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學運滿周年,各種評論喧騰報章;有人認為這運動,從「反」政府的觀點是成功的,但對
台灣經濟,特別是
兩岸經貿的發展卻造成莫大阻礙。太陽花學運在確立「先立法再審服貿」下落幕,即在《
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完成立法前,將不召開服貿協商審查。但此條例一年後仍未審查、遑論立法;遺憾的是,《
服貿協議》簽署已逾一年半載,卻仍遭擱置,其他如《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亦仍卡關,唯貨貿仍在進行磋商談判。
許多數據顯示,太陽花學運後,兩岸經貿交流雖仍持續往來,但卻有減緩趨勢。首先,在陸資來台方面,據經濟部投審會的最新統計資料顯示,自2009年6月30日至去年底止,已獲准投資619件,核准投(增)資金額共計11.9億美元。其中,以2012、2013成長最快,但去年度陸資來台投資件數因受到反服貿學運、年底
九合一選舉及服貿卡關的影響明顯減少,僅有3.3億美元,較前年減少了4.25%。此外,今年1月陸資來台總金額464萬美元,亦較去年度大幅銳減11%,足見負面衝擊已有明顯癥兆。
其次是,因《兩岸監督條例》尚未通過,再加上《服貿協議》仍待審查,自然會加深大陸當局對協商中的協議產生疑慮。去年在台北舉行的第九次貨貿談判,雖過程尚屬透明,但並無具體成效;本月底將進行第十次正式貨貿談判,即使談判過程順利,預期也不可能在今年底前簽署。若然,我們憂心的是,中韓
FTA可能於最近就會正式簽署,未來對台灣出口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再者,去年12月北京舉行的兩岸金融三會,雖於會中達成3項共識,包括盡速審批兩岸互設據點、建立兩岸金融主管機關定期交流機制及建立兩岸銀行業危機處置合作方案。但因服貿未過,有關兩岸金融市場開放准入問題亦難有進展,如證券業部分,金管會提出修改放寬QFII及QDII相關門檻資格的意見,但最終並無具體結論。
不可否認,《服貿協議》在建立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與制度化,以及拓展國際對外貿易關係上扮演極為關鍵的重要角色;服貿雖非台灣與其他國家簽署FTA的充要條件。但服貿通過,除了突顯台灣的市場更加自由開放外,更可彰顯台灣加入區域合作的決心;然而服貿未過、《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亦躺在立法院,要如何展現台灣加入區域整合的企圖心?
全球主要國家都在努力拚經濟,並如火如荼地展開FTA簽署,唯審度現階段的情勢,台灣欲加入
TPP及
RCEP已著實不易。筆者建議,大陸
習近平主席於前年9月所提出的「
一帶一路」經濟戰略,橫跨歐、亞、非等26個國家,未來十年內擬投入的資金將達1.6兆美元,不論是規模或潛在商機均相當龐大。台灣應好好研究思考,如何在適當的項目中切入或與大陸合作,共同參與相關產業的投資建設,並加深與各國的關係,亦可藉此突破兩岸經貿困境,可謂一舉數得。
(本文刊載於2015年3月23日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