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公共工程案之「全生命週期」,是指規劃設計、工程招標、工程履約、營運維護等四大階段,公共工程廠商倒閉將無法維持生命周期,其所可能帶來的具體影響,包括:(一)後續承接廠商無法無縫接軌現有進度;(二)政府無法掌握現有進度妥善擔任監督角色;(三)公共工程案在維護階段也無法輕易承接。
從Carillion為例可知,若承接公共工程案的營造廠倒閉,將使得公共工程維護及施工現場都無法妥善交接,其影響甚據。英國政府審視Carillion的倒閉原因,發現其工程案大多為搶標而來,都是低利潤及「以案養案」,再透過後續變更或追加預算的方式來增加盈利,無疑地是一場惡性循環。
國際趨勢各面向都朝永續成長,歐盟於Europe 2020 策略中,就提到強化經濟社會發展之三項趨動力:「智慧成長」、「永續成長」、「包容成長」。而就營建產業之永續成長,台灣則須達公共工程委員會發布之「永續公共工程指標」:安全、創意、人文、耐久、減廢、節能、生態及效益之項目。以目前得技術來說,並非不可能利用建築資訊模型(BIM)來輔助公共工程永續,以歐洲為借鏡,正在執行BIM 專案追求永續目標,節省交付時間,達到最適當的維護及營運成本、最佳營運資源使用、分析工程全生命週期、管理團隊及高效運用資源。
以短期來看,營建產業應用BIM需要相對多的精力及人力,做前導研究與規範,也需要實務界較多資源投入給予業界典範,不過也有可能導致資訊透明化讓廠商利潤降低。
長遠來看,不妨現在就開始規劃永續公共工程之全生命週期的運用,減少更多不必要的浪費,使營建產業未來盡量避免資源恐慌,也降低維護成本,逐步達成公共工程永續。
(本文已刊登於107.03.21蘋果即時論壇)