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在二○○八年輸了總統大選之後,不斷尋找重新贏回政權的機會,儘管馬政府聲望長期低落,加上綠營掌握了大多數重大問題的話語權,但兩度輸掉總統選舉以後,民進黨內部終於有更多人覺悟到:若不善理兩岸關係,未來就很難重新執政。因此,選後至今,不但天王級領袖謝長廷訪問大陸,綠營的政客、學者更是絡繹於途,積極參與大陸的各種會議、活動,頻向北京釋出「善意」。
另一方面,有意在未來參選總統的蘇貞昌、蔡英文,雖然「不便」親訪大陸,但蘇主導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蔡的小英基金會也表示有意安排她與大陸學生舉行座談。此次「台北會談」,民進黨更是精銳盡出,直接面對大陸來客。凡此種種,顯示民進黨正試圖加強與大陸直接互動,以改變它在大陸人心中的負面形象。
但是與大陸加強互動的同時,民進黨的台獨立場並未鬆動,顯然這只是策略的改變,不是立場和原則的修正。民進黨的做法,是希望在政治結構的層次凸顯兩岸差異,並對大陸提出批評,藉以迴避在國家認同層次的統獨議題。這是民進黨將「民主」做為反統促獨政治工具的一貫做法,只是以往只在島內操作,現在則用來直接對抗大陸。
仔細分析,綠營的盤算可分成兩個層面:第一,以台灣的民主對照大陸的不民主,進而質疑大陸統一台灣的正當性。第二,「寄希望於大陸人民」,如果大陸人民也相信民主是普世價值,就會支持民主的台灣維持獨立地位。
自由民主與國家統一其實是兩個面向不同、層次不同、互不衝突的價值。自由民主追求的是個人層面的人權及合理的國內政治結構;國家統一追求的是國家在世界政經權力結構下的集體人權。沒有後者,前者絕得不到最大保障與最佳條件。國家如不統一、不強大,如何免除外國欺凌?如何保障人民的自由與人權?不可諱言,本國專制政府對人權的侵犯,可能不亞於外人。但這是內政民權問題,與追求國家統一的民族問題不能混為一談。反之,歷史的事實是:由於中國的長期分裂,在過去一百多年來給外國太多機會利用中國人的對立來侵門踏戶,並阻礙中國的復興。
西歐國家和美、日的崛起,首要工作就是國家的統一。其憲政、人權,甚至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都和民族主義的思潮並駕齊驅。國家的統一和強大成為這些國家人民的人權之堅實基礎。唯獨到了中國,民族主義和國家統一卻被視為人權的對立物,被外國攻擊、被某些自由派唾棄,甚至希望中國進一步分裂,或乾脆淪為殖民地。從人類歷史來看,豈有任何國家是靠著自我分裂、弱化而能發展起來的?
民主憲政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價值,不該是政治工具。一個真正民主化又認同中國的台灣,其催化大陸政治進步的力量,絕對遠大於把民主當政治工具,連結外力抗中、拒中的台灣。
(本文刊載於2012年12月17日中國時報論壇)
(本文謹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