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簽署,將代表
台灣服務產業走入下一階段;在諸多質疑中,部分人士認為若向大陸開放市場,會使民眾的就業機會喪失,台灣青年
失業問題將更嚴重。但事實上,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研究顯示,《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訂後,將對服務業產生正面的影響,是會增加台灣五千多人的就業需求,則其他產業也會增加就業需求。因此,我國無須擔心《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加重失業危機,而是要加速培育國內人才,才得以面對兩岸市場開放後的競爭壓力。
去年(102年),教育部已針對教育政策做出調整措施,同時,也點出台灣學子將來遭遇的困境;也間接說明政府在擬定教育政策、人才培育經營策略方面,須從實務面來著手,以慎防問題的產生。對現今就業市場而言,學生在畢業後,往往在尋職時,面臨「學用落差」的青年就業窘況,這在相當程度上顯示出我國教育方針有所缺失。「人力資本」的運用,在培植國家實力上不容忽視,但如何「學以致用」,使得青年人才適得其所,甚為重要。
目前台灣社會的教育水準不斷向上提升,國人平均學歷都有大學畢業,碩士學歷者難以計數,且就教育部的統計資料顯示,2011年(100學年度)大學畢業生為232,448人,碩士畢業生為60,050人,博士畢業生為3,861人;但教育水準的提高,並不代表
失業率的降低。
因此,從上述的論述,歸納出現階段政府人才培育的缺失:第一,理論與就業實務需要相互結合;第二,高階人才的培育與任用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以致人才流失;第三,忽視技術人員為未來勞動資本的趨勢;第四,目前台灣教育政策宣導不足,無法使民眾獲得便捷的資訊。
為改善以上教育政策的問題,將提出政府推動人才培育政策的可行方向如下:
理論與就業實務需要相互結合
事實上,教育乃為培育國家棟梁之根本,若只偏重於學術理念與理論,灌輸於學子,有時會致使學生畢業後,無實際的專長,導致出現謀職的困難,若不懂得自我充實,將更難面對將來全球化人才競爭的壓力;然而就目前為止,產學合作的部分,僅限於技術學院等校系,或許在未來,可多方考量一般大學,能否與企業界合作,以增加學生的學習面向。
高階人才需更加重視
人力資本為國家現有的資源,台灣近幾年,教育水平的提升,政府在施政的同時,更需看重台灣的高階人才,未來台灣有可能將會成為勞動資本輸出國,但非如同泰國、越南的
勞工,而是高階管理人才移往他國,從事公司核心工作;因此,如何提升高階人才的福利措施與教育訓練,也將會是未來的重點工作之一。
技術人員為未來勞動資本的趨勢
近年來,台灣就業市場漸趨轉型,開始重視技術人才;企業家所需要的是進入職場後,馬上能順應工作屬性、並希望有高抗壓性等職場適應力的人員。但這並不容易,從台灣教育環境所孕育出來的學子,有時在規式的教條下學習,發展出的思考方向為直線性單一面向,要轉變的話,除了政府加強教育轉型,從務實面出發來設計課程,在未來大學教育與高階人才的培育上,將會有一番不同之面貌。
台灣教育政策宣導不足
教育政策需要時間來經營與規劃,但更需要強化宣傳,除了廣告文宣之外,並須從國小、國中或高中各層級學校的校園內部做起;否則民眾有時在資訊不透明的狀態下,將會喪失本身利益,造成學子在學習上的斷層。
全球化的競爭壓力下,《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簽訂,並不會間接導致台灣青年的失業率上升,也不會致使青年就業機會減少,反之,該思考「如何培育國內人才」,從現有的教育資源,來根植出有國際觀的下一代,這才是人才培育的重點所在。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