指導,其中和緩良性互動制度化的兩岸關係,是我國拓展國際活動空間的基礎,但我國仍須維持堅強的軍事、經濟實力,做為推動兩岸與國際關係的後盾,方可保障中華民國的永續生存發展。
基本上,馬總統的國家戰略目標就是「壯大台灣、振興中華,創造人民幸福」。其落實目標的指導原則包括:一、以中華民國持續生存發展的國家利益為核心,把握務實平衡的施政主軸,發展「親美、和陸、友日」的建設性關係,結合跨國企業振興台灣經濟,開拓國際市場再創經濟奇蹟;二、落實民主憲政、建立權責相符的政府體制,維持健康的政黨政治,打造全球華人的民主模範,成為中國大陸與世界各國,推行政治民主化的借鏡;三、國軍堅持以中華民國憲法的內涵與精神,做為國防戰略的核心價值,並把職責定位為「國家安全的守護者」;同時,國軍必須把握「能戰才能和」的國防精神,建立創新與不對稱性的軍事嚇阻能力,充實災害防救機制能量,強化堅定抗敵意志,有效處理專屬經濟海域(EEZ)範圍內,包括陸地、空中、海上、水下,以及電磁頻譜和網路的重大威脅、危機或災難,使國軍成為西太平洋地區和平穩定的貢獻者;四、兩岸關係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運用對等分治、經濟合作、制度競賽、民主融合的良性互動原則,務實推動兩岸和解;同時,兩岸雙方共同營造一段足夠長的時間,讓兩岸人民透過經貿、文化、旅遊等深度交流,在中華文化的基礎上,為兩岸爭議尋求一條務實可行的出路;此外,雙方在自由、民主、均富、人權、法治等核心價值上,彼此激勵,相互提升,促使台海地區從衝突熱點變成和平大道,共同創造兩岸人民的幸福。
馬總統就任剛滿三週年。在未來的總統任期中,馬總統所要面臨的挑戰與考驗,只會更加嚴峻。馬總統與執政團隊承諾要把中華民國的活力與自信贏回來,要讓台灣人民生活更幸福,就必須要對下述的議題,進行深入的研究,並提出整體的因應對策和執行配套措施:第一、面對中國大陸經濟的磁吸效應,導致可觀的資金、技術、人才與資訊,從台灣快速流向大陸,執政當局能否藉「兩岸經濟協議」(ECFA),運用大陸市場為腹地,化台灣產業空洞邊緣危機為再發展的轉機,促使台灣經濟實力更上一層樓?第二、面對台獨與中共兩面封殺中華民國,壓縮中華民國國際生存空間的挑戰,執政當局的破解之道為何?第三、面對北京當局祭出的「對台懷柔與強硬手段交織運用策略」,執政當局將如何借力使力,並創造出更寬廣的台北-北京-華府三贏空間?第四、面對中共「反介入戰略」軍事能量,已經逐漸形成嚇阻美國,干預台海局勢的有力因素,執政當局的國防外交戰略指導原則為何?第五、面對中國大陸經濟發展條件,將逐漸形成推動中共政治體制改革壓力的新形勢,執政當局如何因應這種變化,進而規劃贏的策略,成為民主中國的貢獻者。
目前,有部份人士認為,堅持中華民國是保留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文化、歷史、政治橋樑,可以防止台灣「去中國化」。但中華民國應不是只有橋樑的價值,尤其對於捍衛中華民國生存發展的馬總統而言,明確揭示國家戰略目標,積極務實策定各項施政方針,並具體落實執政承諾,努力爭取二○一二年總統大選勝利,然後按照明確的政策指導,運用集體智慧,主動積極為人民興利除弊,創造幸福,這不只是台灣人民共有的願望,也是國際社會對兩岸關係能夠邁向和緩良性互動的共同期待。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